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操作活动成为计算教学的“助推器”

2013-04-29黄欢

广西教育·A版 2013年9期
关键词:助推器操作计算教学

黄欢

【关键词】计算教学 操作 助推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9A-0078-01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却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逐渐过渡的阶段,动手操作活动恰恰为抽象的数学与学生的形象思维搭建了桥梁。“操作”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发展思维,锻炼能力。因此,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在“操作”中感悟数学思想,使操作活动成为计算教学的“助推器”。

一、关注学生的操作过程,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策略

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和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计算策略。

如教学《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教师创设了“将37块橡皮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的问题情景,学生通过分小棒的操作活动,明白第一次分3捆,每人分到的1捆,表示1个10,余下的7根继续分,每人分到2根余1根,合起来就是每人分到12根余1根。在后面的几个情景中,学生利用操作活动分别获得了45÷4、56÷5的计算结果。在连续的操作活动中,隐藏着除法的算理:用除数除十位上的数,得到的是几个十,商应该在十位上;再用除数去除十位上减下来的数和原来个位上的数合起来的数,得到的是幾个一,商应该商在个位上。关注这个操作过程,实际上就是关注了算法的构建过程。这样的教学改变了以往教师讲解例题、学生模仿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关注知识的抽象过程,让学生自主建构计算方法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并且逐渐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转变。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教师组织学生动手操作时,基本停留在操作表面,忽视了通过操作进行数学抽象,学生缺乏对计算方法的自主建构。因此,在计算教学中开展动手操作时,教师要关注操作的具体过程,让学生结合操作的过程抽象出计算的算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例如,在教学“15-8”时,如果教师给学生单纯地讲解计算方法,一年级的学生较难理解,如果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计算的形成过程,学生就能比较好地理解算理。笔者进行了以下的教学设计:先让学生拿出一捆多5根也就是15根小棒,接着让学生拿掉8根,问学生怎么拿?学生观察15根小棒的组成,发现如果只拿散的5根是不够的,于是学生把整捆拆开,从10根里面拿掉8根,剩下2根和散的5根合在一起,就是7根小棒,从而得出15-8=7。最后,请学生说说是怎样拿小棒的,如果表达不出来,可以让学生边摆小棒边说过程。这样学生再次经历了过程,能较好地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在这个教学案例中,学生通过“摆小棒”的操作活动,抽象、概括出了“2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领悟了算理。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提供操作的机会,还要关注操作的过程,引导学生将操作过程内化为抽象的过程,自主构建计算方法。

三、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述,让学生加深理解计算法则

操作并不是教学目的,决不能单纯地为了“操作而操作”。如果在教学中没有结合“说一说”,这样的操作只能停留在浅显的层次,学生的思维也不能得到有利发展。因此,在动手操作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边动手边思考,同时与语言表达有效地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由动手上升到思维。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时,教师创设了“兴趣小组”的情境。

师:合唱组有32人,科技组有20人,合唱组和科技组一共多少人?怎样列式?请大家用小棒摆一摆或者计数器拨一拨,算出32+20等于几。

(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让学生说一说)

生1:32+20=52,我先拿来3捆多2根,再拿来2捆,合起来就是5捆多2根,就是52。

生2:32+20=52,我是在计数器上拨出来的。

师:刚才用小棒和用计数器算32+20时都是先把什么合起来,再把什么合起来的?

生:先把整捆的或者计数器上的几十合起来,然后把得到的几个十和几个一再合起来得到得数。

师:同学们,请你用算式,把刚才的过程表达出来。

(生列出算式:30+20=50,50+2=52)

可以看出,学生动手操作后通过语言表述,将操作的过程内化为计算的方法,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算法的建构。

总之,在计算教学中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动手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责编 韦 欣)

猜你喜欢

助推器操作计算教学
助推器残骸被成功回收
美国SLS重型运载火箭助推器测试
导读案,英语启发式阅读教学的“助推器”
小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思考
让计算教学不再枯燥
关于数控机床操作中防碰撞措施的探讨及分析
泌尿外科手术及操作致输尿管损伤临床分析
浅谈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