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化民主化是领导正确决策的本质要求

2013-04-29刘要停

领导科学论坛 2013年9期
关键词:民主化科学化

【内容提要】 领导决策在领导活动中具有重要地位,因为它直接决定着某一活动或者策略的实施效果,决策是领导者的主要职责之一。科学化、民主化是领导正确决策的本质要求。科学化是领导正确决策的方法保证,科学化要求决策必须尊重客观实际、必须按照决策规律进行、必须要求科学的决策方法;民主化是领导正确决策的有效途径,民主化决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利益,要切实加强领导干部的民主决策意识,探索民主决策方法,民主化决策要求民主与集中相结合。只有走科学化、民主化的决策之路,领导决策才会更加科学、更加民主。

【关键词】 科学化 民主化 领导决策

【作者简介】 刘要停,领导科学报社副社长、副总编辑,山东省领导科学学会副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领导科学。

【中图分类号】 C9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3)09-0004-04

决策在领导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它直接决定着某一活动或者策略的实施效果。好的决策能够推动工作发展,而坏的决策不仅可能造成财力物力的浪费,甚至严重者会延迟历史发展进程。科学化、民主化是科学决策观的本质和核心。所谓“科学决策观的科学化”,是指任何决策都要遵循客观世界的实际情形,遵照发展规律,因为只有把客观现实的发展趋势研究清楚了,才能做出科学的决策。所谓“科学决策观的民主化”,是指做出任何决策都要充分启动民主程序,最大范围地征求与决策事件有关的各个方面的意见,扩大决策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尊重人民意愿,辅之以咨询、听证、公示等制度,切实扩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度。

一、科学化是领导正确决策的方法保证

(一)科学化要求决策必须尊重客观实际

对于决策的全部过程,我们可以这样来客观描述:

一是发现问题,这是决策的动因。一旦发现问题,领导者就要开动脑筋,抓住领导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找到问题的表现、问题的原因,然后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

二是调查研究,这是决策的依据和基础。做决策之前要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对导致问题的现实情况进行探询、考察、了解和分析,把问题搞情楚,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解决方案,有时为了防止出现各种不同的情况,还需要制定多种备选方案。

三是听取意见,进行选择,这是科学决策的保证。决策的过程也是对所有方案进行选择的过程。为了选择出最佳的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有时要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特别是听取各方面专家的意见和实际工作者、方案针对对象的意见。

四是调整和完善,这是决策效果最佳化的保证。一般来说,方案一旦确定,就要调动和组织各方面的力量来落实,力图达到最佳的实施效果。但难免有时会出现新情况,这时就要针对方案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对方案进行补充完善。

五是评价和总结,这是对决策效果的最终评判也是为下一次决策积累经验。决策方案落实的效果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需要通过认真的评价和总结才能定论。一项决策是否正确、科学,有时是可以在当时就能够做出评判的,而有些重大的决策则要经过时间和实践来检验。正确、科学的决策是能够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的。

从决策的整个过程来看,要保证决策的科学化,必须直面现实问题,尊重客观实际,认真进行调查研究,虚心听取各方面意见,同时还要密切关注决策过程以及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决策所产生的效果也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概而言之,尊重实际、实事求是是科学化决策的根本要求。

(二)科学化要求决策必须按照规律进行

科学化的另一个重要要求就是决策一定要尊重客观规律,尊重科学、正确的决策规律。具体来说,科学的决策所要遵循的规律是由决策的性质决定的。从哲学的角度看,所谓决策不外就是人们针对客观外在现实所做的判断,以及判断之后的行动。因此,决策所要遵循的规律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符合客观世界发展所提出的基本要求;第二,遵循认识的基本规律;第三,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决策之所以要符合现实世界发展所提出的要求,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推动事物发展。决策判断与决策对象的实际相符合,这是决策有效性的重要前提。比如,我国正在实施的“十二五”规划纲要,这个纲要有国家层面的,有省级层面的,也有市县乡和各个领域的。由于各规划所针对的对象不同,决策的内容因此也各有侧重,目标任务也有差异。如果不区分对象的实际情形,也不注意现实情况的实际需求,笼统地决策,则既不具有针对性也难具有可行性,效果就很难保证了。

