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文与中学语文教学

2013-04-29石亚荣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3年9期
关键词:语法结构成语文言文

对文是我们汉语言特有的语言现象,它既是行文的一种格式,又是遣词造句的一种手段。对文之所以应用普遍,是因为它与方块汉字的表义性质有关,也与古人行文讲究对称、节奏有关。

对文是古代文献中被广泛使用的修辞表达方法,也是传统训诂学的重要方法之一。现今文言文学习中,对文训释已被广泛使用。“对文”还有“相对为文”、“相对成文”、“对言”、“对举”等名称。“对”就是“相对称”;“文”就是“文字”,也就是文字所表的词或词组(古代大多字词不分)。故“对文”是指在相同或相近的语法结构中,处于相对应位置上的词或词组。对文最大的特点就在一个对字。一般来说,所对之文应是结构相同或相近,意义相同相似或相对相反。形式上看,可分为单句内对文(又叫句中对文)和多句对文(又叫句间对文)两种。前者一般是一句中的相对应结构,最少字数一般是四字并列结构,如文过饰非、深恶痛绝、旷夫怨女、求全责备、摧枯拉朽、登峰造极、势均力敌、家喻户晓、何去何从、百依百顺、穴居野处等。后者一般是上下两句或几句的并列结构。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西和诸戎,南抚夷越等。对文训释的意义在于据已知训未知、由易知训难知。这就便于我们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循序渐进。尽管对文有多重不同的结构形式,但总的来说,它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凡是形成对文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结构,它们所处的语法地位是完全一致的,句子、短语的结构以至单词的词性也是基本相同的,即使词的本来词性不同,如果形成了对文,那么,这个词会通过词类活用而变得词性相同了。因此,我们在进行中学文言文教学的时候,可以有意识地运用对文的理论原则进行词汇和语法方面的教学,或比较归纳,或辩难析疑。通过分析某一个已知的言语结构,可以类推另一个未知的言语结构的组合及其词性;通过比较句型,发现其对文结构,甲乙互证,求得确解。教师善于指导学生掌握对文的理论方法,便会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能不断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具体地说,掌握对文对中学文言文教学有四个方面的作用。

第一,掌握对文,可以帮助学生学会从上下文确定词义。所谓从上下文确定词义,就是要在具体的语境中或语法结构中,去考察和判断一个词表示什么意义,起什么语法作用。即一方面要看上下文的文意和逻辑关系,另方面还要看某个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也就是说看它和前后的词语发生怎样的句法关系。这样才能正确地理解文句,准确地随文释义。

例如:

(1)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贾谊《论积贮疏》)

(2)婉贞曰“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徐珂《冯婉贞》)

例(1)“有”和“亡”(通“无”)是对文,作者从谷物的生长有季节时令的限度与谷物的消耗有没有一定限度对举,指出谷物匮乏的必然性,说明节用是积贮粮食的重要环节。例(2)“长”、“短”本是形容词此用如动词。“长”,擅长;“短”,不擅长。“长”“短”形成对文,说明冯婉贞分析敌情,旨在以吾所长攻敌所短。

第二,掌握对文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了解词类活用现象。

例如:

(1)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晁错《论贵粟疏》)

(2)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杜牧《阿房宫赋》)

例(1)“贵”“贱”对文,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分别为“看重”

“轻视”的意思。例(2)“云”与“霁”分别受否定副词“未”、“不”的修饰,形成对文,所以“云”是名词活用作动词,起云彩的意思。

第三,掌握对文,有时可以帮助学生辨别通假字,了解词的本义。

例如:

(1)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

(2)乐佚而憎劳(《淮南子》)

(3)志人之所短,而忘人之所修。(同上)

例(1)“畔”与“顺”对文。“畔”通“叛”。例(2)“佚”通“逸”与“劳”对文。例(3)“志”同“记”,与“忘”为对文。

第四,掌握对文,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成语结构并积累成语。对文结构在成语中则表现为反义语素的互相对应,即一、三字与二、四字分别构成对文,例如:深入浅出、无独有偶、厚今薄古、破私立公、除旧更新、貌合神离;或者一、二字与三、四字分别构成对文,例如:悲欢离合、新陈代谢。当然有些成语可以由对文和互文两种结构形式交叉而成,例如:生离死别、瞻前顾后。生、死为对文,离、别为互文;瞻、顾为互文,前、后为对文。

石亚荣,教师,现居江苏邳州。

猜你喜欢

语法结构成语文言文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长沙方言中的特色词尾
浅析古代汉语的名词动用
拼成语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培养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
大学英语B级等级考试词汇用法和语法结构解题技巧
猜成语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