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背景下的英语创新教学
2013-04-29王少五
王少五
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造就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作为教师,我们必须不遗余力地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不只是简单地学会,而且会学,具备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那么,如何构建一个能激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平台及氛围,就成为摆在广大英语老师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及对课改精神的领悟,提出以下几点认识:
一、创新备课形式,注重求异思维
不可否认,备课如同写剧本,同样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教师集编、导于一身,备课就是编剧和导演设计的过程,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为此,教师需要创设简明易懂、富有创造性和表现力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知识上易懂、能力上提升、创造上活用。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有研究表明,讨论式、质疑式的教学有利于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发展。要让学生大胆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坚持独立见解,首先要求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创造性因素,通过创设情境,给学生参与的机会。因此,教师应设计灵活、适量的思考题,让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积极大胆地进行创造,培养求异的思维能力。设计此类思考题,既调动了学生运用语言材料组织新的语言内容的积极性,又训练了他们从同一信息中寻求不同答案的求异思维能力。当学生对这类讨论性问题产生兴趣时,他们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可见,备课时的精心设计和准备非常重要。
二、鼓励学生敢于质疑
要创新,就要敢于质疑,勇于突破,敢于求异,具有批判精神。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义是问号。质疑可以使人有意想不到的发现,求异可以使人获得新的思路。在质疑中人们发现真理,并发展真理。离开质疑,达尔文就不会提出进化论;离开质疑,爱因斯坦也不可能提出相对论。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敢于怀疑书本、老师,敢于怀疑答案的意识和勇气。如做选择题时,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做翻译题要求学生给出自己的答案等。
三、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民主、宽松、和谐的气氛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而那种专制、沉闷、压抑的教学气氛是扑灭创新火花的主要因素。因此,首先要在师生之间建立和谐、平等的关系,教师要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其次,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教学的真正主体,教师要允许学生按自己的设想、计划去开展学习活动,让学生从学习活动中受到启发,舒展天性,健康成长。同时,教师在做评价时,对表现出色的学生及时鼓励;对表现欠佳的,不可加以斥责或冷嘲热讽。简言之,在英语创新教学中,要在民主平等的前提下建立开放的师生合作关系,在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在教师的尊重与信任、关爱与鼓励中,让学生充满自信,积极思考,大胆发言。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在学生自主活动与探索的基础上,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在学生心中就会萌发创新的种子,再通过教师精心的灌溉、培养,这种子就会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四、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英语教学不仅有智力活动,而且有体力活动。学习活动是学生自主活动的展开,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活动,变“灌”为“导”。要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多创造英语交际的环境,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语言,在交流中增进对学习英语的兴趣,在交流中提高应用英语的能力。
笔者根据英语课堂教学的情况,把活动分解为“活”和“动”:“活”就是教师把书本活化为有声有色的实际生活,把教学活化为交际,把课本中的话语变成学生要说的话。师生双方都要活动,课堂要以学生为中心,将教学过程变为交际过程。“动”就是认知结构动,人的意识动,甚至身体动。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要点在于把教材的内容按其交际原貌呈现于课堂,形成不同形式的活动方式,让师生能共同参与,相互交流,以使学生逐步掌握英语这一交际工具。教师除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练习、表演对话外,还可以带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社会,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责 编 流 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