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倍经济学的初期效果与未来制约

2013-04-29郭可为

银行家 2013年9期
关键词:日元安倍经济学

郭可为

2013年7月21日,日本参议院第23届选举结果揭晓,由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领军的自民党与其联合执政的公明党获得了参议院的过半席位,从而终结了日本众参两院的“扭曲国会”局面。安倍由此成为6年来首位控制国会参众两院的日本首相,这将使安倍内阁推行自己的“安倍经济学”时更加具有执行力和连贯性。本文拟在深入分析安倍经济学已经产生积极与消极效果的基础上,重点探讨日本未来影响安倍经济学成效的主要因素。

安倍经济学的基本政策框架

“安倍经济学”(Abenomics)是指日本第96任首相安倍晋三2012年12月26日上台后加速实施的一系列刺激经济政策,旨在解决日本经济持续低迷与长期通缩状况。“安倍经济学”以“大胆的金融政策,灵活的财政政策和刺激民间投资为中心的经济增长战略”为三大支柱,也被称为安倍政府的三支利箭。

日本央行出台多项超宽松货币政策。安倍经济学的第一大措施是宽松货币政策。黑田东彦就任日本央行行长后,坚决贯彻执行安倍经济学,在维持利率水平0%~0.1%不变的基础上,强势推行“量和质两方面大胆宽松”政策(以下简称“双化宽松”)。其基本目标是:通过把央行债券购买规模和货币基础扩大至现有水平的“两倍”,在“两年”时间内实现“2%”的通货膨胀目标。

安倍政府推出多项财政刺激预算案。安倍经济学的第二大措施是财政刺激政策。安倍政府试图通过大规模公共支出激活经济,克服长期困扰日本经济的通缩问题,陆续推出了《紧急经济对策》、史上第二大的2012财年补充预算案、史上规模最大2013财年预算案,以及正在酝酿2013财年补充预算案。

安倍政府推出经济增长战略明确未来目标。安倍经济学的第三大措施是经济增长战略。迄今为止,安倍政府已经发布了三轮经济增长战略。经济增长战略旨在激发民间活力的结构性改革措施作为经济增长战略的主要内容,改革重点是放宽各种行政管制,吸引民间资本加速进入医疗、健康、信息技术、农业、能源、公共基础设施等目前管制较多的领域。主要目标是力争在未来10年实现年均2%的实际经济增长和3%的名义增长,人均国民收入增加150万日元等目标。

安倍经济学实施初显成效

2013年前两季度日本国内生产总值分别环比增长1%和0.6%,季调后折年率则高达3.8%和2.6%,虽然第二季度增长率低于市场预期,但仍连续两个季度高于预定目标,且远远高于美国和欧元区同期经济增速,显示日本经济复苏顺利(见图1)。

日本经济显现诸多复苏迹象。一是日本工业生产强劲复苏。日本工业产值在1月份微跌0.6%后,之后实现连续四个月上涨。5月份机械订单月率也达到了10.5%,凸显企业现金流在增加,信心大幅改善,对经济前景有重要的前瞻意义。日本制造业产能利用率也稳定提升,连续三个月增长。二是日本公共投资增势良好。日本内阁府数据显示,2013年5月份日本公共工程合同金额和4月份日本公共工程合同订单双双同比增长。三是日本企业投资信心稳步提升。日本Sentix投资信心指数2013年年初以来连涨7个月,且基本呈现加速增长的态势,1月~7月分别为0.5、5.5、3.9、6.3、7.3、8.4和12.3,显示企业投资信心逐渐饱满,这种信心将很有可能转化为实际行动,从而促进投资的增长。四是私人消费有所企稳。2013年年初以来,日本家庭每月平均实际支出连续四个月同比增长,5月有所下跌。就消费者信心指数来看,整体生活、收入增长、就业以及耐用品消费四个方面都较2012年有明显增长,预示未来消费可能会有大幅增长。五是就业数据出现好转。日本6月失业率降至3.9%,为2008年10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其中受日元走低影响较大的制造业就业人数有所增加。而6月有效求人倍率较5月上升至0.92,这意味着每100名应聘者就有92个工作机会可以选择,这一数据连续4个月改善,并创下5年新高。

