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2013-04-29刘青红

知识窗·教师版 2013年9期
关键词:生长素科学探究

刘青红

一、教学背景分析

1.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3章第1节,参考课时为1课时,安排在了解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以及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之后来讲,与前面所学内容形成鲜明对比,能反映植物和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差异,有利于本节乃至本章内容的学习。该部分内容主要涉及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历程,主要包括达尔文父子的实验和温特实验。根据每位科学家思考、解决问题的不同方式,笔者将每个实验分为三个步骤来讲解:提出科学家要解决的问题、科学家的实验和实验结论,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对学生建立生长素引起植物向光弯曲的生物模型提出了新的要求。

2.学生情况分析

本章目标在于学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之后,学生能够对生物的调节作用形成一定的认识。高二的学生观察思维能力较强,但逻辑思维能力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有待提高。因此,教师应注重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讨,通过精心设置疑问,激发学生探究和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技术准备

本节课采用过程式教学,结合讲述法、观察法、探究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运用PPT课件加强直观教学。

二、本课教学目标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包括掌握生长素的发现史、理解植物向光生长的机理;能力目标包括具备层层设疑并设计实验的能力、培养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情感目标包括体验科学探究的曲折过程、养成严谨的实验作风、求实的科学态度、探索未知的科学精神。

2.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科学分析经典实验;教学难点是达尔文实验结论的得出过程,包括对达尔文实验的重新整合、分析并得出结论。

3.教学指导策略

在本节课里,笔者先结合素材讲解设计和观察实验的思路和要点,然后再由学生自行设计,进行分组实验、开展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开放学生的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创新能力的目的,以此来强化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四、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①问题的独特性与新颖性。这可以评价一个人思维的独特性、新颖性与思维的广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能从以上两点反映出来;②提出假设的合理性;③实验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这可以反映出一个人思维的严密性;④结论表述。这是一个人语言表达能力及多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知识的迁移和重组能力都能从中得到体现。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以“生长素发现”为主线,笔者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教学改进。在上课时,笔者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有思考的机会,然后组织学生讨论问题,最后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过程中,丰富了科学探究的情感体验,获得了有关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及生理作用等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但是,本节课对于学生的要求很高,思维活动量很大,教师应适当地进行暗示及引导。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二中学)

猜你喜欢

生长素科学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生长素的调节作用”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两重性作用
点击科学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研究
科学大爆炸
浅谈生长素对植物的作用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