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银行应积极适应金融市场新发展

2013-04-29张建春冯义秀

银行家 2013年9期
关键词:基金贷款融资

张建春 冯义秀

金融市场发展的新变化

金融机构经营范围扩大,资产管理行业混业经营

2012年5月以来的券商创新及新的证券监管法规出台,放松了对证券公司设立审批的限制,未来从事证券投资、证券咨询、私募基金等机构可申请变更为专业的证券公司,允许证券公司发行公募基金、单一及多个客户的资产管理计划。2012年6月保险新政“13条”出台,保险公司在保险资金基础设施投资计划基础上可发行公募基金和其他保险资产管理产品,也可受托管理养老金、企业年金、住房公积金和其他企业委托的资金,允许期货公司参与资产管理,期货公司可以接受单个或多个客户委托,投资于期货、期权、金融衍生品以及股票、债券等证券类产品。2012年11月基金管理公司“两个办法和一个规定”实施,允许基金管理公司进行实业领域的股权、债权和其他收益权投资,新修改的《证券投资基金法》2013年6月实施为上述变革提供了最高法律保障。

监管机构的系列新规赋予了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期货公司、基金公司和私募基金新的职能和变化:一是券商、保险、基金三类公司可发行除资本市场以外的投资于实体经济的资产管理产品;二是券商、保险、私募基金三类公司可发行公募类基金;三是券商、保险、基金、期货四类公司不同程度地成为了拥有“类信托”牌照的金融平台。这样打破了证券、保险、银行、基金、信托之间的条线分割和竞争壁垒,投资范围扩大、投资门槛降低、发行渠道放宽,使资产管理行业由原来的条线或行业范疇扩大到大的资产管理领域或者说大资产管理领域。推动上述政策出台的动因除了资本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连续几年长期低迷使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经营困难,需要寻找新的通道实现突破外,金融市场发展、投资产品和方式不足、金融产品跨行业和跨区域的市场化要求也是推动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经营转型的重要原因。

非银行贷款融资规模加大,社会融资规模增加

2012年债券融资、信托融资、第三方支付、银行理财等非银行贷款融资规模也大幅度增加。2012年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私募工具等各类债券共发行8.57万亿元,较2011年增加8958亿元,同比增长11.66%。其中国债发行总量小幅下降,地方债、金融债小幅增长;企业债发行6430亿元,为2011年的2.6倍;公司债发行近2600亿元,为2011年的1.1倍。中期票据1.15万亿元,短期融资券1.53万亿元,均比上年增长50%以上。信托业管理资产突破7万亿元,增幅45%以上,成为仅次于银行的第二大金融行业。2012年全年社会融资规模15.76万亿元,比上年多2.93万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占比下降6.1%,信托贷款占比上升6.6%,企业债上升3.7%。

2012年互联网金融快速增长,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全年增幅在100%以上。针对个人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28239款,发行规模24.71万亿元,比2011年分别增长25.84%和45.44%。此外,股权基金、融资租赁等也有大幅度增长。

除宏观经济政策、IPO规模受限、债务市场自然增长等因素外,实体经济发展对资金的内在需要也是推动上述业务和产品发展的重要原因。

金融市场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双重影响

证券、基金、保险、期货、信托、私募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在证券市场发行各种基金或非基金类投资产品,吸引机构或个人客户购买。利用资管平台从产业领域选择投资项目或企业设计产品,一手向具有较高收入和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机构或个人募集资金,一手向需要融资的企业提供融资或贷款。整个市场来看,产品数量增加、规模增加,投融资方式多样化,这种依托行业或机构优势的融资创新产品对商业银行的客户、存款、贷款、市场占比甚至经营模式等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也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新的业务机会和利润增长点。

分流银行大中型优质客户,进而影响银行贷款结构

一方面,券商、基金、保险等新进入机构发行证券或实业领域的多种融资或投资产品为优质企业或项目提供融资。基本运作模式是,寻找需要融资的实业企业或项目,以私募方式通过银行或非银行渠道发行结构化或非结构化产品,投资于股票、债券或未通过证券交易所转让的股权、债权及其他财产权利等。在运作机制、投资人定位、产品结构等方面具有类信托计划的性质,目前在资本金、投资项目和领域尚未明确监管情形下,又具有优于信托公司的优势。近两年上述机构已有通过直接营销、设立分支机构或与当地城商行、农信社合作等方式向二三线城市延伸的趋势。已经可以看到的现象是,保险资金基础设施投资计划对电力、交通、能源、市政环保和通讯设施等基础设施项目投资比例较大,分食银行的基础设施融资;保险资金不动产投资计划以债券或股权投资方式会吸引保障房、廉租房及商业不动产客户;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也改变着设备和固定资产贷款格局;信托融资对资源类企业、工商企业、房地产、政府平台项目等有较大影响。