通缩状况初现缓解迹象。截至6月,日本CPI和核心CPI分别连续环比增长4个月和5个月,显示出了非常好的势头。从同比来看,日本CPI和核心CPI在连续十多个月负增長或零增长后,出现较为积极的变化,日本6月CPI与核心CPI分别为0.2%和0.4%。虽然目前说结束通缩为时尚早,但可以说有望进入结束通缩的过程(见图2)。

日元贬值对出口的提振作用日益明显。因欧债危机蔓延、全球经济放缓、中日关系恶化等因素影响,日本出口低迷不振,加之核能发电萎缩,火力发电成本高企,日本2012财年(2012年4月1日至2013年3月31日)对外贸易出现8.17万亿日元的逆差,创1979财年有统计以来最高纪录。日本政府全面推行安倍经济学以来,日元汇率对主要币种全线贬值,截至8月20日,日元对美元、欧元和英镑较2012年末分别贬值13.65%、14%和8.65%。日元贬值使日本产品竞争力明显提升,对日本出口起到了明显的提振作用,2013年3月起日本出口实现连续四个月同比增长。可以预见,在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进程日益明朗,日元对美元汇率走低为大概率事件的基础上,预计日本出口仍会增长。

安倍经济学的消极效果开始显现

安倍经济学加剧了金融市场的波动。一是日本股市今年以来频繁出现暴涨暴跌的现象,截至8月20日,日经225指数较2012年年末上涨28.87%,仍然大大领先于全球其他主要股指。二是日本国债剧烈波动,在安倍经济学的各项政策陆续出台后,一向被视为安全资产的日本国债也变得极不稳定,多次触发熔断机制即因某种商品主力合约价格剧烈波动而被迫暂停相关期货交易的机制。截至8月19日,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收盘至0.769%,较2012年年末下跌2.78%。

安倍经济学在刺激出口的同时也带来隐忧。日本作为出口导向型经济,通过日元贬值提振出口的作用虽然有所显现,但也有隐忧:一是抬升了进口成本。日本财务省公布的贸易统计数据显示, 2013年上半年日本贸易逆差为48438亿日元,刷新有可比数据的1979年以来同期最大逆差纪录(见图3)。二是日元贬值的优势未来可能会被减弱。日元贬值已经引起韩国等国的强烈反对并且采取了相应的本币贬值措施,日元贬值所带来的优势或将减弱甚至消失。三是在日元贬值过程中盈利大增的日本企业的资金流向值得关注。由于深受全球经济危机之害以及固有的保守经营理念使日本企业对加大研发、设备以及人力资源的投入增幅较小,而加大了防范风险的预留资金额度。综合来看,宽松货币政策对提振经济利弊参半。

安倍经济学对提振中小企业信心作用微弱。日本央行公布的最新短观报告显示2013年第二季度日本大型企业对商业环境指数的实际结果更加乐观。其中,大型企业指数自今年第一季度的-1%升至8%,为2008年第一季度以来的最高水平。同期,中型企业指数自-3%升至2%,小型企业指数自-12%升至-8%,虽然均显示上升趋势,但远逊于大型企业的升幅。主要原因是大型企业因日元贬值受益,出口增长,而中小企业因日元贬值所害,原材料价格高涨,成本增加,利润减少。

安倍经济学未能惠及普通民众。安倍经济学推动股票、房地产升值,相对富裕的阶层可以享受到因此带来的财富效应,而到目前为止,工薪阶层收入水平提高的幅度微乎其微。日本5月份的现金收入同比负增长,显示了安倍经济学尚未起到增加民众收入的作用。不仅如此,由于日元贬值及原材料价格上涨,日本以食品为首的多种生活必需品物价上涨明显,加大了普通消费者的生活负担。

安倍经济学未来的主要制约因素

目前来看,安倍经济学暂时起到了刺激日本经济复苏,缓解通缩状况的作用,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副作用和局限性。未来效果如何,能否引领日本经济走出“失去的二十年”尚待更多验证。

