刘培恩:镜头中的海淀
2013-04-29张越
张越
锦绣园林描盛世,迤逦山水绘长卷,这是对海淀瑰丽景色最好的描绘。
海淀,首都西北部的天然生态屏障,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山水形胜,人杰地灵,自清代以来更被视为皇家园林建设之集大成者,拥有闻名遐迩的皇家园林“三山五园”,即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万寿山清漪园(颐和园)、玉泉山静明园、香山静宜园和畅春园。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海淀区委区政府启动了三山五园历史文化景区建设,历时三到五年初步建设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中心城市的重要功能区和世界高端旅游目的地,着力打造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科技文明与自然胜景、历史文化相得益彰的都市生态乐园。
刘培恩是活跃在海淀这片热土上的优秀摄影家,他以“对历史记录,为现实服务”的拳拳挚心拍摄海淀数十载,目之所及,镜之所至,创作出大量风格独特、气势磅礴的摄影作品。
刘培恩工作、生活在北京30余年,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稳居西山脚下,与颐和园、玉泉山和香山公园毗邻,闲暇时常到公园散步爬山,西山美景不断充入眼帘。
90年代初,刘培恩看到退休邻居拍摄的照片很美并经常参赛获奖羡慕不已。当时受经济条件所限,想拥有一台相机只是奢望。1993年调机关工作后,在一次随首长出差时承担了照相任务,刘培恩平生第一次接触公用胶片相机,拍摄的照片也只是纪实照,后来还刊登在军队一本公开发行的杂志上。从此激发了对摄影的浓厚兴趣,当年下决心就购买了算是真正意义上属于自己的第一部佳能数码相机。从那时起摄影就成了刘培恩最大的业余爱好,不论岗位多变和工作繁忙从未间断,他始终执着的追求,甚至达到痴迷的程度,摄影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
二十年来,刘培恩秉承 “充分发掘利用身边的摄影资源”、“打好阵地战,再打游击战”、“兔子先吃窝边草”的理念。立志拍北京、拍海淀、拍西山。信奉“摄影——收得越紧,走得越远”。主张把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家门口景致,拍出新意、拍出特色、拍出情感、拍出与众不同。
刘培恩不仅把镜头瞄向北京、海淀城市风光的大场景,更集中拍摄了三山五园皇家园林绝美景色。积累素材数十万幅,上千幅作品被报刊杂志网络采用,有上百幅作品被收入《北京古代建筑精粹》、《北京园林》等大型摄影画册。其长卷作品连续6年入选《中国摄影艺术年鉴》。多次被政府部门和相关组织授予“杰出人才奖”和“特殊贡献奖”。
刘培恩还利用普通器材以接片拍摄形式,创作了大量风格独特、气势磅礡的作品。2006年创拍14米巨幅摄影长卷作品《北京全景图》被国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首都博物馆等五家单位收藏。2008年,《昆明湖畔看北京》和《颐和园之晨》两幅长卷摄影作品被北京奥组委钦定为第29届北京奥运会“新北京、新奥运”宣传图片。2012年,历经8年拍摄的四幅长卷全景系列摄影作品《四季颐和园》被颐和园文物部收藏。
这次中共海淀区委宣传部举办的“三山五园 美丽海淀”刘培恩摄影艺术展,精选入展的一百余幅作品,融纪念性、艺术性和时代性为一体,大处彰显简洁开阔,小处流露温婉动人,特别是那一幅幅长卷,最大跨度地表现出了北京之地貌、海淀之风光,传承并创造了属于海淀的摄影历史。
这一幕幕被定格的精彩瞬间,让观者心随影游,意伴情动,感受到了叠翠西山的清风言语,触摸到了中关村节奏的创新律动,倾听到了三山五园的历史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