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现代种业发展约束与破解对策
2013-04-29杨霞
杨霞
摘 要: 种子是农业生产最基础、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安全、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的稳定。研究发现,天津市种业发展存在基础设施薄弱、种业企业实力不强、组织化程度低等约束因素,制约天津市种业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本研究针对问题成因提出了破解对策。
关键词:天津;种源农业;产业化
中图分类号: F306.6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3.09.018
Development Constraints and Crack Countermeasures of the Modern Agricultural Seed Industry in Tianjin
YANG Xia
(Depart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ianj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ianjin 300384,China)
Abstract: Seed was the most basic, the most important produc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ts quality wa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farmers income and rural social stability. Study found that constraint factor in the development of seed industry in Tianjin was weak infrastructure, seed industry strength was not strong and low level of organization, which restricted the scale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seed industry in Tianjin.This article proposed measures to crack the problem.
Key words: Tianjin;modern agricultural seed industry;industrialization
种业是农业的特殊生产资料产业,是决定国家农业生产的产量、质量、稳定性与可持续发展具有生命活力的基因源头产业。发达国家尤其是欧美等国种子产业体系已基本成熟,产业组织化程度高,行业管理规范,法律法规完善。而我国种业普遍存在企业规模小、绩效差、研究创新投入不足、产业进入壁垒低、产业内竞争无序与过度竞争、产业组织化程度较低及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健全等问题[1-2],民族种业竞争力不强[3]。2011年2月22日,国务院研究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将农作物种业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层次。天津市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重点之一就是发展种源农业[4]。然而,天津市现代种业发展尚存在诸多约束因素,亟待深入研究和破解。
1 天津种业发展现状
从种业发展看,天津市拥有一批国内优势种业。如黄瓜种子繁育,天津黄瓜种子占全国市场的30%左右,占市内黄瓜种子市场的90%以上;除驰名中外的“小站稻”,水稻育种栽培技术也在国内居领先地位,如杂交粳稻育种技术居于国内领先水平;水产养殖育种已达到较高规模生产。2011年,天津市淡水苗种生产投产面积9.7 万m2,苗种投放量达55亿尾。海水苗种投产面积35 万m2,繁育各种海水苗种131.7亿尾。
从种业技术看,近年来天津市在农作物育种技术上也取得了新的突破和进展,特别是大白菜、菜花、黄瓜、水稻等农作物大孢子培养技术,小孢子培育技术,雄性不育育种技术,航天育种,分子生物育种等,这将为天津市种子产业化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从种业企业看,截止2011年底,天津市农业种业企业共有239家,苗圃3 178处,农业种业产值共24.05亿元。其中主要从事农作物及蔬菜种业持证企业共有93家,包括外资企业1家,内资企业92家,企业产值4.5亿元。按经营范围分,农作物种子20家,非主要农作物种子73家,注册资本达到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达到17家。天津市拥有全国知名、发展势头良好的种业企业,如天津市科润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黄瓜研究所、蔬菜研究所,天津市宏程芹菜研究所等。
2 制约天津种业健康发展的问题
2.1 基础设施薄弱,制约种业高水平规模化发展
基础设施体现着行业的发展水平,科研基础设施、检测加工设施建设是种业发展的关键环节。近几年,随着天津市对农业投入的不断增加,农业种业科研设备、设施等硬件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但仍不能满足科研创新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尤其是跨国种业集团的加入,与他们相比存在着较大差距,具体表现为:种子试验网络不健全;良种繁育基地分散,甚至多为“一家一户”式,基地基础设施较差;种子加工设备落后,加工作业多属单项作业,经加工的种子也只是达到干、饱、净的质量水平,种子外观与国外种业差距较大;质量监督、检验技体系很不完善。