从政策方向上看,安倍经济学以宽松货币政策、财政刺激政策与推行结构性改革的经济增长战略为三大支柱来重振日本经济,结束通缩是正确的。但从实践来看,面临的局面要复杂得多。日本经济“失去的二十年”具体表现为经济增长低迷、通缩趋势难改、政府债务负担和财政赤字水平不断攀升、货币政策深陷流动性陷阱等。但内在的根本原因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少子老龄化、经济增长方式和财政金融体制不能与时俱进、社会氛围日趋保守僵化、企业创新能力萎缩等。因此,安倍经济学要想在2016年之前取得一定成果并不很难,但想一举根治“日本病”难度极大,制约安倍经济学未来发挥效力的主要因素如下。

日本政府的巨额债务是影响安倍经济学成效的财政因素。日本目前是全球第一大债务国,截至2013年6月底,日本中央政府的未清偿债务总额为1009万亿日元,而地方政府约200万亿日元的未清偿债务未包括内。日本债务总额占GDP比重从1990年的67%一路升至2012年的23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最新发布的年度《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预测,2013年至2015年日本政府债务总额占比GDP将分别达到245%、246%、248%的水平。尽管90%左右的日本国债持有人来自国内,引发债务危机的可能性并不大,但近期国债收益率有所上升令日本财政的持久性蒙上阴影。国债问题正使安倍经济学面临一个两难境地,即安倍经济学致力于结束通缩,全力推动通胀率上升,投资者会理性地出售低收益率的日本政府债券,转而进入其他高收益的市场投资,但日本国债收益率的抬高会令日本政府偿债成本增加,日本政府将面临更加严重的财政问题。此外,何时上调消费税率也令安倍政府左右为难。日本政府原定于2013年10月决定是否在2014年4月开始上调第一轮消费税率,即从目前的5%上调至8%。但目前已有迹象显示,为避免消费税上调而冲击“安倍经济学”的实施,安倍政府出现延迟上调消费税率的声音。但考虑到推迟上调消费税率将严重损害市场对日本财政健康的信心,同样要面临巨大的风险。总之,安倍经济学给安倍政府出了“两难抉择”,这也说明安倍经济学实际效力恐怕难尽如人意。

“老龄化”、“产业空心化”等顽疾是影响安倍经济学成效的结构性因素。一方面,日本老龄化程度居全球最高水平,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2012年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为24.13%,而世界平均水平为7.7%,美国为13.3%,欧盟为18.48%(见图4)。数据显示,从1996年起,15岁至64岁的劳动人口数量不断下滑,而且此年龄段的人口缩减速度比整体人口缩减速度还要快。日本日趋严重的少子老龄化,不仅导致劳动力减少,制约了日本企业的扩大再生产,而且也限制了社会消费能力的延续。另一方面,上世紀80年代以来,伴随着日元对美元汇率由250日元/美元左右大幅升值至当前100日元/美元的的过程,日本企业纷纷加大向海外投资的力度,使其主要生产和经营基地向外转移,国内生产和投资不断萎缩,“产业空心化”趋势逐渐严重。虽然日本历届政府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且出台多项措施鼓励日企加大对本国的投资力度,但由于日本企业所承担的的税负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10%,在发达经济体中仅此于美国位居第二,这使得日本企业进行大规模固定资产更新和中长期投资的意愿并不强烈。

政局不稳定的传统是影响安倍经济学成效的国内政治因素。刚刚结束的日本参议院选举,自民党联合公明党一举控制了国会参众两院,安倍晋三有望在2016年下次大选之前一直执掌日本首相大权,因此安倍经济学也获得继续推进的基本条件。但是纵观日本政坛近十多年的历史,首相走马灯似的频繁更换是家常便饭,这期间除了特立独行的小泉纯一郎完成5年任期外,其余没有一位顺利结束任期,甚至出现过“十年十相”的状况。此外,在日本,一届内阁能否继续在位还有一条红线,即民众支持率少于20%是内阁是否下台的警戒线。一旦民众支持率跌破20%,那么这届内阁也就基本进入倒计时。但7月14日,由日本《每日新闻》进行的最新民调结果显示,安倍晋三内阁的支持率由2月24日的72.8%下滑至55%。如果照此趋势发展,安倍触及20%的警戒线从而提前结束第二次首相任期也不是天方夜谭,安倍经济学的命运也很有可能黯然结束。

