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贷之路各不同电商决战供应链金融
2013-04-29覃怡敏
覃怡敏
苏宁银行的消息出炉,马云一直渴望的银行牌照要被捷足先登了。
悄然运作数年的阿里金融,产业链基本完善,经过几年小额贷款运营,对借贷者的评估和风险控制体系基本成熟。截至2013年二季度末,阿里小贷已经累计为超过32万家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需求,累计投放贷款超过1000亿元,不良率仅0.87%。但它也开始遭遇强劲对手。
后来者凶猛,苏宁小贷、易付宝之后,苏宁云商的金融布局正瞄准商业银行,打造全金融产业链。与苏宁云商同样在2012年底开始着手的京东商城也不甘示弱。目前,测试中的京东供应链金融已累计放款几十亿元,这些是不超过1个月的短期贷款,贷款利率低于10%(年化)。
一场电商供应链服务之战悄然升级。
相对先行者阿里而言,京东、苏宁的打法不尽相同。背靠传统金融业银行的大树,京东通过合作由银行来操作贷款事宜;苏宁小贷更多基于供应商在苏宁易购的账期与库存评估后进行贷款,其银行牌照充满着想象。电子商务观察员鲁振旺指出,阿里小贷更重视客户的网上交易数据,并非担保、抵押,降低了小微企业融资的门槛。借助网络用技术换人力,系统化操作,不仅简化了小微企业融资的环节,也可以同一时间为大批量的小微企业提供服务。
殊途同归,金融已成为电商优化平台的策略和手段,成为他们争夺供应商的利器。对于电商而言,供应链金融能打造一个服务的闭环,将供应商紧紧地捆绑在自己的平台之上。电商平台金融服务体系的完善,将对供应商的货源储备、货款结算等提供充足的保障,有助于电商平台与供应商建立更牢固、更具效率的供应链生态圈。
背靠银行还是独立作战
电商与银行的“亲密关系”
京东与银行正在“蜜月期”。
京东与银行合作,基于供应商的资金周转需求,用京东的信用做担保从银行获得授信,供应商可以在供货之后迅速拿到货款。
这是京东小贷的模式。取得授信额度的供应商,完成对京东的送货后,即可与京东对账,核对无误后,京东给银行指令,银行将货款金额提前给供应商结清。待账期规定结款日,京东将货款(本金)还给银行,而供应商则需要支付银行7%的年利率。目前,资产排名前15的银行都和京东有合作,在银行京东拥有100亿元授信额度,双方可谓“亲密”。
银行青睐京东的原因在于,京东的物流、货品流和资金流都掌握在自己手里,可控性强。京东金融发展部总监刘长宏指出,银行也赚取了自己的目标利润,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双方共赢。
反观阿里、苏宁,它们与银行的关系都显得扑朔迷离。即使是苏宁传出拿到银行牌照之前,它们小贷的资金来源都不是银行。
阿里其实是非常乐意与银行合作的,但其并没有维持好双方关系。早在2007年,阿里就与建行、工行联手,分别推出“e贷通”、“易融通”等产品,阿里会员凭借自己在阿里网站上的交易信用记录即可向银行申请贷款。
2010年,阿里与建行的合作却不欢而散,令其与银行的联姻戛然而止。坊间的传言是,建行拒绝了阿里提出的在贷款利息中分一杯羹的要求导致合作告吹。
“大家的目标以及做生意的方法,可能会导致对金融的判断不完全一致。”一位阿里金融事业部人士说。所以之后阿里才采取通过成立小贷公司的形式重新切入市场。
银监会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小微企业创造的GDP占比为60%,获得的信贷支持却仅有20%,而小额贷款的利率往往高达银行基准利率的三四倍。对于阿里来说,有太多小微企业发出融资需求。
2010年和2011年,浙江阿里巴巴小额贷款公司和重庆阿里巴巴小额贷款公司先后揭开神秘面纱。如今,无需抵押或担保,只需店家网上提交贷款申请,与阿里金融视频交流,提交个人银行流水、水电费单等,阿里金融核实店铺运营情况,即可放款。
截至2013年6月末,阿里小贷投入贷款总额超过1000亿元,客户超过32万户,户均贷款额度4万元。受益于参与者广泛及对消费者行为与偏好的精确把握,阿里小贷的不良率0.87%更是低于商业银行的平均水平。
不过,即将到来的苏宁银行如今更令阿里艳羡。牌照到手之后,苏宁的小贷之路将走得更加顺畅。
账期矛盾逼出新小贷
誓在链接上下游
京东账期的秘密曾一度闹得纷纷扬扬。因为拖欠货款问题,阿芙精油创始人雕爷甚至高调宣布阿芙退出京东。