2.2 种业企业实力不强,难以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目前,天津市种业企业规模小,科研实力不强,产业化程度不高,种业育、繁、推产业化链条较为松散,且规模小,缺乏竞争实力。天津市的种业企业整体实力不强,尤其是缺少国家级的龙头企业,没有形成产业集群,不适应天津市沿海大都市发展的要求。目前,天津市仅有1家农业部发证的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1个国家级种猪核心选育场。中国种子协会公布的2011年全国种业50强中还没有天津的企业。
2.3 种业企业组织化程度低,难以形成产业化生产能力
我国地域广大,市场分布广阔,种业产业发展需要在全国主要的生产区域内建立大量的试验、示范点及销售网络,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网络的运行机制,强化市场管理[5]。目前,天津市的大部分种业单位销售网络从覆盖面、运行机制、市场管理等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产业化程度不能满足种业产业发展的要求。
2.4 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弱,种子研发者利益难以保障
种子市场无序化、育繁种基地分散管理等,均导致种子科研单位或企业自主品种的知识产权难以得到有效保护。受全国种业大环境的影响及国外种子公司的加入,人才的异地流动与流失问题普遍,造成种业研究队伍不稳定,直接导致了育种单位品种资源流失。新种子生产过程中,基地高价套购育种单位商品种子,盗版包装、掺杂使假、使用类似或雷同包装并且低价销售等侵权现象仍然较多。
2.5 创新机制不完善,种业企业科技研发能力不足
天津市还尚未真正建立起商业化的农作物种业研发体制,科研单位与企业的协作机制还不紧密,科研成果评价与转化机制还不健全。企业科技创新实力不足,80%的企业不具备自主研发能力。绝大多数育种企业仍采用常规育种技术,育种周期长、效率低、成果转化速度慢的现象仍然存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还没有被广泛采用。
3 促进天津种业发展的对策
3.1 加强农业种业企业实力,培育龙头企业
重点针对有实力的农业种业企业,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支持,鼓励种业企业整合现有科研力量和资源,充分利用公益性研究成果,按照市场化、产业化模式开展种业生产,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运行新机制[6]。调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参与种业企业科研活动,提升种业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培育出全国知名农业种业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
3.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育种水平
加大农业种业基地设施投入,加强育种创新、品种测试和试验、种子检验检测等基础设施建设,搭建优势蔬菜品种改良及技术创新平台,进一步完善规模化、标准化的种源基地建设,鼓励企业建立商业化育种基地,购置先进的种子生产、加工、包装、检验和仓储、运输设备,改善工程化研究、品种试验和应用推广条件[7]。
3.3 强化品牌意识,创一流品牌
在保证商品种业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应实施种业品牌战略,建立统一的天津市农业种业精品品牌管理机制,尤其是保护品牌和推广品牌,充分扩展品牌的无形价值、应强化品牌意识,逐步实现天津市种业产品从“品牌”到“名牌”、“精品”、“企业品牌”的跨越,以“企业品牌”拉动市场需求,促进种子销售更快地占领市场,从而真正实现名牌效应。政府部门应加大对种业企业和市场的规范力度,严厉打击内部非法竞争和侵权行为,为树立天津种业的整体品牌做好保驾护航。
3.4 完善种业推广销售网络,提高产业化进程
建立良好的推广销售网络是提升种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种业发展的重中之重[8]。天津种业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在巩固原有良种销售推广网络基础上,扩展全国主生产区新增构建试验、示范点,形成管理规范、设施及设备完善、高标准的区域性新品种展示平台,建立成果及技术的有形转化及示范体系,实现新品种快速转化。同时完善种子销售网络,在省一级网络的基础上组建二级、三级销售网,直接服务生产。
3.5 提升农业种业科研创新水平
进一步发挥天津市遗传育种优势,加大生物技术育种研究的力度,提升天津市品种的检测手段,提高种子包装加工手段。
参考文献:
[1] 张伟. 中国种业产业化组织与策略研究[D]. 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0:1-3.
[2] 蒋和平,孙炜琳. 我国种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 农业科技管理,2004(2):20-25.
[3] 沈军. 关于提升我国种业企业竞争力的几点认识[J]. 农业经济,2011(5):39-40.
[4] 李瑾,黄学群,孙国兴,等. 天津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对策研究[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8,29(1):76-80.
[5] 张野田,沈平. 辽宁种业可持续发展探讨[J]. 农业经济,2002(5):43.
[6] 赵巍,常福明,陈建强,等. 天津市种子产业发展及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 中国种业,2007(9):30-31.
[7] 朱佩,王桂林,李冰. 种子质量检验在现代农业体系中的发展与应用[J]. 种业导刊,2008(5):18-19.
[8] 赵领恩,张庆芳. 运用新型农业推广理论促进种业经济发展刍议[J]. 农业经济,2009(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