截至2013年2月,114家专业证券公司中已有85家开展或正在开展资产管理业务,77家已运作的基金公司中已有21家获准设立了专业的资产管理子公司。17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中也有4家获得资产管理资格。其他保险和基金公司也在筹备、申请途中。预计未来一年至少可新增100家以上的可以向实体企业提供贷款或融资的竞争性机构。

另一方面,债券市场扩容也会继续分流银行大型优质客户。如债项评级在AA+、AAA以上的央企、地方大型国有企业等资产规模大的优质客户多已通过定向工具、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企业债等方式得到融资。债券市场继续扩容能保证已经使用债务工具融资的客户继续融资,也会扩大到信用级别较低的客户进行融资。上述企业是商业银行理想的目标客户,往往一个企业也是多家银行的授信客户。发行债务工具的融资规模、资金成本或使用期限往往优于银行贷款,因此企业一旦选择非银行贷款方式融资后往往会持续采用,对银行的依赖度和忠诚度就大大降低。目前比较明显的现象是,部分优质客户如需要中长期贷款或规模较大的贷款,因为银行贷款条件、贷款规模、贷款期限等原因,转而向信托或其他渠道融资。可能造成的结果之一是迫使银行选择中小客户或资质较差的客户,降低已有客户对银行的依赖和忠诚度,还可能缩小银行存贷款利差的空间。

影响银行对公客户存款,分流高端和低端客户储蓄存款

目前银行贷款与存款关联度较大,贷款下降会导致部分对公客户银行存款减少。各类投资类产品供给增加,会使客户资金不存入银行或由银行体系外流到资本市场或其他能提供较高回报的领域。

一是保险、证券、基金、信托公司等发行各种私募性质的资产管理产品分流银行高端客户的储蓄资金。以基金、证券、信托、保险公司的资管产品为例,要求以私募方式发行,投资人为100万元或300万元以上的高端个人客户或3000万元以上的机构客户。

二是随着券商、期货、基金公司数量增加,行业竞争加剧,固定收益类产品和其他创新产品不断推出,使券商和基金也具有类银行存款的功能,会分流银行中低端客户的资金。例如,各类分级债券基金、创新型货币基金、证券公司债券质押式报价回购业务等固定收益类产品以及具有结构化设计的资产管理产品,都具有门槛低、收益稳定、支取灵活、交易便利等特征,对银行储蓄存款、保证金账户的资金和活期存款有一定吸引力。目前固定收益类产品的规模有不断扩大的趋势,据Wind数据,截至2013年2月20日,共有119只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推向市场,占2012年发行总数的53.13%。仅1月份发行的产品数就超过2012年前9个月之和,多为债券型和货币基金类固定收益类产品。

对商业银行的产品创新、服务效率、技术系统等提出更高要求

一方面,资产管理行业混业经营模糊了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经营边界,加剧了银行之间、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以及银行与客户之间的竞争。在客户资源和存款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客户可选择的机构和产品增加,对产品收益率和安全性要求也会提高,对资金到账时间和资金规模的要求也更加灵活,对服务效率、技术系统等的要求会不断提高。总体上要求银行不断提高技术、产品和服务能力,并拓展更多的传统存贷款业务以外的通道和产品。

另一方面市场竞争主体增加也会推动产品创新,促使服务质量、技术水平等的提升。例如根据新的规定证券公司可以承担托管业务,商业银行也可以受托办理基金主会计(即核算估值)业务。

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承销、托管和同业等业务增长点

金融市场发展为商业银行提供的业务机会主要有:第一,债务工具承销业务。按照2012年11.6%的增长幅度,预计2013年可以为商业银行提供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债、定向工具等各种债务融资工具约1万亿元以上的承销规模。第二,托管或监管业务。一方面,保险资金托管、独立监督业务增加。根据监管规定保险资金尚有4000亿元左右的资金额度可通过基础设施和不动产投资计划进行投资,加上受托管理的保险专户、公募基金类产品,预计每年约有数千亿元的资金用于投资,可提供托管或监督规模。另一方面,新增基金、券商、期货、私募等的资产管理产品和公募基金的托管业务,预计至少有2000亿元以上的新增托管空间。第三,金融同业业务。增加银行与证券、银行与信托、银行与保险、银行与银行之间等的业务合作机会,推动票据、同业存款、资金拆借、第三方存管、同业理财、信贷资产转让等业务和产品的发展。第四,销售代理业务。增加公募基金、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券商资产管理计划等产品的销售。

上述业务发展有利于增加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增加银行存款尤其是时点存款,满足银行客户对投资和服务上的需要,也会带动银行传统业务和产品的更新和发展。

商业银行应采取的对策

健全能够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银行业体系,就是要在控制风险前提下增加银行为实体经济提供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功能、手段和数量。商业银行应该以贷款为杠杆、以业务和产品为抓手,扩大为实体经济的融资功能。