领导决策作为领导者的一种认识判断活动,要符合正确的认识发展规律。领导决策作为一种理性的认识活动,也要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具体来说就是“调查分析—决策—实施—纠正”。这里的“调查分析”是指作出决策前要对客观情况进行认真调查,仔细分析各方面的利与弊,多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决策”是以“调查分析”为基础的,也是“调查分析”之后水到渠成的结果。

领导决策更要着眼于对现实实际问题的解决。认识世界的根本目的在于改造世界。领导决策,包括领导所制定的目标、任务、计划、规划、方案,都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只有立足现实着眼问题才能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诚如上述,现实问题、现实需求是决策的动因,现实社会中的问题迫切要求领导者做出应对,这种应对不是口头上的,是要通过制定政策、做出决定来切实解决的。我们国家的很多决策都是着眼于现实为解决现实问题的目的制定的。但是,我们说决策要立足于现实解决现实问题并不是说要“被动”决策。领导决策既要积极应对现实需求,也要提前谋划,防患于未然,这就要求领导者目光远大、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具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清醒的“问题”意识,同时还要具有坚定目标、扎实工作、善于抓落实、抓执行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三)科学化要求科学的决策方法

科学的决策方法是保证决策科学化的重要手段。要完成一项任务,方法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合适的、有针对性的方法做保证,那么一切都是白费功夫。对领导决策来说,也是如此。那么,若要保证决策的正确性,需要采用什么样的科学方法呢?

一是调查研究的方法。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摸准了实情,才能发现问题症结所在,为科学决策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决策之前进行细致周密的调查研究,其目的是为领导决策提供足够数量的准确信息,这是进行科学决策的依据,也是科学决策所必须经历的关键阶段。据说,当年肯德基进入北京市场之前,公司总部专门派一位董事到北京来做调查,这位董事经过认真的综合分析,最后才得出结论:肯德基进入中国市场,虽然是微利,但存在着巨大的消费群体,所以还有较大的利润空间。现在看来,肯德基在北京及全国各地发展的成功案例,不仅充分说明了这位董事前期调查研究分析工作是扎实有效的,而且也充分证明了调查研究工作对领导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作用。

二是充分发挥“外脑”和专家咨询机构参与决策的方法。这个“外脑”有多层含义,包括广大群众、下级、同级、上级在内的多个方面的意见。领导决策不仅仅是个人行为,决策涉及面大,影响着方方面面的利益,一旦决策失误,将会造成重大的损失。因此,在决策作出前,要广泛听取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意见,一方面有利于扩大决策的参与面,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决策的透明度。一般来说,对于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要通过各种方式多听取群众的意见;对于重大项目和重大决策,一定要请专业的专家咨询机构做论证。从历史上来看,很多领导者在做决策时都非常重视听取不同的意见。在当代,一些重大政策的制定,一些重大工程、重大项目的立项,都与专家智库有关。特别是在当前,世界化、国际化、全球化的趋势更为明显,一些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的实施,以及中国的企业要想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浪潮中赢得主动权,扩大影响,更需要广泛听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

三是充分利用最新的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研究成果来进行决策。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科学领域的各个学科,诸如经济学、财政学、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环境学、教育学、法学、文学、艺术学等等,都有长足的发展。这些学科都着眼于社会不同领域进行专门研究,很多成果是极富前瞻性和生命力的。如经济学上的数据分析、模型分析,环境学上对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现状分析方法等等,决策若能积极借鉴这些研究成果,不仅有利于现实问题的解决,而且将有利于未雨绸缪,防患未然。这30年来,自然科学的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步,人类对于外界空间、人类自身、信息交流沟通方面都有一批重大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如何转化为有益的科学方法,是一个重大的课题。在决策过程中,充分运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将有利于使决策更准确更科学。这方面的典型例子就是信息技术的运用,信息技术已经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它在科学决策中所起的重大作用,已引起了各级领导者的高度重视。

