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果是一种常态

2013-04-29郭爱华

数字商业时代 2013年9期
关键词:满头大汗狄更斯箱子

郭爱华

“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绝望的冬天;我们拥有一切,我们一无所有;我们全都在直奔天堂,我们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简而言之,那时跟现在非常相像。”

当19世纪的狄更斯在《双城记》开篇中对他和他之前的时代做出如此洞察的时候,他也许已经知道,这样的描述将同样适用于多少年后的21世纪甚至以后更多的时期,因为“那时跟现在非常相像”。细品起来,与人类生存状态切实相关的根本问题仍然一如既往。现代人很繁忙也很迷茫,忙着工作,却常因不知究竟为谁辛苦为谁忙而深感困扰。

我们一边在自以为是的傲慢中鄙视貌似落后的过往,一边却无可奈何地发现自己正陷入与昔人一样的困境中,“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直到你归了土”。辛苦劳作之余,内心深处的那种一无所有的惊恐和无家可归的焦虑,跟狄更斯时代和之前的人们都一模一样。工作究竟是什么,这样的问题,连想都不愿意去想,而又不能不想。

“Work is a lot of fun! (工作好爽啊!)”读高二的儿子这么说。他,在一个做LED的公司找了一份实习的工作。公司叫自带电脑,于是顶着上海百年不遇的炎炎夏日开始了日日早出晚归背着电脑上班的生活。第一天下班回来,满头大汗,衣服都湿透了,却是一脸的兴奋,进门就嚷:“Loads of fun!(太爽了!)”我也跟着兴奋,一边心疼他满头的大汗。“今天搬了至少有50个箱子……还贴了400多个标签……”哦,我还以为在做IT呢,原来是苦力啊!两个礼拜过去了,儿子每天回来一如既往的满头大汗、情绪高涨:“老板叫设想一个新产品,10月份要在香港参展。”“今天卡车里的箱子一半是我搬上去的……结果又穿了一天汗湿的裤子。” “我的创意通过了,现在要写一份提案……”每天都有不同的兴奋,每天都是同样的满头大汗——公司的空调很节约。

儿子的这种对工作的激情和因工作而生的愉悦,与“工作就是苦差事”的通常想法真是大相径庭。细想起来,区别就在于心目中对工作的定义。如果只是为了糊口、买车、买房、娶媳妇、养小孩……简言之,为了赚钱,那么工作真的苦不堪言,因为花在工作上的时间和精力就是自己出卖掉的生命,可是,“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这样的工作怎能不令人厌烦?

然而生活无忧的高中生实习时看到的是时间和精力的意义和自身价值的实现。搬箱子贴标签的机械运动让他看到自己的劳动装进卡车发往了巴西;不用担心生产设计只需要让梦想飞的创意劳动让他看到己的想象如何物化成未来的新款智能灯;得到认可后文字提案的写作、品牌名字的斟酌和潜在市场的分析更让他感受到成功的愉悦。其实,这一切一直都在,但只有当我们不被金钱捆绑,能够自由自在地工作时才能真正地享受到。

对必须把工作和薪水挂上钩的成人来说,怎样才能体会到工作的愉悦和意义呢?追本溯源,人类的工作本来是按着造物主的意愿为他管理地球和其上的一切。事实上,人类只有回归本真,接受这神圣的使命,才能不被金钱捆绑,工作才能真正成为心灵和生命成长中的一部分,也才能真正享受工作,走出狄更斯所描述的那种绝望;面对工作时,我们看到的也才不再是用生命换取钞票,而是自身生命价值的实现。

人生最重要的莫过于生命,莫过于能在永远的生命中有份。唯有当人一生的工作有永恒价值之时,工作才有真正的意义,才能带给人真正的愉悦。这一份永恒不在于你做什么工作,而在于你为什么工作、怎么工作。

你为什么工作?在怎么工作呢?

猜你喜欢

满头大汗狄更斯箱子
做家务
论狄更斯小说的广告叙事
一模一样的箱子
箱子
足球
夏天了
薄箱子
领个箱子去街上
狄更斯钓鱼
狄更斯、透纳与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