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东运河尽显古今异彩

2013-04-29陈伟权

文化交流 2013年9期
关键词:三江口斗门大运河

陈伟权

历史上内外贸易的黄金水道

中国大运河南端的浙东运河,地跨杭州、绍兴和宁波三市,流淌在锦绣的宁绍平原,古时流到明州(宁波)港与外海连接,成为历史上内外贸易的黄金水道。

称谓运河,一般指人工开凿的水上航道,有别于从深山峡谷奔突而出的自然江河。浙东运河主航道除利用甬江、姚江自然水系外,便是人工开掘。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浙东运河最早可上溯至春秋晚期越国开凿的“山阴古水道”。这条古运河从绍兴东郭一直延伸到曹娥江旁。“虽然浙东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延伸段,但浙东运河开凿的时间比京杭大运河还早。”有关专家如是表示。

京杭大运河流到杭州拱宸桥后,过钱塘江,至今日杭州滨江区西兴镇,则转入浙东运河水系。穿过越山鉴水,跨过曹娥江;由虞余运河联系曹娥江和姚江,到宁波至甬江出海,全长239公里,沟通了钱塘江与甬江之间的宁绍平原东西向水系。

经历各朝代的整治和疏浚,浙东运河形成了集灌溉、防洪、运输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水上大动脉。经济文化交流的繁荣不仅造就了绍兴、余姚、宁波等沿河的文化名城、文化名镇,也造就了与运河相关的船闸、堤岸、桥梁、码头等水上建筑,由运河衍生的衙署、官仓、会馆、寺庙、驿站等景观,以及显映大运河风情的民俗、民间艺术等。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浙东运河逐渐与京杭大运河融合,成为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千年古运河提供了一条便捷的出海通道。千百年来,浙东运河承载着时代的舟舸,驮负着历史的责任,孕育出灿烂辉煌的浙东文明。

西兴是浙东运河的起点,水陆要冲,历史上南北客商、东西货物都须集此中转,因此过塘行就是专门替过往客商转运货物的“转运行”,用现在的称谓就是“物流中心”。据《西兴镇志》载:自清末至民国时期,西兴共有过塘行72爿半,挑夫、船夫、轿夫、牛车夫等从业人员达千人,成为名震江南的货物集散中心。大约5米宽的永兴闸是当年连通浙东古运河和钱塘江的水闸门。如今,永兴闸东西两端的河道砌石驳岸,重现运河古韵;西兴过塘行、西兴老街立面及官河已完成整治。“烟波尽处一点白,应是西陵古驿台。”白居易诗句中的西陵驿台即西兴驿。目前在西兴驿遗址上面建了西兴驿遗址公园。这些都见证了浙东运河和钱塘江之间自古以来的紧密关系。

由官河边老房子改造而成的上下两层的运河申遗西兴展示厅,陈列着很多当地的运河物件,展示西兴与浙东运河的渊源。

古纤道是绍兴段申遗亮点

浙东运河离了杭州,经萧山、柯桥而至绍兴。

浙东运河绍兴县段基本呈东西走向,紧贴104国道和杭甬铁路,涉及钱清、湖塘、柯岩、华舍、柯桥、陶堰等镇(街道),穿越大大小小的河道,沟通了鉴湖、大坂湖、瓜渚湖、大百家湖、白塔洋等湖泊,连接起古纤道等各类文物古迹。

在浙东运河的绍兴段,有一条细长又神秘的石板路,这就是古纤道。宽约1.5米的长石条铺就了古纤道,极目远望,看不到尽头。纤道顺着运河,时而一面临水,一面接岸;时而两面临水,平铺水中,蜿蜒伸向远处。

古纤道是古越劳动人民独创的一种桥路组合的道路,始建于唐代,绵延伸展,绍兴县柯桥镇上谢桥至钱清镇秦皇段是保存最好的一段,也是浙东运河绍兴点段申遗的亮点。

古纤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浙东运河的关键节点,根据申遗要求和专家意见,绍兴县分别就空气质量、河道水质、立面效果、管线处理、河岸保洁、沿河绿化、街面整治、展馆建设等8个方面进行了“史上最彻底整治”。此外,作为申遗点设施,绍兴县还在太平桥古桥博物馆中新开设古纤道陈列馆,完成布展并提供讲解服务。

被古运河环抱着的绍兴是中国著名的水乡城市。绍兴的古桥很多,市区内的八字桥就被称为古代的“立交桥”,至今仍在使用。绍兴人把这些珍贵古桥遗物经过梳理、筛选,集中起来,依旧放在运河边,成了今天的运河公园。运河公园里有许多石桥遗迹、旧物,另有一些古桥如登龙桥、承福桥、方齐桥等石桥,都是采用了整桥移建的办法,布置在运河塘路上。浙东运河穿越绍兴城后,进入鉴湖。如今,鉴湖的面积有30多平方公里,东起亭山,西至湖塘,形如一条宽窄相间的纱巾,平铺在绍兴平原上。

这一段水面开阔,水流平缓,柔媚秀丽的浙东大运河在这里平静而满足地继续向东流淌。

宁波段运河的三江口景象

自此,浙东运河再向东连通姚江和甬江。长长的运河水道上,经历多个闸门船坝、渡口码头,在余姚市马渚镇斗门村,至今浙东运河遗迹宛然。

斗门是古代对水利设施的称呼。斗门老闸、斗门新闸及相邻的升船机见证了浙东运河的历史。斗门自古建闸,屡圮屡建,史载斗门老闸在宋代嘉泰年间(1201—1204)建造,称陡门闸,清朝时改建为斗门闸。

