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于细节,营造绿色校园
2013-04-29谢凤仪
谢凤仪
摘 要:台湾省对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较为关注。本文介绍和分析了台湾省台东县瑞源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对瑞源小学进行了深入的考察研究。
关键词:绿色校园;校园环境:细节
台东县瑞源小学创办于1948年,位于台东县鹿野乡瑞源村文化路67号,学生来自于瑞源、瑞隆、瑞礼和瑞和四个村落。瑞源小学前期为瑞礼学校,1968年秋,台湾省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后,学校改名为“台东县瑞源小学”。其教学理念为“活力、超越、欣赏、学习”。现有16个班级,864名学生。
一、“绿色生态”的校园环境建设
瑞源小学地处鹿野乡,所处的环境经济和交通都不是很发达,所以整个校园环境保持了“乡村”的原始氛围。台东县人口数量不多,所以整个学校只有一幢建筑,建筑外墙以白色瓷砖为主,左右两边是供学生娱乐和休息的亭子,除了一条通往校门口的正路以外,其他的路都是用青砖或石头铺就的小道,表达出乡间田野的原始风格。
除了正门口的两个亭子为休息区以外,学校建筑的后面是操场和儿童游乐区,操场外围由树木包围着,在大树下面又分别用不同的形式摆放着休息的椅子。我们可以看到六边形的长条椅组合在一起并包围着一颗大树,这样不仅能供学生“在大树下乘凉”,而且在潜移默化中教导学生“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操场中央的升旗台在绿色青草坪上,用当地的小石子堆砌而成。操场跑道的周围,用石头与草坪相间隔,跑道周围设有排水沟,这样能防止大雨时出现积水的情况,有利于学生的人身安全。学校环境无处不体现着自然和谐的绿色氛围。
从学校的室外环境营造来看,学校建筑大厅摆放着学校的宣传栏,包括学校所获的各种奖项、媒体的宣传报道和学校校长、导师的介绍等。大厅的墙上和天花板上布满可爱、童真的手绘图案,图案用色鲜艳生动,使学生每天早上来到学校就能充满活力。
学校建筑仅有两层楼,在第一层楼走廊的墙上,每隔几厘米都会贴着一张中英文对照的学习宣传条,让学生到哪里都能学习。除此之外,墙上的每一个转角处有一条塑料条,以防止学生在下课休息时身体撞到墙上的转角处发生意外。在学校的走廊和楼梯拐角处,充分利用墙上空白的空间设置了宣传栏,用来展示学生的作业、照片以及社会、学校的各种学习展览活动。学校比较小,但是它的指示牌非常明确,一、二、三年级的学生安排在一楼,四、五、六年级的学生在二楼上课。整个廊道的布置最引人注目的是從一楼到二楼的楼梯处,墙上有学生自绘的图画,宣传栏中展示着学生的作品。这样的处理使整个空间富有童话般的色彩,学生亲自参与装饰校园建筑,显得非常有创意和意义。
二、教室室内环境营造
在教室的正前方,教学设备非常丰富,如投影仪、音箱、电视机、作业箱等设备,两侧的窗户下面有一排空间很大的柜子,供学生放书包、鞋子以及美劳工具。教室后方的黑板为班级的宣传栏,用来展览学生的优秀作业、黑板报等。两侧的窗户安装有窗帘,把窗户抬高,下面的储存空间有门,可以关起来,既能保持教室内部的干净整洁,又起到一定的安全保护作用。黑板和电视柜上贴了很多可以移动的小磁铁片,这些属于教学设备的磁铁片能灵活地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信息。
教室后方为厕所和黑板宣传栏,宣传栏下面的空间用来摆设学生的作品和垃圾箱。垃圾箱分为一般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在台湾,对学生垃圾分类的培养是从小学或者更小的教育开始的。即使一间普通的教室,室内也会为学生提供小型阅读天地,给学生“想读就读”的便利。除此之外,教室内设班导的工作区和电脑区,工作区中有教师的桌子、椅子和储物柜,是导师在班级中办公的地方,电脑区为学生提供资料查询的方便。
三、学习与借鉴
与我们周围的乡村学校相比较,瑞源小学在校园环境和教室室内环境营造方面给我们以下几点启示:
1.就地取材,保存当地乡村风貌
瑞源小学利用当地的小石头堆砌成校园的围栏、升降台、道路,无时无刻不显露出学校对环境的重视和对生态的保护,并能让整个校园环境与当地环境融合协调。从道路的分布来看,除了对正门的道路进行了整齐的铺设以外,其他的道路均由青砖或者石头进行不规整的布局,有意识地让校园与自然融为一体。
2.忠于细节,为学生着想
无论走到哪里,都能看到学校对学生在教学设备、校园建筑细节上的考虑。在每一个墙壁的转角处都安上防撞的塑胶条,以免学生在玩耍、打闹时撞到;在每一楼每一间教室门口设有洗手处,让不同身高的学生都能接触到水龙头;在楼梯处也为学生安装了把手,防止学生下楼跌倒;在每一间教室里都为学生和教师安排了大量的储物空间,可放置书包、鞋子、衣服、作业本等物体;黑板上有灵活的便条,让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变得更加灵活;每一间教室都有男女厕所。这样的安排方式说明学校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做了较为全面的考虑。
3.随时随地间接性教育
学校的楼梯和廊道都贴着中英文学习条和交通指示条,能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间接性的教育,让学生在玩耍中学习,也营造出整个校园的学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