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课教师规范管理的探讨
2013-04-29岳伟高树平
岳伟 高树平
【内容提要】 代课教师集中分布在农村的初级教育阶段,是基础教育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刀切”的清退政策,无法顺利推行且会产生不好的效果,容易侵害代课教师的合法权益。必须在清楚了解代课教师群体的基本特征和尊重多样权益诉求的基础上,制定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代课教师 工资待遇 职业前景 解决对策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西部农村地区代课教师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0YJA88017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岳伟,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基础教育研究;高树平,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基础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3)09-0029-03
代课教师在教师队伍中仍然是一个庞大的群体,集中分布在贫穷的农村地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创新农村教师补充机制,完善制度政策,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教。”《关于解决中小学代课教师问题的指导意见》也表明,“出现教师临时短缺,应首先由学校主管部门在现在的教师中调剂解决,难以调剂的,可以临时聘用教师。”可见,代课教师无法在短时间内全部被清退,代课教师问题的解决影响着农村教育的发展,有必要吸纳优秀的代课教师到正式的教师队伍中来。本课题组利用网络平台发放了300份问卷,涵盖18个省(区),在全面了解代课教师群体现状的基础上,对于妥善解决代课教师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对策。
一、代课教师群体特征
1. 年龄存在分层,以中青年教师为主
目前留在教师工作岗位上的代课教师,以10多年教龄以上的中青年代课教师居多,具备丰富的阅历和教育经验。年轻代课教师大多是毕业于师范院校的大学生,选择代课教师职业只是缓解就业压力的权宜之计,等待机遇再重新择业。据统计,代课教师样本群体的平均年龄是41.33岁,教龄是19.19年。教龄10年以上的代课教师达到74.8%,尤其教龄20年以上的代课教师高达45.3%。从代课教师年龄分布状况可知,处于31-40岁年龄段的代课教师占30.9%,41-50岁的代课教师占48.5%,51岁以上的占7.9%,30岁以下的代课教师只占了12.6%,由此可见,30岁以上的中青年教师是代课教师的主要力量。年轻代课教师的年龄比例较小,这说明代课教师的数量在逐渐减少。
2. 集中分布在农村初级教育阶段,以村小居多
调查显示,80.6%的代课教师分布在农村。在任教学校类型中,分布在村小的代课教师居多,比例为33.7%,其中27.4%的代课教师任教于中心小学,17.9%的代课教师在初中任教,11.6%的代课教师在教学点工作。可见,大多数代课教师工作在教育事业的基层,是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多数通过教师资格考试,学历存在分层
调查显示,88.8%的代课教师持有教师资格证,54.5%的代课教师的第一学历水平是符合国家要求的,不能一概而论将代课教师划为低学历、素质差的群体。从学历层次上看,50.4%的代课教师的第一学历是高中(中专),17.6%的代课教师的第一学历是中师,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代课教师的比例是26.9%。可见代课教师的第一学历普遍偏低,但是他们一直努力学习和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学历水平,大部分代课教师通过函授、自考的方式继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从而使学历达到国家的要求。
4. 年终考核合格,综合素质良好
调查显示,88.8%的代课教师的年终考核结果处于合格及以上水平,38%的代课教师获得优秀的考核结果,击破了代课教师“素质差,教学能力低”的悖论。通常,学校在学年的期末针对师德、教学成绩、出勤等方面进行一次全面的考核。年终考核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代课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成绩优秀的人数在不断增加且幅度很大,与成绩良好的代课教师的人数下降的趋势形成鲜明的对比,说明代课教师整体素质在不断提高。代课教师在不断学习和努力提高能力水平,期望得到学校的认可,从而获得长期从教和转正的机会。
二、代课教师的工作状况
1. 面临被清退的危险,工作稳定性差
经统计,90%的代课教师愿意终身从事教育事业,在收入和福利不如正式教师的情况下,依然选择教师职业是出于对教师职业的热爱。因此,在处理代课教师问题时,不能简单强迫其脱离岗位。目前,继续工作在教师岗位上的代课教师52%是被县级教育部门聘用的,学校聘用占24.2%,乡镇聘用占21.7%。政策清退的对象指向乡镇学校,认为学校聘用教师的行为是违法的,代课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不合格的。签订聘用合同是保障代课教师权益的有效措施,64.6%的代课教师签订了合同,35.4%的代课教师没有签订合同。没有签订聘用合同,其合法权益是难以保障的,当发生劳动争议或纠纷时会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
2. 教学任务繁重且琐碎,工作压力大
86.3%的代课教师感觉到工作压力比较大,工作压力一方面是因为课时量大,另一方面来自低工资的生存压力和随时面临清退的岗位压力。调查数据显示,中西部代课教师的工作任务重于东部地区的代课教师。东部代课教师人均授课2.83门,一周平均课时量17.84节;中西部代课教师人均授课3.19门,一周平均课时量21.28节。57.8%的代课教师担任班主任,班主任工作比较繁杂,工作量会大于任课教师。较大的工作压力不但会使代课教师产生职业倦怠感,还会影响教育教学效果。
