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
2013-04-29朱宏平
朱宏平
摘 要:本文讨论了中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了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提高教学效果,让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更好地贴近社会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分层教学;系统维护
中职院校多年来一直秉承“以社会需求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来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的课程设置。但随着生源数量的减少,职业高中学生的入学门槛越来越低,生源素质普遍下降,学生基础差,学习兴趣降低。加之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中小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逐步普及,社会各阶层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要求也在不断细化和提高,这些都给中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因此,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只有紧跟时代步伐,认清发展形势,不断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内容和方法,才能真正达到培养人才的目标。
一、更新观念,明确教学目标
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不同于其它学科,其教学过程中要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每一位教师都有责任爱护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营造崇尚真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潜能得到自由、充分发展的环境。因此,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现状。
每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密切注意教学系统中的四大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的地位与作用,不能片面强调以“学生乐学”为中心,盲目运用多媒体资源。关键问题是在明确教学任务的情况下,要以得当、恰到好处的方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精心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精心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1.问题式导入法
带着问题去学习,使学生目标明确。问题式导入可以分为两种形式。第一种是直接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迷惑学习新课内容,在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讨论中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把握知识的目的。如在学习“计算机基本原理”时,在导入中首先向学生提出新问题摘要:第一,计算机有哪些本领?第二,计算机的特征有哪些?第三,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第四,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计算机?让学生带着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书本介绍的内容逐个解决,从而很好地把握本课内容。问题式导入的第二种形式是在新授内容之前,直接向学生提出本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突出重点。
2.演示式导入法
演示式的导入指通过课件的演示或作品演示导入课堂内容,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例如:在教授“Word表格的制作”时,可以先通过多媒体演示课件,展示本节课所需完成的“课程表”。
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要根据职业高中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其教学效果。
1.任务驱动法
例如:在教学“Word综合应用——图文混排”时,首先出示两张报纸,一张是普通的只有文字的黑白报纸,一张是有彩色图片的报纸,大部分学生都会选择有色彩的一张。然后,教师再出示用计算机制作的一份小报(有彩色的图片和漂亮的文字及动画效果),学生會更喜欢用计算机制作的具有效果的报纸。布置一份个性小报的制作,比较符合职高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在这样一个任务的驱动下,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将从教师转变为学生,课堂气氛讲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2.游戏教学法
恰当地运用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里的游戏包括比赛和益智游戏软件,如在打字教学中可以采取游戏比赛的形式,学生水平提高很快。益智游戏软件是一种很好的学习软件,它对学生的学习能起到辅助作用。如在“鼠标”教学中,主要内容是鼠标的功能和用法。对用法进行巩固练习时,可以让学生玩扫雷、玩纸牌,使学生不仅感到学习的轻松、愉快,又能充分练习鼠标的各种用法,但教师应严格把握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游戏的度,严格挑选,适当运用。
四、对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
耐心,是教育的要素之一。职业高中学生的入学门槛很低,学生基础差,而且城市和农村的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差距很大。所以,教师要耐心地给后进生学习的时间,上机时要重点指导。而已经熟悉基础知识的学生有可能背着教师上课玩游戏,此时教师应向他们传授新的知识,如告诉他们强制关机对计算机是不好的,容易让正在运行处理的信息丢失,并告诉他们如何快速地退出一个应用程序。有时,也可以让爱玩游戏的学生辅导后进生,这样教师和学生的感情就拉近了。
总之,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和职业教育的不断加强,笔者深刻地体会到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才能使学生学得生动、学得活泼,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才能得到真正培养,才会使职高计算机课堂教学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