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草原文化传统在蒙古族风格钢琴作品中的体现

2013-04-29刘瑞霞

西江月·中旬 2013年9期
关键词:宗教文化

刘瑞霞

【摘 要】近年来,蒙古族风格钢琴音乐的创作日益繁盛,与此相关的理论研究一直方兴未艾。受到民族音乐学对“文化中音乐”的研究理念启发,笔者将其置于蒙古族传统文化背景之下,对蒙古族风格钢琴音乐进行浅析,探讨音乐中的蒙古族传统文化。

【关键词】宗教文化;游牧文化和那达慕;马文化

一、宗教文化

萨满是蒙古族的宗教信仰,在传统意识领域中信仰万物有灵。萨满教中存在着对祖先、动物图腾以及高山、河流、树木等自然景物的崇拜观念。[2](32)

首先,在蒙古族钢琴音乐的作品中,体现在祭祀仪式中:莫尔吉胡的《山祭》和李世相的《萨满之舞》、《敖包祭祀》,对于祭祀场景,具有不同的审美意识。在《山祭》中,作者运用音乐语言对蒙古族传统仪式举办的场景和环境进行了细致的描绘。乐曲一开始就置身于一个神秘的场景,左手声部五度音程的持续,右手节奏密集奏响,庄重的鼓点声揭开了仪式的序幕。柔板的进行,犹如置身于广袤的草原,飘渺且空旷。6—8小节的特有节奏X·XXX XXXX,犹如巫师身上铃铛作响,神秘、怪异。64小节ff(更强)的开始,声部增多,节奏多变,动机密集,一种紧张气氛由内而发,祭祀也达到了高潮,犹如祭祀中,向山神敬献黑马的环节,充满着巫师的念念咒语和祭祀者紧张的祭拜心情,渴求山神的保佑和赐福。在104小节,音乐出现二度进行,sf(突强)—p(弱)的转换,音乐也顿时变得神秘、诡异。125小节急速音乐的进行,犹如神灵附体的萨满巫师,在和神灵做最后的对话,紧张、急促,最后三个sf(突强)力度的音乐上行,结束了这首乐曲。对于场景的描绘一直紧扣祭祀的主题,在神秘、庄重、诡异,体现祭祀的神圣、庄严。

其次,早在蒙古史第一部著作《蒙古秘史》中就已记载了:绕蓬松茂树而舞蹈,直踏出没肋之蹊,没膝之尘矣。[3](396)以李世相的《蒙古族风格钢琴组曲集》中《篝火旁的安代》为例,乐曲没有引子,直接进入主题,调式由F羽调式转入C宫调式再转回F羽调式,中间段落在C宫调式的属音稳定后,上声部和声调性游离,最终又回归到F羽调式。低音声部运用分解和弦进行,高音声部跳跃的高八度演奏和低音的相互呼应,形成相互对比的两种节奏音型,即XXX X X 与 O X X X 仿佛萨满的巫师(博)在热烈的气氛中举行神圣的仪式。《萨满之舞》是小回旋曲结构,调式属于蒙古族特有调式兀良亥调式,低声部五度音程的运用,节奏不断的变化,由慢渐快,鼓点加速进入到下一乐段,神秘的曲调音阶式结构,最终主题的再次陈述,尾声中六连音的模进进行将音乐的神秘性展示淋漓尽致。

二、游牧文化和那达慕

1、游牧文化

蒙古族的游牧文化是草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其中最重要的三个要素就是人、牲畜和环境。李世相的《路边欢跳的小鹿》D羽调式,1—15小节固定音型的持续到16小节运用固定音型的置换,置换后节奏的改变和力度的加强,左手的旋律的律动感像一只奔跑的小鹿的美丽姿态,使“画”中的小鹿活泼可爱;《海青与天鹅的对唱》音型的高八度置换和织体加花改变后的旋律重复,右手和音的持续和左手旋律的流动,像是天鹅在空中展翅飞翔,在10小节处的处理,犹如天鹅与海清的对话,结束处的波音似和谐动物的相处,给人以美好;《幽默的东格尔先生》中时刻在表现他东格尔的风趣,乐曲中/ O X X X/节奏的运用,跳音的处理,尾声部分下行半音阶的加入,都在向我们呈现一个有趣的先生。

