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當仁不讓服務弱勢社群

2013-04-29郭善文

澳门月刊 2013年9期
关键词:議員記者學校

郭善文

“當仁,不讓於師。”出自《論語·靈衛公》,是說對於應做之事應勇於承當而不推讓。在澳門社會也有這樣一位為長期以來為澳門弱勢群體服務,勇於擔當而不推讓的人,他正是澳門明愛總幹事潘志明。“澳門明愛”是澳門這個社團社會為數不多認認真真、踏踏實實為弱勢群體提供服務的社團之一。“澳門明愛”從1971年成立至今,為澳門弱勢群體提供的諸多服務從未間斷過。而潘志明總幹事作為澳門明愛的一員,也是對澳門的社會服務工作可謂奉獻良多。正因如此,潘志明總幹事在2008年獲得澳門特區政府授予的“社會服務獎章”,而這枚獎章也僅僅授予在開展有益社會和共同福祉的工作時有積極貢獻、具無私奉獻精神的人。

記者如約在位於崗頂前地的澳門明愛總部見到了潘志明總幹事。潘志明總幹事,總是會給人帶來一種踏實、穩重,做實事的感受。這期的人物專訪,記者將與廣大讀者一起走近這位無私奉獻澳門弱勢群體的澳門明愛總幹事——潘志明。

無私奉獻,

堅持“全人發展”的理念

記者問及潘志明總幹事,何時接觸這份所熱愛的“社會工作”時,潘志明先生說:“從79年加入了‘澳門明愛舉辦的‘社工學院當學生,就已經開始接觸到了‘澳門明愛這個組織。這個課程畢業以後,就在‘澳門民愛的下屬機構做社工。直到2002年才正式接任了澳門明愛總幹事這份工作……”用潘志明先生的話來講,“與其說是‘總幹事,不如說是‘大管家。”在潘志明先生的任內,協助推行了單親家庭服務網絡,也創設何黎婉華庇道演藝劇院,積極推動青少年表演藝術,更是開辦“心願亭”,協助弱勢群體參與自助工作……當然,澳門明愛所開展的服務也並非於此。無論活動大小,潘志明總幹事都是親力親為。當記者問到潘志明總幹事為何有如此的堅持時,他這樣說:“從接觸‘澳門明愛到現在已經三十餘載,‘澳門明愛也帶給了我深深的感觸。特別是陸神父和高修女這兩位創辦人給我的影響是非常之深刻的。而這些影響我內心的感受正是我堅持服務澳門弱勢群體的動力之一。”記者追問,這是一種怎樣的感受時。他說:“這種動力是一種無私奉獻、不求回報、全人發展的思想。”

記者深信正是這樣一種“全人發展”的思想,才促使潘志明先生創辦了這所有教無類的“澳門庇道學校”。當記者問及潘志明先生創辦澳門庇道學校的初衷時,他這樣說:“28年前,創辦庇道學校的目的也是想給澳門教育界帶來一個‘有教無類的理念。我堅信‘庇道學校的學生不是不聰明,只是原有的制度並不是適合他們而已。而我們也不僅僅是提供一個學位給學生,我們更希望是幫助一些所謂‘沉底的學生能重新拾回自己的自信,這相信是對他們一生都有所裨益的。”潘志明先生深信,教育者始終都不應放棄“有教無類”的思想,不能因為學校有機會成為“名校”就放棄了這個教育者最基本的教育理念。

澳門庇道學校所堅持的“有教無類”與澳門明愛所堅持的“全人發展”一脈相承。能幾十年如一堅持用這樣的理念來運作“澳門明愛”和“庇道學校”,也不難看出潘志明先生對服務澳門社會的那份堅持與執著。相信這“澳門明愛”與“庇道學校”的良好運作也恰如其分地反映出了潘志明先生個人的精神境界。

責無旁貸,

堅持再次出戰議員選舉

第五屆澳門立法會選舉在即,再次出戰議員選舉的潘志明先生坦言壓力一次比一次大。他說:“其實每一屆選舉我都相信我有機會當選,但是知道又落選時也是很受打擊。但是,這種打擊也成了參與下次選舉的動力。每一次做這個參選的決定也是會更加艱辛,也需要更多的勇氣。今屆選舉,我決定再度參與也是鼓足了很大勇氣。”

