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错误 变“废”为“宝”
2013-04-29武晓燕
武晓燕
〔关键词〕 独立思考;错误资源;备课;引导;
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09—0056—01
在一些公开课上,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种情景:当教师提出的问题具有挑战性时,若几位学生的回答都是错误的,教师就会显得比较紧张、急躁。这时如果有学生说出了正确答案,教师就视其为救命的稻草,甚至整个教学环节都依靠这个“宝”来完成,而对那些回答错误的学生置之不理。其实,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正确的回答是“宝”,错误的回答也是“宝”,作为教师,要学会变“废”为宝,切实构建高效课堂。
一、教师要正确看待学生的错误
有些教师生怕学生出错,其实,学生出错未必是一件坏事,倘若学生能从错误中反思、学到知识,那犯错也未尝不可。作为教师,应以宽容的心态允许学生犯错误,毕竟人生是不断积累经验的过程,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既需要把教师的忠告当作间接经验,也要从自身的经历中得到直接经验。
二、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出错的“机会”
新课程大力提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有些教师却忽视了贯彻这一理念的基本前提——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1.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时间。个别教师在课堂上为了尽可能多地展示新颖的教学形式,追求课堂的热闹而实行快节奏教学。他们往往在抛出问题后,不管问题难度有多大、学生是否理解题意,就立即向学生提问,几乎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结果课堂成了少数精英施展才华的天地,大多数学生却成了陪衬品,一节课下来,很多学生基本上没有什么收获。
2.教师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个别教师在教学中将问题细化为零碎的、没有思维含量的多个小问题,采用打乒乓球推拉式的一问一答式教学。这种教学从表面上看是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而实际上还是过去那种“满堂灌”教学,只不过改变了一种形式,由原来的教师直接讲,变成了在教师的问题引领下让学生说出,换汤不换药,其本质还是一样的。
三、教师要学会捕捉有价值的错误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有开发和利用价值的动态生成性错误资源,往往是稍纵即逝的,如果不及时捕捉,就会白白地流失。首先,教师心中要有全体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要立足于每位学生的发展,真正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课堂上不仅要让少数精英学生发言,还要尽可能多地让后进生发言,使后进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暴露出他们思维中的错误。其次,教师在备课时要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在备课时,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学,而不能立足于教师的教,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生活经验、学习能力和思维特点等,结合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凭借自身的教学经验,分析判断学生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错误,从而做到有备无患。
四、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
对于教学中捕捉到的有价值的错误资源,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刻反思出错的原因,进而使学生从错误走向正确。首先,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考虑学生可能会出现哪些错误,还要对可能出现的错误设计好应对措施。其次,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学科素养和专业素养,提高捕捉和灵活利用错误性生成资源的能力。再次,教师要相信学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不要施展权威,用自己的思想去“同化”学生的错误,而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顺应”他们的想法。要大胆地把问题抛给学生,放手让学生去独立思考、互相争辩、相互评价,逐渐“悟”出错误的源头,使正确和错误的思想在大脑中形成冲突,从而产生正确的认识。当然,教师也不能对学生的反思过程放任自流,要在掌握其错误思想运行轨迹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在关键处做出适时适度的引导,实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和谐统一。最后,教师要重视课后反思,要经常反思自己在利用错误资源方面的成功和不足,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另外,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学生作业中的错误资源。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教师不能简单地处理为“太粗心”“要认真改错”,而要引导学生深刻反思错误原因。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消除错误,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教师反思教学,提高教学能力。
总之,只要教师正确看待学生的错误,及时捕捉并有效地利用这些错误资源,变“废”为宝,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编辑: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