四是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进行科学决策。从20世纪60、70年代开始,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以电子计算机为主要标志的时代。在这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都与互联网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有人说,当今的网络是正义的化身,是超出社会各种监督力量之外的一种超强的社会监督力量;也有人说,网络是一种暴力,是找不到真凶的杀人场,是另一种形式的“群众战争”。互联网高效快捷、运行自如、无所不及的特点给作好领导工作提出了极大的方便,所以领导干部如何运用好网络上的海量信息为科学决策作参考,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们认为,充分运用网络资源有助于领导干部及时、广泛了解社情民意,有助于避免决策的滞后性。但是,领导干部在利用网络信息时,一定要有科学的判断能力,以免被虚假信息所迷惑。

二、民主化是领导正确决策的有效途径

(一)民主化决策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利益

一般来说,所谓“为了人民的利益”,应当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不浪费、不破坏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二是在保证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的基础上,通过正确决策增加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做到这两点需要两个条件:一是保证决策是科学的,二是决策必须要经得起时间、历史、人民的检验。实践表明,民主化是科学决策的惟一途径。原因主要在于:

首先,充分听取最大范围内人民群众的意见,听取群众从长期实践中积累的朴实但有效的建议,有助于充分了解群众的利益需求,保证决策的科学化。当然,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过程中,有时可能需要花费时间,甚至有时经过讨论和论证,原来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的决策方案可能会被搁置,也有可能有一些前期投资不能收回。但是,从长远来看,经过长期的论证和推敲,使得许多原本就不合适的决策尽快取消,使一些糊涂的认识得到澄清,实际上是最大程度地减少“交学费”的决策成本,最大限度地保证不浪费、不破坏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在我国部分地方的一些重大项目的决策中,有的领导干部习惯于“快决策”,不论证,不思考,光凭一腔热情干事。这样就出现了不少好事办不好的现象,政府花了钱,人民群众并不认账。要改变上述现象,扭转仓促决策、尴尬收场的局面,最大限度地保证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民主化决策是很好的途径。

其次,一项决策正确与否,不是由领导自己说了算,也不是短期内就可以定论的,必须由人民群众来评判,而且其效果也要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才能判断。如此一来,做出一项正确的决策绝非简单易为之事,必须经过一个相当复杂的论证过程。特别是对于重大的工程项目,动辄几十亿、上百亿,搞不好就会劳民伤财,甚至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所以,在决策的论证阶段,多花些时间,多听听方方面面的意见,不仅是值得的,而且也是必须的,是一项科学决策必须要经历的程序。

(二)加强民主决策意识,探索民主决策方法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对于保证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提出了明确要求:“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要广泛征询意见,充分进行协商和协调;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要认真进行专家论证、技术咨询、决策评估;对同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要实行公示、听证等制度,扩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度。”这是中共中央对于如何树立科学正确决策观所做的方法上的指引。

一是实现决策民主化,要增强民主决策意识。民主决策意识是决策民主化的先导,只有充分认识到民主决策的重要性才可能在决策过程中作到民主决策,走民主化的程序。因此,领导干部必须增强民主决策意识,增强决策的透明度和公开度,以一种宽阔的胸怀认真采纳来自不同方面的意见,并把民主决策观念贯穿到任何领导决策行为之中。无论这种决策是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还是对专业性、技术性要求极高的重大工程和项目,还是与群众利益相关的具体事情,都要广泛征求方方面面的意见,集中大家的智慧来充实完善决策方案,把每项决策都办成民心工程、利民工程,切不可闭门决策,搞临时动议。

