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集团意识的几种表现

2013-04-29滕威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3年9期
关键词:神社集体主义育儿

滕威

日本人喜欢合群,习惯于集体行动。人们经常可以看到日本人进行团体旅游,尽管参加这种团体旅行的人是从四面八方临时聚集来的陌生人,可他们一组一组的像军队按照指挥官的指挥一样,井然有序地进行活动。可以说,日本人的集团意识从幼儿时期就开始萌芽。经过育儿、学校乃至社会逐渐趋于成熟。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一、从育儿方式看日本的集团意识的表现

日本的集团主义从各个方面都可以看到,也渗透到育儿方式的细枝末节上。一个孩子的出生从来都不是家庭的私事。而是和当地的地域共同体紧密联系在一起。从孩子一出生父母便会带孩子到当地的神社去参拜宣告自己的孩子成为氏子的一部分,这是初次参拜。一般是在男孩出生三十一天之后,或者是女孩出生三十三天之后(根据时代和地域的不同会有若千差异)。著名的“七五三”就是说带着虚岁三岁或五岁的男孩,三岁或者七岁的女孩,在十一月十五日这天参拜神社的事情。像这种神道上的仪式即带着孩子参拜神社的情况非常多,有把孩子的成长报告给当地地域共同体的含义。通过这种最初的仪式,孩子从小深深知道,自己属于某一个特定的集体。除此之外,这种集团意识还通过家庭内外的各种习惯灌输给了孩子。

二、从学校教育看日本的集团意识的表现

自明治维新起,明治政府以“富国强兵”、“文明开化”等为目标进行改革,这些目标也是日本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在教育方针上,1880年后,日本修改“教育令”,强调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国家富强起来,而不是为了某个个体。从“教育令”就可以看出,日本人对于集体主义的重视。而如何培养日本国民的集体主义意识,就需要学校教育发挥作用。为了从小培养国民的集体主义意识,日本从小学开始就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例如,在教材中大量加入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等有关集体主义的内容;学校专门开设包括班级活动,社团活动在内的各种集体活动,以指导学生把自己作为集体的一员进行活动,从而培养孩子们集体主义的意识。在集体活动中,如果有一个同学没有完成任务,其他的同学也不能离开,这样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团结意识,让孩子们知道作为一个整体,他们不能缺少任何一个人。小学毕业之前,学校都会组织“修学旅行”,让学生体会到一个班集体就是一个“家”,孩子们可以更加直接的了解其他伙伴,大家一起生活,一起活动。由此可见,日本从小学教育开始,集体主义的教育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三、从社会中的表现看日本的集团意识的表现

在日本社会中,人们很重视自己所属的集团,把集团看做第一位,个人则是第二位。集团内部人与人进行单一交流,因此缺乏与大众交流的社交性。日本人习惯了受权威的制约,喜欢和大家一同走最稳妥、最安全的路,始终保持着大众思想,哪怕是理性和正义的,如果遭到孤立和反对也不会继续进行。对外集团成员具有很强的向心意识,一切以本集团利益为重,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集团意识。

在企业中,由于集团主义的价值观,养成了日本人的团结一心,忠诚感,具有一种整体性的竞争能力,为日本人带来了繁荣.此外,集团主义也使日本人比较注意社会和道德价值,形成了一种文明的社会秩序和风气。今道友信指出:“必须承认,在这样的传统中,也有一些积极之处。在不优先考虑自己的名字的倾向中,包含着谦虚和对自己所属社会的忠诚。这一点与把自己埋没在全体之中,在主观零度中产生实在的主体这种看法相关。这样做,就能唤起对他人的责任感这种道德价值。”

日本人的集团意识教育在客观上为日本培养了大批踏实肯干、谦虚谨慎的人,加强了内部的团结,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这是我们要学习的地方。但同时对其弊处也要深思避免。

参考文献:

[1]中根千枝.タテ社会の人間関係─単一社会の理論[M].講談社現代新書,1967

[2]中根千枝.タテ社会の力学[M].講談社現代新書,1978

[3]张晴.关于日本人国民性的形成[D].山东:鲁东大学,2012

[4]李晓红.从育儿方式看日本的集团性[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4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神社集体主义育儿
关于将集体主义引入经济理论的思考
偷偷摸摸育儿
卖文创
从敦煌本看日本猿投神社藏旧抄《文选》的版本
猿投神社的汉籍
The inhibition effect of Chlorpromazine against theβ-lactam resistance of MRSA
日本神社
育儿神器
当代集体主义的现实困境及其主体性重塑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流变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