至於又是一種怎樣的心態,讓潘志明先生堅持參選議員選舉的?他坦言:“讓我堅持的是一份‘信任,這份‘信任是往屆選舉中投票支持我的選民給我的。每次參選都能有一部份的選民是投票給我的,這種能堅持不懈的‘信任,即使花錢也無法買到的。也正如,陸神父與高修女對我堅持不懈的‘信任一樣,我都是懷著一顆感恩之心的。”“其實人生也是這樣的,在自己抱負和願望尚未達到的時候,就應該去堅持;加之,‘鐵票選民對我的信任。我覺得我能說服自己再度去堅持參加今屆立法會的選舉。同時,我也覺得這是我‘責無旁貸的責任所在。”潘志明先生如是說。

今屆立法會直選選情格外激烈,當記者問及潘志明先生對於有何競選策略時,他豁然的回答讓記者頗為驚訝。他說:“我們的策略就是沒有策略,我們也沒有競選政綱,也沒有去做任何宣傳。準備好的就一份心。硬要問我為選舉做了什麽準備。我可以說,我為議員選舉做了三十多年的準備,三十多年來的成績表都是我所做的準備。同時,我也深信,‘謹守崗位,堅持服務這樣的理念。如果,我用策略去競選,自然就會偏離這個樣的理念……”

能堅持四次出戰議員選舉的候選人,這樣的執著與堅持,還有那非常足的勇氣,不得不讓記者由衷地感到佩服。關於“議員”這個職務,潘志明先生這樣對記者說:“‘議員只是一個讓我可以幫助到更多有需要人的一個‘職務。澳門明愛僅僅是一個社會的慈善機構,我們能力範圍中所做的事情也非常的有限。當政府有做決策時,我們的影響並不大。而這個立法會平臺,可以令到政府推動一些服務澳門社會的一些決策。在當選後,我會全心全意做好議員該做的事,會以一個‘義務工作者的角色繼續為澳門社會、為澳門明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三十餘載服務

澳門社會的“得與失”

三十餘年的時間在人的一生中也不算一個短暫的時間,潘志明先生在這三十餘年的時間裡堅持為澳門弱勢社群服務。其中必定有得亦有失,記者問潘志明先生心中這三十年來的得與失時,他的回答也是讓記者再次感受到了潘志明先生無私奉獻、甘願服務之心。他如是說:“對我個人而言,要是說起這三十年的‘得,首先值得一提的就是透過澳門明愛能服務有需要的人,能夠幫到他們。幫助他們把困難都解決了。這就是我最大的‘得處。從陸神父和高修女身上所耳濡目染到的‘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精神,也是我所‘得的一部份。”

“要是說到我這三十年的‘失。當一般人問到得與失時,可能關於‘失都是說失去了陪伴家庭的時間之類的,但我不是這樣認為。我心中所謂的‘失卻是‘愛莫能助時候的感覺。”記者反問潘志明先生,所謂的“愛莫能助”具體是什麽時候呢?他回答到:“澳門明愛始終是個慈善機構,有的事我們也不是說幫就能幫上。比如,以申請‘社屋為例,很多弱勢社群都想住上‘社屋。但是,看到他們有的人沒辦法申請到這個房屋的時候。他們自然很失落,看到他們失落,我會感到更加的失落。”

衆所周知,每個人心中所持的抱負、理想不同,對世界的認知也不同,所以每個人的“得”與“失”確實也會不盡相同。從記者與潘志明先生的訪問中,我們能看出他的那份三十年如一日的“無私奉獻、不求回報”。

訪問結束,記者不僅感受到了潘志明總幹事的誠懇與踏實,更感受到了他對“社會工作”由內心而至的那份熱忱。而他所堅信的“不分信仰、不分國界、不會分種族的那種關懷。”更是讓記者印象深刻。“當仁不讓,服務弱勢社群。”這是記者在與潘志明總幹事訪談過後,對他最簡單的形容。

猜你喜欢

議員記者學校
秋季运动会
科技兴邦 创新强国
小记者齐聚焦
要脸干什么,不是还有你们吗
来吧,与大作家跨时空PK吧!
立法會:“界別”之外,還是“界別”
立會禁舉牌 令誰得益?
记者
香港辱華涉獨議員強闖立法會場外逾萬人抗議
外媒採訪朝鮮勞動黨七大只能對著電視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