2、那达慕

那达慕是蒙古族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活动,也是蒙古族人民所喜爱的一种体育活动形式。“那达慕”是蒙古语的音译,意思是指一种娱乐、游艺的群体活动,这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的群众性盛会。 [5](1) 。一般在每年农历六月初四举行(有些地方没有特定时间,一般在牧草繁茂、牛羊肥壮的七、八月间),流行于内蒙古东部地区。关于那达慕的举办,在史料中有所记载。“那达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朝末年和元朝初年,1206年,成吉思汗铁木真统一了蒙古各部,在斡难河畔召开“忽里勒台”(大集会),成吉思汗被推为蒙古的大汗,为了庆祝此次的集会,会后举行了赛马、摔跤、射箭得竞技及舞蹈的表演活动,这就构成了“那达慕”的雏形。[5](2) 在李世相《蒙古族风格钢琴组曲集》第六首“摔跤手出场了”,形象的为大家描绘了摔跤手上场的形象和气势。这首曲子的主题源自作者的创意,调性、调式的转折自由多样,全曲经过了bB宫、F 徵、G 羽、C宫,最后结束又回归 bB 宫。下行音阶的设计、数量较多的琶音奏法,烘托出现场气氛,紧扣摔跤手出场的情绪主题,用音乐的特有语汇描绘了一场生动的摔跤比赛。

三、马文化

蒙古民族素有“马背上的民族”之美誉。马不仅仅是人们生活、放牧、运输的主要工具,更是蒙古族心目中的家人、朋友。蒙古族对于马的感情相当深厚。马在蒙古族的生活中,在整个民族成长、发展的阶段都有很重要的位置。蒙古族的人民对于马的感情可以说是特殊的,马几乎在蒙古族的各个层面和领域中展露身影。白龙马、千里马、青龙马等。李世相一首《小骑士的风采》让我们看到了草原上小小蒙古人那不输大人的风姿,从开始的引子部分到A段的进入,作曲家时刻变化着模进方式,小骑手雄赳赳、气昂昂的进入赛场。不断的变化,主题的在现,高八度运用,让整首乐曲在激荡中完成,赛马的情况很激烈,然而小骑士稳步向前,直到冲刺到最后的一米,完成了属于他的胜利。然而在《山祭》中,人们的赛马却显得庄重和密集,《赛马》一开始就气氛紧张、神圣庄重,半音阶的进行,颤音的演奏,低声部的分解和弦,向我们展示马儿叫喊着开始奔跑,赛马不仅是一种竞技,也是蒙古族神圣祭祀的一部分,可见马对于蒙古族而言,不仅仅是劳动工具和帮手,也是宗教、竞技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对于马的喜爱和爱护,也是蒙古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另外,李世相的《蒙古族风格钢琴组曲集》中,描绘了在蒙古高原上马儿自由奔跑,快乐游戏的场景,这不仅是草原的美景,更是蒙古族马文化的鲜明体现。

综上所述,“文化中产生音乐,音乐中体现文化”,这是民族音乐学对于音乐中文化的解读。倾听音乐时我们看到和听到的,不仅仅是音乐所帶我们的享受,更应该重视其音乐背后所阐释的文化精神。以宗教文化、竞技文化、马文化、游牧文化等为代表。传统的草原文化为蒙古族钢琴音乐创作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樊祖荫.中国多声部民歌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

[2]潮鲁.蒙古族民间歌曲与说唱音乐研究[M].呼和浩特: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2005.

[3]呼格吉勒图,龙梅,乌兰巴图译.蒙古族音乐史[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 2006.

[4]文化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中国民族民间艺术资源总目[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9.

[5]赵朕.少数民族的风情[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

[6]包琪莉蒙.试论现代化进程中蒙古族传统文化的变迁与保护[J].民族论坛,2011(18).

[7]安乐.蒙古族钢琴作品的民族特色及沿革初探[J].学理论,2010(34).

猜你喜欢

宗教文化
彝族毕摩经典《措诺祭》中的支格阿鲁宗教文化探析
人文视野下宗教文化对湄公河流域代表性民间舞蹈的影响
福建多元宗教文化在石雕艺术中的视觉表达
羌族民居建筑主室空间的宗教文化探析
浅谈藏族舞蹈的文化特征
从泰国舞蹈艺术看东南亚舞蹈的宗教文化色彩
昌列寺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初探
宗教文化旅游运营模式研究
神圣的复兴 精美的定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