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让死水活起来

2013-04-29丁云友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3年9期
关键词:教法教材学生

丁云友

内容摘要:教学中我们可以凭借丰富的想象力在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地方修建属于自己的空中楼阁,在那里我们可以观赏康桥的迤俪风光和幽静的荷塘月色。通过再创造就会给语文教师带来广阔的空间,让语文课堂这潭“死水”荡漾起来,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和激情。

关键词:教材 教法 学生

有人曾把语文课堂形象的比喻为一潭“死水。认为语文课堂枯燥乏味,没有新意,如同吃剩饭一样,与嚼蜡同一个味道。那么,如何去搞活语文课堂教学?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究这个问题。

一.对教材处理要“活”

语文教学经过几十年的探索改革,可以说目前还没有一套标准可行的教法,但已基本上从“满堂灌”中走出来,从“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中走出来,加之现代化多媒体设备的应用,语文教学正走向形式的多样化。我们可以从许多优秀教师的教案中,从各种教研课的实践中,不难看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对教材处理的灵活性。教材中所选的文章大多是优秀的文章,是供学生学习的范例,也就是教学所利用的一个材料而已。既然只是一个材料,那么就要求教师对材料进行再创造。教师不是一个传声筒,而是一个创造者。这个创造就是灵活处理教材。对一篇同样的课文,我们可以当作写作的示范,也可以当作训练学生筛选、整合的思维能力的范例,也可当作训练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的范例。譬如:上《周总理您在哪里?》就把它当成作文课上,咀嚼那诗化了的语言;鉴赏课文的链垫、衬托的表现力;也可当成训练学生筛选、整合的思维能力。“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眇处非刀尺。”教材处理活了,就可以给学生一种新鲜感,激发他们习语文的兴趣。如每课照搬《教师用书》,天天让学生吃萝卜白菜,做到是好做,简洁、方便,但学生天天吃,会腻,会营养不良,会贻误苍生的。

二.教法要“活”

教师也可以说是一个导演。张艺谋有张艺谋的导法,冯小刚有冯小刚的导法,对一节课该怎样导?就要根据课文的需要、学生的特点来进行安排。传统的“满堂灌”,还是得要。对所肯定的“前桌与后桌的讨论”、“小组与小组之间的擂台”、“男生女生的辩论”等等,热烈是很热烈,但也不能动辄如此,还得根据课文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层次安排。比如我们上徐志摩的《示儿诗》,我们的重点最好不在讨论上,而在于反复地朗诵,去体味诗歌的意境,去体验诗歌的那种音乐美。教师这个导演不好当:一要把课堂导“活”了,二要把学生的基础夯实了,三要把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提高了。对作家不同的风格,对不同体裁、题材的课文所需要的教学方法要有不同的导法。把语文教师喻为“导演”是自诩,是有些攀龙附凤的感觉,倒不如说像一个厨师,把知识烹调成不同风昧的佳肴,—把蕨菜可烹出“龙凤爪”。因此,教学方法单一不行,照方抓药不行,还得根据课文的特点,根据学生的特点来求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教掣力祛的灵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特点。

三.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

教学过程可以说是由“教”和‘学”两部分组或,在传统的“填鸭式”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说提扮演着课堂的主要角色,成为课堂的主宰者。一堂课四十五分钟,教师讲得天花乱坠,课堂秩序也很好,可到头来学生听得稀里糊涂,效果却不大,没有达到教学的预期目的。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何在呢?就是没有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成为课堂的主角。在教学新理念和新教材的改革下,务必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参与其中,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把学习语当成一种毂,让他们乐在其中,而不是把学习语文当作一种苦差事来应付。有人说语文教学正如一场演奏会,学生所扮演的角色是广大的演奏者,悦耳动听的音乐需要他们来演奏,教师只不过是一名指挥者,引导指挥挥演奏者而已。

朱熹曾在《观书有感》说到:“问渠那得清如许,惟有源头活水来。”那么,要使语文课堂这潭“死水”荡漾起来,成为清澈见底的“活水”,首先要求教师必须灵活处理教材,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教法,同时时做到不仅备教案,备教材,而且要备学生,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有这样,语文课堂这潭“活水”才会永不枯竭。

(作者单位:贵州省沿河县晓景乡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教法教材学生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学生写的话
“教法融合”:得道方能行远
语文教学要创新教法
羽毛球正手击高球教法五步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