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2013-04-29吕宏锁
吕宏锁
有兴趣才能有动力,有动力才能有效率。要提高化学课的教學效率,就必须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做文章。为此就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多加注意:
一、注意语言艺术
1.导入的语言要有鼓动性。“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伊始,教师要精神振奋、情绪饱满地用富有鼓动性的语言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此时学生的注意力最为集中,兴趣最浓,在他们有强烈的参与欲望时导入新课,可以保证学生的思维紧跟教学的主题。
2.提问的语言要有启发性。启发式提问可培养学生逻辑推理、判断分析、综合运用的能力。这就要求化学教师的语言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化学知识具有很强的系统性,要使学生认真听、主动学、积极思索,就必须用问题来吸引、牵动学生。例如:20℃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为a克,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b%,比较a和b的大小。启发提问:(1)固体的溶解度是指什么?(2)溶质的质量分数怎样计算?(3)怎样通过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推算出溶质质量分数?(4)比较它们的计算有什么关系?通过层层提问,一步一步地分析、比较,最后就比较容易得出答案。这样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了一定的满足感和自信心,增强了学习的兴趣。
3.调节的语言要有趣味性。上课20~30分钟后,学生的注意力就进入了分散期。教师要适当变换课堂师生活动的方式,采用灵活机动的教学方法来控制教学的节奏。此时,教师可用一些诙谐幽默、生动有趣的语言,调节课堂气氛,可以讲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名人趣事,使学生从紧张和乏味的状态中解脱出来。这虽然会耗费点时间,却可以使师生得到休息,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下一阶段的教学活动中。正如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你让儿童稍微活动一会儿,他就能以10分的注意力来报答你。”
4.讲解的语言要有形象性。为了把课上得生动活泼,寓教学内容于情境之中,化学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听课对象的不同,运用一些形象性的语言、类比的方法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对于深奥的、难以理解的知识,要和生活实际相联系,使知识变得具体化,通俗易懂。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课本知识,同时又了解了生活中的化学,既增加了知识又提高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多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和动脑的机会
1.多做学生分组实验。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尽量将一些操作相对简单,且比较安全的演示实验变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实验,这样做既可以不影响教学进度,又可以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使其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学生的操作肯定没有教师的操作准确到位,难免有些失误,而这些又往往是该实验的注意事项,通过对出错学生的指正,理解能更深刻。例如:讲“CO2性质”时,操作就是由学生完成的,笔者给每组准备了一瓶用矿泉水瓶子装的CO2气体,结果有部分学生提前打开了瓶盖并将瓶子放倒,结果到实验时CO2气体都跑掉了,后面的实验肯定不会成功,但对此失误的分析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了CO2的密度比空气大,对此类气体的保存瓶口应该朝上。
2.多做探究性实验。化学中大多数实验都是验证性实验,它是用来验证已学过知识的正确性,在验证性实验中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而探究性实验是指在化学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分析、综合等思维过程来获取知识,这一过程要求学生积极思考和讨论,这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都会有很大提高。如在学习“CO2性质”时,用前面提到的一瓶CO2气体,怎样来确定它是否溶于水?能否与水反应?怎样证明与水发生了反应?学生通过交流讨论解决所提问题,效果要比让学生直接去验证好。
3.多让学生进行一些有关的课外活动。学生通过对生活和自然界的了解,会发现生活中牵涉到许多化学知识,可以说处处有化学,从而消除学生对化学的神秘感和畏惧心理并亲近化学。如学生都爱喝可乐和雪碧,而饮料中的气体是CO2吗?保温瓶中的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吗?学生都可在家中进行初步的判断。
总之,只要学生对化学有了兴趣,上课时就能集中精力,主动去学,自然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