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学教学中融入社会事件的思考

2013-04-29王保强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3年9期
关键词:化学探究课堂教学

王保强

新课改要求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突出化学对生活、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作用[1]。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很多教师主动关注社会事件,并将社会事件融入课堂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也出现为强调生活化而勉强迁移的现象,给人以生拉硬拽之嫌。本文试对社会事件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价值、时机及注意问题作一分析,以期达到对社会事件引用时发挥其最佳效果的目的。

一、引入社会事件的价值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倾向和情绪状态。当课堂教学中引入社会事件时,学生就可以意识到学习材料的社会意义,进而意识到材料极有可能与自己发生联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自然而然地产生。

例1.在学习“燃烧与灭火”内容之后,教师出示背景资料:2008年11月15日,上海商学院的一场火灾,4名女生因不懂火灾逃生自救的方法,从6楼跳下,当场死亡,酿成了悲剧[2]。

教师可以请学生根据燃烧与灭火的知识做出解释,学生对此都积极思考并且兴趣很高。

2.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中,教师往往讲起理论和概念头头是道,没有考虑到这些理论和概念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学生学习起来感到枯燥、无用。将社会事件适当引入化学教学中,有利于使学生认识到理论的社会现实意义,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的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

例2.在学习氯气知识时,教师可以投影背景资料:2005年3月29日,淮安一辆载有35吨液氯的槽罐车与一辆大货车相撞,大面积泄露的液氯使周边村镇27人当场死亡,上万人转移,液氯正是这次事故的直接“凶手”[3]。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了解了氯气的哪些性质?氯气在制备、使用时应该注意什么?这些问题使学生注意力明显集中。学生认识到学习氯气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每个公民的人身安全问题,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索里强调:“学习上所有形式都可以看做是问题解决的过程,人类对知识的探究和追求是在各种各样的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完成的。”[4]高考试题很多都是陌生的情境环境,学生对此不能很好地挖掘有效信息,这说明在平时教学中没有提供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情境。将社会事件融入课堂学习中,可以培养学生挖掘有效信息的能力。

例3.在学习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之后,教师可以展示背景资料:不久前,上海某酿酒厂4名工人清洗仓库酒池。工人金某先进入池内,下到一半时,因感到胸闷头晕,就从梯子爬出酒池。工人范某、叶某则戴着口罩下到酒池工作,另外1名工人沈某在池口打手电筒照明。范某刚用铁锨铲了一下,即昏倒在池内,叶某也紧接着昏倒,沈某见状呼救。救援人员闻讯赶到将两人依次救出,急速送至医院抢救,范某、叶某两人抢救无效死亡[5]。

对于此事例,有的学生认为可能是乙醇蒸气熏死了工人,有的学生认为是二氧化碳浓度过大造成窒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题中的有效信息,即既然能打手电筒照明,说明乙醇蒸气浓度不太大,并且第1个人未戴口罩即可以下到池中,进而分析是由于二氧化碳浓度过大而导致人窒息死亡的。

二、引入社会事件的时机

社会事件引入教学,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事件的思考与批判中。选定的社会事件要与教学目标相符合,只有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而不是牵强附会。

1.新课导入时引入

精彩的课堂导入,不但要吸引学生关注,还要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更要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提供定向导学的帮助。

例4.在学习“化学肥料的主角——氮气”内容时,可以通过投影并引导学生思考。

【投影】普利策奖的摄影作品——饥饿的苏丹(画面是觅食的老鹰向因饥饿而骨瘦如柴、生命垂危的女孩苏丹飞去。)

【问题】如何解决饥饿问题?

【回答】粮食。

【投影】2008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著名化学家、中科院资深院士徐光宪说过:“上世纪化学对社会的最大贡献——化肥对粮食的增产,使15亿人免受饥饿[6]。

通过这样两个社会事件的引入,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对人类的巨大贡献,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热爱化学的自豪感。

2.知识探究时引入

知识的探究需要一定的心理状态,学生的思维才会更加活跃,学生的探究才能走向深入。

例5.在学习铝的化学性质时,为了使学生对铝的燃烧条件进行探究,教师可以播放新闻:江苏镇江丹阳市“3·11”房屋坍塌事故系铝粉燃烧爆炸造成。通过社会事件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铝粉燃烧的条件。

3.知识应用时引入

学生学习到的知识是语言文字,需要在一定的现实情境中加以运用,这样的知识才是有用的知识,学生才能真正掌握。

例6.学生在学习镁的性质后,教师可以给出一个社会新闻情景:2011年9月28日,在天津市北辰区双口镇线河村,一工厂在加工镁锭时,不慎将镁屑引燃,院内火花四溅,远在一公里外都能看到。据现场消防员介绍,他们赶到现场时,发现一排房屋笼罩在白烟中。周围群众分别打算用水和泡沫灭火器帮助灭火,却被消防官兵断然拒绝。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描述火灾现场镁燃烧的现象,消防官兵为什么拒绝群众的做法?现场不时传来爆炸声,请你分析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消防官兵如何灭火?

通过社会新闻事件,感受化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和作用,真切提供“生活中蕴含化学,化学应用于生活”的视角。

三、引入社会事件应注意的问题

1.社会事件引入不仅仅是对知识的解读

社会事件往往以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介形式引入教学中,学生的关注度较大,教师除了抓住社会事件中知识的提取外,还应该关注学生对社会事件的应然态度,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比如,在介绍高科技环保知识时,教师除播放上海世博会使用的环保材料知识应用外,还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做一名环保意识的宣传者,提倡学生购物、生活中注意使用环保袋,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等行为。让学生通过社会事件,知道人人建设美好的社会生活,社会才会更加美好。

2.社会事件引入时要防止负面作用

社会事件反映真实的社会生活。作为学生群体,大多数时间生活在校园内,对社会的不良事件要防止过度引入,以免造成学生的心理负担。比如,为了说明含氯消毒剂的消毒杀菌作用,引入2009年4月的甲型H1N1流感造成的人员伤亡事件,通过病人大量死亡的照片来引入抗生素的作用,但不宜过多引入,因为这种血腥忧伤的场面,很容易对学生造成负面的心理影响[7]。尽管采用的画面制作很精美,但充满忧伤、血腥的场面除非素材能够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否则一般尽量不要使用,防止学生产生对社会的不良和偏激认识。

在教学中融入社会事件,不是为了向学生呈现社会事件,而是要让学生积极地面对社会事件,分析社会事件所运用的科学知识,以及背后的价值观,并学会理性科学地面对和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杨小祥.灵动的课堂激情的碰撞——“燃烧与灭火”的课堂实录及思考.化学教育,2011(32).

[3] 郭浩芳.化学作业呼唤“量体裁衣”——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的问题与思考.化学教育,2011(32).

[4] 王愫懿.创设“结构不良”问题促进学生探究与互动.化学教学,2010(7).

[5] 门波.小小雪碧瓶引领大课程——基于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设计与反思.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9).

[6] 黄爱花.《中化参》的文章也是优质教学资源.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1(9).

[7] 朱庆斌.“84消毒液性质的探究”教学设计.化学教学,2010(9).

猜你喜欢

化学探究课堂教学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