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师课堂为何难复制

2013-04-29高玮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3年9期
关键词:名师教学内容智慧

高玮

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伴随着新课程改革中学课堂成长了一大批“名师”,他们的课堂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能够最大程度地体现出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听名师课是一种享受,名师课堂也被全国各地一线教师追捧、模仿,但是名师课堂实在很难复制。笔者对这个问题做了一些浅显的分析。

一、名师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学科专业素质难复制

面对一堂课我们习惯用好或坏来评价,笔者认为用“水平”一词衡量一堂课更恰当。水平暗含着一种标准,符合标准是必须达到的,低于标准就是不合格的,高于标准就应该成为典范。课堂水平的高低是由教师的学科专业素质所决定。教师的学科专业素质表现在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对传授专业知识的熟练程度。名师通常能够站到学科最前沿来反观课堂教学,同时表现出学科专业知识的丰富性。例如,我们熟知的上海语文名师于漪老师,她的语文课堂除了课程意识,更表现出了高屋建瓴的文化视野。语文要看古今中外、要辨真善美丑、要突破“术”的桎梏。从于漪老师的身上我们还能感受到语文教师要站在世界文化的天空下,立足教育实践,更新文化认知力。我们说学科专业素质水平高的教师课堂是一气呵成的课堂,课堂上充满了师生思维的碰撞、交叉,呈现相互引导呈螺旋式上升的状态。每个学生个体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宰着课堂,与教师思维碰撞后不时地迸发着思想小火花。教师会用精炼准确又易理解的语言巧妙地把这些散落各处的小火花连接起来,织成一张充满着活跃思维的网。

二、名师在课堂中彰显的学科领域内的教学智慧难复制

任何教学活动都是针对一定教学内容所进行的,不存在没有教学内容的教学活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学智慧体现的是某一具体教学内容的智慧。不同的教学内容特点各异,但就同一学科的教学内容而言往往具有某种共性。例如,数学知识的特点是高度抽象性、广泛应用性、逻辑验证性和结论确定性,而语文学科的特点是基础性、人文性和工具性。学科知识的独特性及其育人功能的独特性构成了教师教学智慧的独特性。具体到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智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度和驾驭度

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度和驾驭度决定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参与性和参与度。同样教授《盲孩子和他的影子》,青年教师的课文分析是情节简单,富有想象力;人物关系简单,人物之间充满真善美。基于这样的理解,在课堂上青年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去发现课文中盲孩子的情感变化,学生是一个旁观者。而名师W老师的课文分析是人物比较简单,情节也不离奇,作者用优美的语言营造出美妙的环境和心理氛围,带给人遐想,引领读者在美的氛围中体味美的情感。在语言使用上,课文长句、短句的使用与人的心理变化契合,叠词的使用与景物的特点、人物的情感和情态高度契合,增加了课文的表现力。基于这样的分析,W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研读叠词,用学生自己的身心感受去品读盲孩子的情感变化,学生是一个参与者。所以同样的教学内容,呈现出的课堂深度是不同的,而课堂深度是由教师的见解和主张决定的。

2.教师对教学内容有智谋的设计

名师的教学设计中表现出的智谋是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深刻解读,同时在一定的课程教学理念支配下,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业水平和认知特点的基础上,遵循教学规律、设计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采用教学媒体、制定教学流程。遵循学科规律的课堂教学是启智而又丰富的课堂。比如高三数学“等差数列”的复习课,常规课堂是教师首先领着学生把等差数列的概念、公式、性质一一罗列复习,时时叮嘱要记住。然后就是例1,后面跟着练习1、练习2;例2,后面跟着练习1、练习2……而数列特征是什么、如何使用函数的思维思考数列问题、数列性质的研究方法等思维层面的问题,教师都没有和学生进行交流。学生在这种长期的、反复的练习基础上也许会得到相对比较高的分数,但他们的数学思维水平未必有多大的提高。而这样的结果与新课程的指导思想是相违背的。面对同样的内容,数学特级教师张鹤老师关注的是对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的训练,强调对知识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知识形成过程的揭示。

3.教师对教学现场机智的调适

教师面对真实的学生进行施教,经过“加工”的知识形态遭遇学生的学习活动时,可能会出现各种复杂的情况,教师必须进行及时的判断、决策和行动以适应学生的学习。此时教学智慧体现为一种教学现场的调适机智,它集中体现了教学智慧的意蕴。教学活动是一个转瞬即变的系统,其中充满了生成性和不确定性。应该说,教学活动不仅仅是外在知识的传递与掌握过程,还是师生双方借助于理性进行的一次次“探险”,师生双方不断地借助于理性将思想的触角伸向远方以超越自我,探索种种“未知世界”的过程。任何已有的规律和“充分”的设想都难以完全预测课堂上可能发生的状况,当“险情”发生时,可能任何既有的应对措施都难以直接奏效,我们必须随机应变,即时创造新的应对之法,这就是现场调适的机智。

三、名师对个人教学的不断反思难复制

名师课堂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纵观我们耳熟能详的一些名师如语文特级教师王荣生、李镇西、于漪、当代教育家魏书生,他们能够成为名师的主要原因是对个人教学不断的反思、否定、改变,在这个过程中有的是对教学的创造性思考。王荣生的《语文教学内容重构》探究了语文教学内容与语文教材、教学方法、语文知识等相关问题,同时对文学作品教学内容、文章教学内容、写作与口语交际教学内容进行了研讨;语文特级教师李镇西的《听李镇西讲课》采取第一人称的写法,将课堂发生的一切有意义的场景、对话、课堂智慧、作者当时的所思所想等娓娓道来,可谓是原汁原味的课堂,读者如身临其境,能得到最多的信息,从而引发深入的思考。名师的自我反思体现了他们的坚韧性,更体现了对中学教学的理想。

四、名师致力于教育事业的坚韧性难复制

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认为教有三种境界:一为知之境界,就是知道、了解教育的意义与价值;二为好之境界,就是喜欢、愿意从事教育工作;三为乐之境界,就是诲人不倦,视教育为人生一大乐事,视培育英才为自身生命的延续,并甘愿为之付出。可以这样说,教书易,诲人易,但不倦难。不倦就是不知疲倦,一心向教,就是全身心投入与付出。从从业态度的视角看,乐业比敬业、勤业更高,是最高层次的从业态度。梁启超曾经指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他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步地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得快乐,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的性质常常要与同业的人并进,好像踢球一样,因竞胜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烦恼。”

猜你喜欢

名师教学内容智慧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名师简介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