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要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2013-04-29唐萍
唐萍
【关键词】高效课堂 数学思维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9A-0038-02
课程改革以来,小学数学课堂变得热闹了,形式也丰富了,但总感觉少了点什么东西。究其原因,很多教师将数学课上成了活动课、手工课、美术课,忽略了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需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在情境中开展必要的操作和交流讨论,其中必须要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一、设计各种预习作业,关注学生思维的起点
预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通过预习明确新课将要学习的知识,从而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同时,预习能让学生将一些简单易懂、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内化,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这样,在学习新知时,学生就有了清晰的思维起点。为了有效达到课前预习的目标,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能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感的预习作业。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再认识》一课时,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下册初步学习了分数,但仍处于初步认识的阶段。到了五年级上册,由于时间间隔较长,对于分数的认识不是很清晰,为此,教师设计了下面的预习作业。
(1)你能用分数表示下列图中阴影部分吗?并想一想这个分数是怎么来的?
(2)请你用图形来表示一个。
预习作业第(1)题关注的是学生对分数的认知基础,目的在于激活学生对分数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为下一步的教学打好基础。第(2)题是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自主创造一个,体现了新旧知识的连接,找准了学生思维的“起点”。这样的预习作业,为学生再次认识分数作了铺垫,也为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了坡度。
二、创设数学教学情境,关注学生思维的效度
教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数学思维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创设数学教学情境的核心是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这要求教师设计的问题要关注学生思维的效度。
例如,教学《面积单位》时,在学生认识了“平方厘米”的单位后,可让学生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去测量书本封面、桌面和黑板面的大小。学生在测量中会发现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去测量很麻烦,测量次数需很多次,这样容易造成测量结果不准确,于是学生产生了认知冲突,继而促使其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探索、“创造”出新的面积单位“平方分米”。相信随着测量对象面积的增大,学生头脑中还会“衍生”出“平方米”这个单位。这种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教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习得知识,掌握方法,领悟思想。
三、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关注学生思维的深度
小学数学教材中往往隐含着很多数学思想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观察、分析、概括中,看到知识背后蕴涵的思想方法,让学生掌握鲜活、可迁移的知识,真正实现高效课堂。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教师先让学生利用格子数一数三角形的面积有多大。在数的过程中,学生发现数三角形的面积比较困难,而且答案可能不一样。于是教师及时点拨学生能否把三角形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图形来求。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学具,通过自主探索,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办法,将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求出三角形的面积。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有效渗透了化归和对应思想。这个教学环节证明,在新知识形成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及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领悟隐含于知识形成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就能加深学生思维的深度。
四、设计分层练习,关注学生思维的密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与掌握,需要一定的训练才能达到,而课堂作业就是有效的途径。课堂作业是新知教学的延续,应该得到教师的足够重视,更需要教师的精心准备和设计。为了关注学生思维的密度,教师可以设计分层作业,让每位学生都参与作业练习,从而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
例如,在教学《有余数除法》后,教师设计了三个层次的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
第一层次:50÷6=( )……( )
39÷4=( )……( )
第二层次:( )÷5=8……1
( )÷9=8……5
第三层次:52÷( )=6……( )
74÷( )=8……( )
第一层次的练习是学生掌握“有余数除法”的基本要求。第二层次的练习相对于第一层次而言,提升了难度,要求学生学会逆向思维,根据除数、商与余数和被除数之间的关系,求出被除数。而第三层次的练习则是难度较大的题,要求学生根据被除数与商,分别求出除数和余数。像这样有弹性的“分层作业”,改变以往“一刀切”的形式,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学生在学而有余的基礎上可以选择稍难的题目挑战自己,而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只选择基础性题目。这样的分层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是训练学生思维的教学,课堂应当成为孩子积极思考的王国。因此,教学中必须关注数学本质,把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教学目标贯穿于课堂的始终,真正推动课堂教学走向高效。
(责编 韦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