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时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径

2013-04-29王春华

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 2013年9期
关键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

王春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面旗帜,是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有机整体。道路、理论体系、制度这三者紧密相连,有机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共同支撑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关键词:坚持 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八大已经勾画出未来十年中国发展的宏伟目标和宏伟蓝图,即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正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惜流血牺牲为之奋斗的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无限向往和无限期待。如何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和宏伟蓝图?实践再次告诉人们,这绝不是一蹴而就之事。党的十八大强调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本文按照十八大报告精神,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新时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径。

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告诉人们,作为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其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历史早已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者后,才真正开启了中国驶向现代化的历史航船。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奋斗,我们这条航船不仅开辟了通向现代化的正确航路,而且也顺利地完成了一段航程,现在正向着胜利的彼岸加速前进。那么,今后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发展过程中,是否还需要中国共产党这个“舵手”掌舵呢?答案是毋庸置疑的。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仍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社会工程,要建设好这一伟大工程,就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就必须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就必须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这是对中国共产党总结90多年历史经验的真理性总结和规律性揭示。特别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的根本定位,再度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先进性,用实践体现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简单讲就是要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保障人们的合法权益,尊重人们的首创精神,让人们自由地,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自有人类历史以来,人民始终是创造历史的主体。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发展的实践早已证明,无论是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还是社会制度的变革,无一不是人民群众努力推动的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仍将处于攻坚阶段,面对的困难和风险将会很多,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将会更加复杂,只有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坚持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充分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充分发挥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做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我们才能凝聚起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才能在应对各种挑战中攻坚克难,无往而不胜。因此,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

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全部历史的基础。如何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一个首要的理论问题,也是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之所以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的关键所在。现在成就已成过去,我们更应着眼于未来发展。但是,放眼未来,我们所面临的却是产业结构亟待调整、经济发展方式亟需转变等一系列矛盾和问题。无论是资源环境约束、发展方式粗放,还是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这些都是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具体表现。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要求,要实现快速发展和科学发展,就必须始终坚持生产力发展的标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除此之外,别无他途。因此,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途径。

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时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又具有强大的反作用。根据马克思主义这一原理,一旦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就必须对其进行改革,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正是基于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把握,正是基于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已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深刻认识,我们党才作出了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已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当然,我们在自豪于取得伟大成就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制约我们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很多,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等。而要解决上述问题就必须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事实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和必有之路。

五、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首要价值,是社会和谐的基石。如果说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更具有优越性的话,那就是它在快速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上比资本主义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义。中国30多年改革开放的社会实践告诉人们,如果说市场和财富的初次分配主要讲贡献、讲效率的话,那么政府和财富的二次分配主要讲公平。如果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我们不能很好地处理分配问题,不能很好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那么,我们就会逐渐失去人民的信任,就会犯历史性的错位。历史和人民将作出判断:只有实现幼者有其学、劳者有其酬、病者有其医、老者有其养、居者有其屋的社会,才算是公正和谐的社会。因此,在未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在坚持效率优先的同时,必须把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共沐公平正义阳光,共享幸福美好生活。

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邓小平同志

反复强调,“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按照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们党执政就应担负两大任务:一大任务是做大蛋糕,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让国家尽快地富强起来,这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另一大任务,就是要分好蛋糕,解决好分配问题,防止和避免两极分化,让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最显著的成绩就是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成功地抵御了国际金融危机,在经济总量上成为世界第二,使得全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这是成绩的方面。但另一方面,实事求是地讲,也面临十分尖锐的矛盾与问题,最突出地问题就是贫富差距问题,具体表现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断拉大。可以说,当前我国各地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从根源上来说都与之有关。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举,在于富民。缩小收入差距、共享发展成果,既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也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如果我们不解决好分配问题,如何我们不能实现共同富裕,那么,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大好成就有可能付诸东流。因此,今后我们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猜你喜欢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政策与商法研究坚持依法治理建设法治社会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平凡的伟大的执着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两学一做”重在知行合一,贵在坚持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