金融市场剧烈波动反映民众信心脆弱是影响安倍经济学成效的社会心理因素。近期,日本金融市场动荡加剧。日本股市连续出现暴跌;债券市场则因为日本央行的大规模介入,长期国债利率不跌反升;汇市也是大起大落,市场不安情绪不断上升。其主要原因除了前期金融市场对日本政府反应过度积极,存在技术性回调的需要外,更重要的是心理层面的原因:一是市场对安倍经济学未来能否奏效产生质疑;二是对安倍经济学是否将进一步恶化日本政府的财政状况表示担忧;三是安倍经济学的“第三支箭”——经济增长战略,缺乏具体细节和新意,回避了一些根本问题。安倍经济学只有得到市场的认可、民众的支持,才能重塑企业对投资的信心、激发民众对消费的热情,从而使日本经济长期低迷所蕴藏的潜能迸发出来,走上经济复苏的道路。

經济增长战略存在诸多局限是影响安倍经济学成效的战略规划因素。相比宽松货币政策与财政刺激政策实施的多项具体措施,经济增长战略的提出存在很多局限:一是内容笼统,没有可行性配套措施。安倍经济学的经济增长战略几乎面面俱到,但却流于表面,没有提出实现这些中长期目标的具体对策和路线图。二是遇难而退,对推进深层次改革几乎没有触及。例如放宽企业人员新陈代谢的解雇制度,对提高产业竞争力不可或缺。但由于朝野意见分歧太大,经济增长战略对日本企业用人制度改革避而不谈。三是期限太长,政治不确定性太强。经济增长战略所提目标和指标值的达成期限大多在2018年、2020年,甚至在2030年,而更新换代频繁的日本内阁能否坚持实现这一目标实难预料。四是缺乏新意,较之前政策没有突破。早在日本民主党2010年6月制定的《新经济增长战略》中就建议在东京、大阪、名古屋三大都市圈设立国家战略特区,而此次经济增长战略重提相关构想,不免让人感到安倍内阁拾人牙慧。总体来看,安倍经济学提出的经济增长战略对推进日本结构性改革决心和力度难以让人满意。

反对日元过度贬值的外部压力、TPP谈判以及中日关系恶化是影响安倍经济学成效的国际因素。第一,国际社会反对日元过度贬值的压力始终存在。安倍经济学推行超宽松货币政策导致日元大幅贬值,严重损害了德国、韩国等经济体的利益。如果安倍内阁未来进一步纵容日元贬值,将会遭到更大的国际压力,甚至还很有可能爆发汇率战。事实证明,继4月日本央行祭出“双化宽松”政策后,韩国、泰国等与日本出口结构相似的国家深受其扰、苦不堪言,韩元和泰铢对日元最高升值超过20%,于是先后采取降息等方式来减弱日元贬值对本国出口的影响。第二,安倍积极推动日本加入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不会一帆风顺。除了国内农业界强大的反对声音外,美国部分劳工组织和商业团体抗议在日本汽车市场方面面临阻碍、其他经济体也对安倍经济学极力推动弱势日元多有忌惮,可以想象,包括美国在内的11个国家会对日本加入进行繁复的谈判,这个过程将是极其漫长和艰辛的。第三,中日关系严重停滞甚至恶化将会对日本经济复苏产生重大影响。安倍上台后,一方面继续在钓鱼岛问题上坚持强硬立场,另一方面,积极拉拢东南亚、蒙古、印度等经济体,意欲建立对华包围圈,实现牵制、孤立、遏制中国的目地。此外,还妄图推动修宪及强军(包括行使“集体自卫权”),因此中日关系很有可能进一步恶化。中国作为日本最大贸易伙伴和最大出口市场,“政冷”已经带来“经冷”,何日复苏遥遥无期。

总之,安倍经济学成效初显,同时也伴随而来一些副作用和局限性,未来将面临很多不确定性因素,是否能真正引领日本经济走出“失去的二十年”尚待进一步的观察。

(作者单位: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

猜你喜欢

日元安倍经济学
跳脱对安倍的悼颂与赞美
移民与健康经济学
简明经济学
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下的日元走势
印度8公里“路演”示好安倍
明仁天皇“暗战”安倍
中日専門家が見た「習——安倍会談」
经济学
日元贬值,日企倒闭猛增
经济学的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