供应商要将资金流动起来,提升资金的周转率,他们并不希望把更多的钱压在货上。随着供应商和京东的交易量越来越大,在之前的合作模式下,账期因素影响到回款速度,严重影响了供应商与零售商的关系。供应商的销售额变大,意味着压在货上的钱更多了。
规模成为桎梏,如何以较小的资金占用量做规模更大的生意?一方面,供应商与零售商在账期上矛盾凸显;另一方面,京东也形成了很多沉淀资金,这样的矛盾迫使他们走供应链金融之路。
电商的本质是零售。实际上,零售行业里的供应链金融并不新鲜。全球零售巨头沃尔玛早在2000年左右就开始在金融服务领域寻求突破。
电商有线下零售没有的优势,信息流透明化,供应商的交易、资质和信誉完全是可控的。利用供应链做金融的文章,更加显得顺理成章和应时所需。
“从目前来看,互联网金融的需求是贷款,互联网金融实际上就是互联网信贷。”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农村金融与投资研究中心主任何广文如是认为。尽管互联网金融涵盖广袤,但不可否认的是,存、贷、汇中“贷”的确是互联网金融中重要的一环,对于电商而言,更加助力其链接上下游。
虽然阿里小贷显然是另一种被逼出来的路子,但它已打通产业链。电商一方面需要对上游供应商/小微企业有绝对控制力,并使它们随着自己一起成长,小贷的介入有助于稳固这种合作关系;另一方面,电商也需要对下游消费者形成长久的黏性,保证自己的用户数量,并进一步建设自己的用户数据库。
同时,京东也要做成一个融资大平台,链接上下游,京东金融发展部总监刘长宏指出,上游的B端里既有京东自己的供应商,未来也希望有一些跟京东有兴趣在这个平台上做业务的合作伙伴,下游的C端则直通个人客户。
刘强东预计今年金融业务将为京东带来至少3.5亿元的净利润,他们还正着手组建自己的金融公司。刘强东希望借助金融供应链、物流等开放平台向阿里进攻,侵入到平台B2C的地盘,与天猫展开直接较量。
绑定及吸引更多供应商
系统性优势比拼
一直以来,供应商被要求站队的“狗血”桥段即使在充分竞争的电商界也不新鲜。
行业中一直存在着京东模式和淘宝模式之争。对于供应商来说,京东模式被指责最多的就是账期。有供应商说,使用京东商城提供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后,资金运营效率提高了4倍,资金回报率达到226%。对于供应商而言,付出利息能换来资金周转效率,回报率颇丰。
京东供应链金融的实质是满足供应商资金需求,把供应商捆绑和吸引在京东。
苏宁也是如此。此前苏宁成立小贷公司,吸引供应商的意图更是明显。去年底苏宁在公告中表示,随着苏宁易购加速建设开放平台以及品类扩展,越来越多的苏宁供应商,特别是小微供应商将面临融资难的问题。苏宁小贷公司将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问题。
苏宁要“去电器化”,通过贷款机制吸引更多非电器的供应商加入苏宁,快速进行品类布局。此外,苏宁易购的开放业务太小,金融服务是其有效拉拢的手段之一。业内分析,拿到银行牌照后,苏宁的优势将凸显出来。
阿里做金融虽说意在完善商业生态链条,但有电商分析师指出,其实三者逻辑基本一致,除了绑定现有的供应商,还可以吸引更多的供应商。无论是阿里,还是京东、苏宁,都要为供应商创造一个从供货、销售、融资到结算的闭环,通过这个闭环将供应商紧紧圈住。未来的电商之战形势将更加恶劣。
供应链之战的未来是这些电商平台的系统性优势大比拼。
京东主要是通过和银行合作,由银行来操作贷款的事宜。京东的供应链金融团队像银行的客户经理,负责对供应商进行评级,在供应商于京东后台系统提出申请后,专门负责审核,最终设定一个授信额度。其授信的依据是供应商在京东系统上的历史销售数据以及供货结算记录,但最终由京东做担保。
相比而言,阿里小贷更重视客户的网上交易数据而非担保、抵押,其模式更加系统化、技术化。降低小微企业融资门槛的同时,也简化了小微企业融资的环节。
小额贷款的优势就是短平快。正是因为系统数据的支持,商家的融资非常快捷,同时服务的小微企业也更多。阿里巴巴金融运作两年来,使用贷款频次最高的商户进行过400次贷款。
苏宁则并非完全依靠数据,系统性优势并不突出。在其传统业务里,一直没有涉足小贷,如今苏宁银行的消息刚刚出炉,这一场供应链金融之战还尚需时间和市场检验。
电商们对互联网金融赋予了重要的使命。互联网与金融相互融合的趋势已不可逆转,电商系胜算几何?已经行动的还有eBay、敦煌网等。当然,对于京东而言,供应链金融之战不过是其互联网金融的首战,阿里、苏宁都在继续蓄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