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2013-04-29马志超

新校园·上旬刊 2013年9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问题情境化学教学

马志超

摘 要:问题意识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应具备的重要素质。本文认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注重以下三个方面: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前提,提供问题情境是土壤,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是关键。

关键词:化学教学;问题意识;问题情境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巧妙的提问,是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钥匙,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是有效教学的关键。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应该尽量做到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创新能力。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笔者认为关键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前提:培养提出问题的意识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赞可夫说过:“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最有价值的本领。”心理学研究表明,好奇心是儿童天生就有的,什么都想知道,什么都要问一问。我们都学过“两小儿辨日”的故事,两个小孩子提出了连大教育家孔子都无法回答的问题。现在的学生大多缺乏问题意识,他们不愿问也不敢问,所以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

常言道:“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化学教学中,首先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启发学生学会用化学的思维观察现象,发现并提出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只要学生有了问题意识,在化学学习上就有主动性,就有了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思想准备。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的勇气,在化学教学中要打破常规,创造一种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尊重学生,建立和谐的学习氛围,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和表扬,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勇气和胆量,让学生敢于提问。

二、土壤:提供蕴含问题的情境

布鲁纳在从事发现学习的研究时认为,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一个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要创设有助于学生独立探究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而不是向学生提供现成的知识。教师要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或活动情境,使学生达到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心理困境,唤醒学生学习的需要,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努力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做中学:实验情境。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实验其实就是探究过程,在实验过程中应该会发现和提出相当多的问题。当学生在面临某一化学实验情境时,能自发地产生“为什么?”“有什么化学原理?”“如何设法解决?”“还有没有新的问题?”等一连串的想法。学生在一连串的自发的问题中,可以大胆联想、勇于猜测,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最终可以使学生把质疑变成一种习惯和需要,养成良好的化学问题意识。如在做金属与CuSO4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实验室准备了钠、钾、锌、铁与CuSO4溶液反应。经过实验,学生都能得出结论:锌、铁能置换出铜,而钠、钾与CuSO4溶液反应时生成Cu(OH)2及放出H2。由于刚学完金属的相关内容,这时候就有好多学生提出问题: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之间的镁、铝与其反应会怎样呢?首先笔者肯定了他们的问题,镁、铝的性质是高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动手探究,不仅可以巩固相关知识,还能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当时由于课堂时间关系,笔者先跟他们说:“你们自己课后先思考一下,活动课我们再来探究。”课后学生跟笔者交流,他们猜測Mg和Al与CuSO4溶液反应的情况很有可能是介于钠、钾和锌、铁两者之间的,经过实验,验证了他们的结论。这时候笔者再提问:“为什么同样是CuSO4溶液,不同的金属与之反应现象会不一样?产生氢气的本质是氢离子得电子,氢离子又是哪里来的?如果溶液中有氢离子,为什么排在氢前面的锌、铁置换不出氢气?”虽然高一对于平衡移动、竞争反应和水解的相关知识都还没学,不过只要学生感兴趣了,就会认真探究,这对思维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后来,有好几位学生在省化学竞赛中都获了奖。

2.练中学:习题情境。在习题教学中,经常有一题多解或者多题一解的情况,我们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题目中涉及到的知识点,多问问自己“这里的条件有什么用?”“这里的变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为什么相似的装置,这里要加个水浴?”甚至可以自己尝试改变条件来“编”习题。如讲完Fe2+和Fe3+离子的检验后有一道习题:向某溶液中加入硫氰化钾溶液,溶液不变红,再加入氯水后,溶液变成红色,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的红色褪去,请思考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可能是什么?联系之前我们学过氯水使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褪色的原因探究,稍加提示,学生基本都能想到从两方面考虑:可能是溶液的Fe3+离子没了,也可能是溶液中的SCN-离子没了,再考虑溶液的氧化性氛围,SCN-离子没了的可能性比较大,通过验证确实如此,虽然我们并没有学过拟卤素的性质,不知道为什么SCN-离子会没了,但是通过信息迁移来解题,就提高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3.活中学:生活情境。化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涉及到的化学知识随处可见。为什么豆腐不可与菠菜一起煮?为什么酒越陈越香?为什么不能用茶水服药?为什么加碘盐要等菜快出锅的时候再加?为什么水果可以解酒?滥用含有二氧化硫的食品添加剂会对环境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只要我们稍加提醒,学生稍加留心,可以发现并提出许许多多的化学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活学生学习化学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方法:培养发现问题的思维

我们经常会发现,虽然我们的周围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化学问题,但是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觉得没有问题可问,不懂得如何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卢梭曾经说过:“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这当中,思维能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教师要启发学生学会用比较、类比、联想等多种思维方法来研究各种化学现象,提高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

1.同中求异:比较思维。很多容易混淆的化学概念、化学反应、化学规律等,我们可以把它们一起加以比较,找出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这有助于发现问题。如在各种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教学中,教师经常会把各种物质的性质与制备方法放在一起比较;在一组一组的概念教学中,如氧化与还原、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极性键与非极性键、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四种微粒间作用力的比较等,我们也经常采用比较的思维方法。通过辨析比较,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运用比较思维的能力。

2.异中求同:类比思维。新课改之后,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普遍反应内容繁多,其实看似繁乱却有很多相似之处,通过类比,就能找出各知识点间的异同,抓住各物质的本质特征。如金属钠与水、乙醇、乙酸反应的剧烈程度的比较问题,只要我们知道实质都是钠与H+离子反应,根据三者的电离程度,很容易比较异同。所以,通过类比思维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3.由此及彼:联想思维。联想就是根据事物之间相似或者相反的性质,产生一种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方法,通过对不同事物之间的关联性和可比性的分析,得出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对于联系比较紧密的知识点,通过联想思维有助于帮助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如不同物质使相同溶液褪色的专题复习,通过常见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溶液、含有酚酞的氫氧化钠溶液等入手,分析各种褪色的原因,下次遇到新的类似的信息题,学生很自然就会联想到这个专题,从而轻易解决问题。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创新人才的本质特征,也是我们教学的核心所在。作为一线教师要努力钻研,切实提高自身问题意识的能力,通过各种情境和正确的思维方法来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素质作贡献。

参考文献:

[1]任挺,盛群力.重视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J].天津教育,1998,(06).

[2]古康生.培养和强化学生问题意识的可行性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02,(21).

[3]毕华林,亓英丽.化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化学教育,2000,(06).

[4]鲍春萍.浅谈新课改形势下高中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化学教与学,2010,(10).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问题情境化学教学
浅议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中职语文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多媒体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
化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构建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个性化阅读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