3. 培训费用高,参与进修培训的积极性降低
代课教师接受进修培训的刚性需求与学校提供的机会少且承担费用比例低的现状存在冲突。代课教师在较低的工资和较高的培训费之间权衡之后,减少了对进修培训和专业提升的经济投入。调查显示,79.1%的代课教师比较希望接受培训,那样可以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增加转正的机率;仅有20.5%的代课教师接受培训的意愿不太强烈。在校外培训方面,仍有33.8%的代课教师无法参与进来。参加过校外、校本培训的教师,只有36%的代课教师不用承担费用,27.5%的代课教师要承担一半以上的费用。
三、代课教师的工资待遇现状
1. 代课教师收入普遍偏低,处于中下等水平
据调查,15%的代课教师的月工资低于500元,61.2%的代课教师的月工资在1000元以下,仅有15.4%的代课教师的月工资高于2000元。69.1%的代课教师认为自己的收入处于下等水平,16%的代课教师认为处于中下等水平,12%的代课教师认为收入处于中等水平。生活在基层的代课教师的状况长期无法改善,很容易激化社会矛盾。
2. 代课教师收入受地域、经济、学历和职称等因素影响
(1)代课教师收入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代课教师的平均月收入大约是西部代课教师的两倍,且东部地区代课教师群体内部之间的月收入变异较大,而中西部代课教师群体内部之间的月收入差异不大。东部地区代课教师的月收入均值1984.47元,最小值200元,最大值6500元;中西部代课教师的月收入均值941.70元,最小值120元,最大值3000元。
(2)在不同学历水平上,月收入存在显著差异。学历高的代课教师的月收入均值高于学历低的代课教师。通过统计分析得出,代课教师群体的平均收入是1377.7元。初中及以下学历的代课教师的月收入均值是900元;高中或中专学历的代课教师的月收入均值是1208.24元;中师学历的代课教师的月收入均值是870.79元;大专学历的代课教师的月收入均值是1123.16元;本科及以上代课教师的月收入均值是2379.86元。
(3)不同职称,月收入存在显著差异。调查发现,职称高的代课教师平均月收入明显高于职称低的代课教师。无职称的代课教师月收入均值是1092.23元;初级职称的代课教师的月收入均值是1733.02元,最小值450元,最大值6500元;中级职称的代课教师的月收入均值是1749元;高级职称的代课教师的月收入均值是1923.54元,最小值670元,最大值6000元。
3. 代课教师福利待遇低,缺乏社会保障
调查发现,31%的代课教师没有享受福利待遇,拥有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的比例为19.7%和17.4%,能够享受此两项基本待遇的人相当有限,其他的福利待遇更是难以保障。8.2%的代课教师享受失业保险,7.5%的代课教师享受工伤保险,6.3%的代课教师享受生育保险,10%的代课教师享受住房公积金。代课教师需要依靠教师职业的收入和待遇谋生,为了提高代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必须保障代课教师的合法权益,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
四、代课教师的职业前景
1. 国家政策直接关乎代课教师的去留和待遇
2006年,时任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指出,“在很短的时间内,将要把余下的44.8万人的中小学代课人员全部清退。”但是在政策性清退的背景下,代课教师依然大规模存在。
2. 地方经济对代课教师的职业前景影响很大
比较有代表性的三种地方政策:经济发展水平高,有强大财力的重庆、广东采取大规模“代转公”;财力有限的甘肃则采取大范围的“清退”,给予一定经济赔偿;河南采取“置之不理,任其发展”。
3. 在清退背景下,代课教师的期望多元化
在对代课教师的“合适出路”进行调查时发现,66.4%的代课教师选择“代转公”,25.4%的代课教师选择“同工同酬”,7.4%的代课教师选择“离开岗位,给予报酬”,0.8%的代课教师选择“转岗”。这充分说明,代课教师不希望被清退,也不奢望全部转正,他们的职业期望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五、对策与建议
1. 提供培训进修机会,提高代课教师队伍素质
有学者提出,“农村教师进修培训状况整体不很理想,影响农村教育质量。”没有参加校外培训、校本培训的代课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与那些参加培训的代课教师、正式教师有较大差距,的确影响教育质量。因此,应该注重代课教师的专业发展并提供足够的进修、培训、教研机会。学校不仅要多承担些费用,甚至应考虑承担全部费用。
2. 因地制宜地实施“代转公”,给予清退补偿
不同地区应当针对不同情况的代课教师,因地制宜地制定出解决方案。第一,在岗的优秀代课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符合学校要求,符合教师职业要求并具有的责任感的,应考虑给予转正。第二,对于教师资源缺乏,需要代课教师继续任教的学校,应该实现同工同酬,提高薪资待遇。学历不符合要求且无教师资格证的,对于这部分代课教师,应当给予接受培训的机会以提高学历或者转调到其他岗位。第三,对待工作时间长且年龄较大的代课教师,以买断工龄或者转到其他工作岗位的方式,使其顺利离开教师岗位。清退代课教师时,要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同时解决养老和医疗的社会保障问题。
3. 发展区域经济,逐步缩小代课教师收入差距
表面看来,代课教师无法享受与正式教师同等的待遇的原因在于教师身份的差异。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则是有限资源的分布不均。地方政府的财力制约了当地教师的编制数量,政府或学校倾向于聘用代课教师来节省财政开支,甚至会拒绝任用学历高的师范毕业生。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水平,东部和中西部的代课教师的月收入存在显著差异,相应地,东部地区的代课教师的月收入明显高于中西部代课教师。可见,加快地区经济的发展可以消除教师身份的差异,缩小代课教师收入差距。
责任编辑:周 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