新中国建立后,同在斗门村,又建造斗门新闸和升船机设施,船闸控制旱涝水位,船机升降代替古老的人力、畜力拉船过坝。人们尊重历史,新老船闸并存,见证古老水利兴革。

有历史学家认为,南宋在临安建都150余年,政治上较为宽容,开发宁绍平原为鱼米之乡,当时中原地区陆路中断,钱塘江因大潮又难建港口,海船要把物资运到临安,都得依靠明州港并通过浙东运河,足见浙东运河的历史作用。

宁波市人民政府划定大运河遗产区,设置石条界桩,遗产区内立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大运河浙东运河虞余段”记事碑。

运河流淌到余姚丈亭慈江段,丈亭镇为姚江和慈江交汇处。据夏侯曾先所著《会稽地志》记载,在这江边十七八丈的石矶上,造有一丈见方的亭室,作为老尉廨宇(古代军令尉的住所),所以称为丈亭。丈亭已有1400多年历史,从前,人们东去宁波或慈城,西去余姚、杭州甚至京城,都要经过丈亭,往来物资也由丈亭上岸。依偎着运河的丈亭老街,街道不宽,弄堂交错,一排排明清时代的房屋,青瓦木排门,可寻觅运河航运的商贸史迹。

运河至丈亭,流淌成三江口,西来的运河,一水向东偏南入姚江东去,一水向东偏北向慈江东去,各往宁波市区,尤其是慈江一段,由人工开凿,流经古县城慈城。

慈江的开凿得从姚江是条潮汐江说起,南宋大诗人陆游有《发丈亭》诗:“姚江乘潮潮始生,长亭却趁落潮行。参差邻舫一时发,卧听满江柔橹声。”这说明乘船要依潮涨潮落而定,而且涨潮来势凶猛,舟行受阻。由此,当时明州地方官吴潜组织人力,利用原来的沟、渠和沼泽开凿慈江。宋淳佑六年(1246),开通了丈亭——慈江——中大河航道,使来往船只可避走姚江自然河道,改走相对安全的河道慈江;慈江流淌到慈城夹田桥附近的刹子港,也由西向东一分为二,同丈亭三江口一样,分流注入运河航道和姚江。

开通慈江航道应当记上吴潜功绩,这位来自“中国状元之乡”安徽休宁县的状元,45岁和64岁两度到明州主政,治水有功。当时慈江畔为古越句章之地,曾是慈溪县千年县治,今属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运河流淌滋润慈城,也为慈城的人文景观增色,古慈城仅进士出身的就有519人。镇上还出了4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潜兴水利,又在宁波城区平桥建立了测量城内城外运河水位高低的“水则碑”,当水位超过碑上“平”字,表明运河水患,得开闸排泄;如果水位在“平”字以下,则说明要蓄洪了,需要关闸,它相当于当代的水文监测站。这古老的水则碑如今还伫立在月湖一隅。志书称吴潜治水“功不在禹下”。

浙东运河宁波段,人工塘河与自然江河并行结合,复线运行,呈现三江口景象,著名的就有三处:丈亭三江口、慈江上的夹田桥刹子港三江口和繁华的宁波三江口。

浙东运河流淌到宁波三江口,那里地处江厦街、岸东有庆安会馆。进入庆安会馆大门,黛瓦青墙,馆内一瓦一砖、两厢的10多个展室,无不反映浙东运河和宁波港城历史风貌,一切都显得古朴、厚重、幽雅、文明,还有精美绝伦的两个古戏台,为全国罕见。

站在庆安会馆门口,看运河流淌出海,江面宽绰,水波不兴,岸树似云,高楼林立。江厦街自古就是万商云集之地,唐宋元明清时期,码头繁忙,更有许多造船厂,制造出海大舟。唐宋时期闽甬商人在贸易交往中,把妈祖信仰带到宁波,妈祖在宁波因宋徽宗敕赐发迹,由区域性海神晋升到全国性海神,庆安会馆有供奉海神妈祖的天后宫遗迹,又为大运河航运管理的遗存。会馆聚集南北商人,东出大洋,西连江淮,转运南北,港通天下。人们可领略俗谚所说:“游遍天下,不如宁波江厦。”一直为浙东运河申遗呼吁的著名历史地理学家陈桥驿先生说过:“我曾多次到宁波考察大运河的情况。令人欣慰的是,大运河宁波段的大部分历史文化遗存保存完好,这为中国大运河申遗增添了优势。”

岁月悠悠,江河浮沉。在宁波三江口、在庆安会馆,汇聚了浙东运河历史的记忆。这里是中国大运河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处,河海联运使不少海外客商进入内陆,也使内地无数外销商品通过宁波出口。浙东运河与明州(宁波)港,使中国大运河与世界联系在一起。

2008年11月,浙东运河正式被列入中国大运河申遗范围,浙东运河(宁波段)的保护与申遗工作也随之全面铺开。到2009年2月底,全市运河遗产资源专项普查完成。随着中国大运河浙东宁波点段纳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宁波市紧锣密鼓为浙东运河宁波点段申遗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使这条古运河重新焕发青春与活力,绵延千年的运河文明也获得更好的保护和发展。如今,宁波已全面完成对运河点段的整治、保护、展示工作,正迎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的考察、检查与评估。□

猜你喜欢

三江口斗门大运河
《全州三江口》
秀美大运河 千年韵古今
莆田三江口入海口营养盐变化研究
大运河:最后的绝唱
三江口石春东巴收藏之佐拉封仪式应用的雕刻品调查
发现斗门 畅游无限
斗门地标新生传统非遗佳作
放歌大运河
用音乐认识斗门
美味体验 清鲜滋味 斗门美食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