以贷款为基础,分三个层次向客户提供融资服务

利用银行的渠道、网点和客户资源寻找需要融资的授信客户或潜在目标客户,通过银行的贷款产品、理财产品、销售渠道、债务工具承销业务和托管业务等向客户提供贷款、间接融资或贷款(如高资质理财、短融和中票)、资金中介(如信托、租赁)等融资服务,能提供贷款时提供贷款,不能贷款或额度不足时使用其他产品,必要时贷款与其他产品共同使用。

具体做法是银行在做好存贷款业务的同时与保险、信托、证券、租赁、基金、资产管理公司等机构合作,贷款融资产品与信托计划、券商专户、基金专户、租赁产品、债务融资工具、股权质押、高资质理财、资产证券化等其他融资产品相互补充。这样以银行贷款为基础或核心,建立符合实体经济需要的投融资平台,扩大存贷款产品的杠杆效应,增加银行为实体经济的融资和投资功能。应分三个层次进行:核心层即银行贷款业务及相应辅助业务和系统;第二层即利用投行、同业、理财、租赁、托管等银行能直接掌握或控制,或集团内证券、基金、金控等的产品和业务为企业提供融资和投资服务;第三层广泛运用与银行合作的信托公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证券公司、租赁公司等的平台优势,为企业融资设计产品,運用市场化方式为企业融资。

强化总行业务管理、营销指引、产品引领和资金配置功能

加大对总行同业、投行、财富管理、托管等部门的人财物力投入,使总行部门成为具有业务管理、营销指导、产品设计与开发、资金配置、信息汇集等多种功能的中心。重点强化三方面功能:一是尽可能开发符合实体经济需要的创新型产品;二是加强营销指引功能,尤其是以现场或非现场方式对分行或支行进行营销指导、新产品培训、与合作机构总对总营销等。三是采取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和有效的内在激励机制推动业务创新和发展。

业务或产品重点放在同业、投行、托管和高资质理财四个方面。第一,同业业务上组织并做好信托计划产品开发、同业资金集中使用、第三方资金中介等。第二,投行业务中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定向工具、中小企业集合债、企业债、资产支持证券、非金融企业资产支持票据等产品在增加客户数量、存款、中间业务收入等方面有较高的综合收益,且同业竞争激烈,新竞争者不断进入,市场潜力短期大,长期性资源会逐步减少。必要时突出对该类产品的考核,酌情降低发行承销企业的资质或标准,为下一步发展留出提前量。第三,托管业务上重点营销保险、券商和基金公司投资于实体经济的资管产品、公募基金和各种类基金产品。选择适宜分行的盈利模式和重点产品。如内地分行所在市场证券类客户少、产品少,可突出“项目发起型”的托管模式,从企业融资需要出发,组织适合的企业或项目,利用证券、保险、基金或信托公司的平台优势,组织资金进行投资。股权托管类业务突出股权质押贷款或融资的重点亮点进行宣传推广。第四,高资质理财业务放宽总行的审批权限,交由各分行审批贷款,同时增加该类产品的数量和规模,设计发行适合企业需要的不同时间周期的对公理财产品。

分行建立企业融资信息、营销和操作平台

通过分行、支行、客户经理等,了解授信客户和非授信客户的融资需求,分类管理,由分行选择贷款、债务融资工具、信托、保险、租赁、资产证券化等不同的融资方式向企业提供资金。分行既是企业融资的信息平台(如建立融资的“信息库”或“项目库”)、也是业务营销中心和具体业务的操作中心。首先,在一级分行成立独立的或相对独立(挂靠分行公司管理部)的机构,名称叫“投行业务中心”或“投行托管中心”或“非贷款业务融资中心”。配备2~3人,专职非传统贷款业务以外的企业(大中型企业)融资和投资业务。主要负责总行投行部产品、托管部产品、财富中心高资质理财产品和其他需要通过信托、租赁、券商、保险、基金公司、PE等机构融资类产品的营销、操作和对二级分行及支行的组织管理。其次,分行层面建立企业融资信息库,对非贷款融资的企业、融资规模、融资方式、资金配置时间等进行管理、分析,初步判断企业的融资方式,向总行相关部门、行外合作机构等联系沟通。再次,对贷审会未通过或未提交上会的项目进行二次筛选,对需要融资的企业,选择合适的方式提供融资。最后,营销一线通过客户经理挖掘、筛选合适的企业进行融资。做好存贷款业务的同时,通过新产品培训、重点考核等方式,扩大对公、对私客户经理的业务范围,使其在营销第一线选择更多的目标客户。

总之,要做好该工作,分行与支行、对公与对私、业务与风险等层级、条线和岗位,应建立良性的沟通机制,形成有效合力。

(作者单位:中国光大银行投资托管业务部,北京工商大学会计学院)

猜你喜欢

基金贷款融资
融资
融资
Wang Yuan: the Brilliant Boy
My Huckleberry Friends:Even if the Whole World Stand against me,I Will always Stand by You
7月重要融资事件
贷款为何背上黑锅?
5月重要融资事件
还贷款
私募基金近1个月回报前后50名
私募基金近1个月回报前后5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