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教育革命

2013-04-29石嫣

数字商业时代 2013年9期
关键词:夏令营公益垃圾

石嫣

在城市中,我们很少有人能看到垃圾的终点,垃圾扔到垃圾桶后,它们去向何方我们并不清楚。但如果做个极端假设:我们每天都必须生活在垃圾填埋场的附近,我们是不是会对自己扔出去的垃圾更多审视?

有一次和地里盖大棚的农民们聊天,我问:“咱们村里大坑的垃圾怎么办啊?”很多人不说话,一位大叔笑着说:“有啥关系?等我们走(去世)了,谁还在这村里住啊,孩子们都进城了。”城市看不到终点,乡村又并不认为这将是他们未来长久生存的土地,这便是众多问题产生的根源。

村里未来还会有年轻人吗?村里的孩子怎么看待村庄的环境?是什么导致乡村不能成为人类安居乐业的地方?

农为天下之大本。可看看我们从小学到大学的课堂上,能接触多少跟农业有关的知识呢?食物从何而来?面对每年三分之一的粮食浪费,珍惜食物从何谈起?

食物从土地到餐桌再到土地的过程需要有一套饮食教育体系,人类能够更合理的饮食可以给这个地球环境带来巨大的改变:我们不需要超出合理用量几倍的农药盲目增产给土地无穷压力,而是采取更可持续的耕作方式;我们不需要食物全球运输消耗近三分之一能源只是为了满足欲望,而是建立一个地区化的生产物流系统;我们不需要在冬季吃夏季的西红柿、黄瓜导致激素乱用土地完全被大棚覆盖,而是顺应自然,适度地选择食物来源。

这些问题让我愈发觉得“食育”对我们日常生活非常重要,应该纳入我们的德育、智育、体育体系之内。应该能让城市的孩子更多地了解他们的食物来源,让乡村的孩子能够获得更多并非未来就是为了让他们抛弃自己家乡的知识,我们不应该再等待了。

出于这样一个简单的想法,加上一个执行力很强的团队,我们先是办了三期城市孩子的“农耕夏令营”,又在8月中下旬组织了村里孩子的公益课堂。城市的孩子们来了村里,村里不是完美的田园生活,厕所不在室内,晚上洗澡要排队,白天屋子里没有空调,孩子们开始的不适应却演化为他们对来自田间地头每一顿饭菜的热爱,因为那些菜带有他们的汗水和劳动。夏令营有室内的手工课程,如制作米酒、龟苓膏、泡菜、天然食物色素印染;也有室外的活动,如栽种、摘果子、爬树、露营。很多孩子是第一次自己洗衣服,第一次动手制作食物……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比多读书和多实践更能增进人生的?孩子们对夏令营最深的感受,很多都与食物有关,比如饭菜特别好吃。我想这或许已经达到我们办夏令营的目的了。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很多家长都带孩子去各地旅游,而村里的孩子整整一个暑假都被放养了,我们是否也能够向这个经常对外输出食物营养品的村庄输入一些力所能及的教育能量呢?孩子们或许是最好的切入点。想法到实施只经过了一周,我草拟了一份公益课堂介绍,打印了几十份,贴在村口公交站和小卖部。

公益课堂是团队和志愿者利用每周一三五下午两个小时的时间针对村里孩子的公益课程,为什么村里要砍树?为什么地面上有的草枯黄而我们地里的草却翠绿?为什么村里的大坑里会有垃圾?

乡村建设,需要更多生活化的建设,如果我们都不愿意生活在乡村,而去期待乡村人应该生活在乡村,这还是一种断裂,不能形成城市和乡村的信息有效流动。因此,哪怕只是一周6个小时的坚持,恐怕在乡村都是一场教育的革命。

猜你喜欢

夏令营公益垃圾
垃圾去哪了
公益
公益
五味夏令营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公益
公益
倒垃圾
难忘的夏令营之旅
难忘的夏令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