二是实现决策民主化,要注意营造民主、平等、协商、沟通的决策氛围。领导者在做决策之前,要充分尊重班子成员的意见,多与他们沟通思路与想法,听取班子成员的意见,在必要的时候,还要扩大征求意见的范围。在决策过程中,对于决策目标和方案的制定,要请广大专家、各方面的代表共同参与,使决策目标更符合实际,更具有可行性;重大决策要实行听证制度,决策或决定要进行公示,广泛接受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在决策实行过程中,如果发现决策与实际不符,或者决策出现了重大错误,要及时进行纠正,即使是项目已经实施,也要果断决策,马上终止,以免造成更大的危害。总之,民主、公开、透明、协商的氛围是实现决策民主化的必要环境,领导者民主、平等、为民的良好形象是决策民主化的直接展现,这些都将有效地促进决策民主化目标的实现。

三是实现决策民主化,要在方式方法上进行大胆创新、大胆实践。决策民主化是科学正确的领导决策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每次决策的内容不同,环境不同,要求不同,因此,在如何实现决策民主化问题上,既无统一模板可依,也无现成套路可循,需要领导干部结合实际情况大胆创新,在实践中摸索。近年来,在基层党建方面,特别是对基层民主自治制度的探索方面,全国各地不少地方逐渐摸索出许多成功的做法。如就农村事务决策来说,从2005年开始,河南省邓州市在农村就首创了“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这一做法,被认为是党领导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的创造性实践。这一决策机制既广泛实现了广大村民的民主,又保证了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三)民主化决策要求民主与集中相结合

民主集中制是我党的根本组织纪律,是一种新型的科学的民主制。在领导决策过程中必须认真贯彻执行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的方法与原则。

一是决策过程中要把握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领导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做决策,出主意,这是“集中”。而“民主”则主要体现在与领导班子成员的沟通、协商以及广泛征求民意上。在领导决策的过程中,民主与集中并不矛盾。领导决策要在民主的基础上集中,在集中的指导下实行民主。只有在广泛民主的基础上,才能保证集中的正确性、方向性,也只有在集中的指导下,才能更广泛地发扬民主,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力。决策民主化,并不是无原则的民主,也并不是任意的民主,而是要进行及时的集中决策,把民主化的成果尽快地形成决策并贯彻落实,以实际的工作成效惠民、利民,取信于民。

二是领导干部要充分认清自己的职责,敢于决策,敢于负责。在遵循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的前提下,领导者对于认准的事情,认为可行的事情,要及时决策,敢于集中,敢于拍板,敢于负责。由于领导者的独特身份,有时可能要顶着极大的压力,有时可能要承担着失败的风险,有时也可能要损害到一部分人的利益,但是,只要是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的决策,就要善于化解这种压力,相信自己的判断力和工作能力,敢于承担责任。一旦做出正确的决策,要以认准的事情就要一抓到底的精神,全心全力采取有效措施抓出成效,不能因为怕负责、怕承担责任而瞻前顾后、裹足不前,领导涣散,丧失机会。

三是领导在做决策时要保持头脑清醒。决策是领导的职责,所有的论证方案和意见都只是决策的参考,决定权最终在领导干部手中。在运用决策权做最后决策时,领导者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谨慎地进行选择。尤其是关于专家的建议,更要认真分析,谨慎对待。在充分尊重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对于一些专家的决策建议,要作全面的辩证的分析和判断,汲取其中合理的、有价值的内容,放弃不合理或暂时行不通的建议。我们必须认识到,在决策过程中,如果不保持清醒的头脑进行分析和判断,就可能受到误导。有时社会风气会带来误导,从众效应、紧急一致思维、群体决策共同负责的体制也会带来决策的失误。通用汽车公司前任董事长施诺安曾经说:即便是我们都同意了,我还是建议这件事留到下次会议时再讨论,让我们有时间想想不同意的理由。这是头脑清醒、慎重决策的典型案例。

责任编辑:周振国

猜你喜欢

民主化科学化
流翔高钙,实现葡萄科学化管理助农增收
透明化、科学化和可预期
以党建调度为抓手 提升国企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雷圭元“版、刻、结”设计理念探析
如何推进我国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律化
论我国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论我国新一轮司法改革:职业化还是民主化
网络行动者的新媒体使用特征、影响及媒介民主化
党建科学化的内涵探析
构建乡镇政府财政监督民主化制度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