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来词构架下的汉语网络流行语社会影响调查报告

2013-04-29张琦朱佳慧

西江月·中旬 2013年9期
关键词:社会影响外来词网络流行语

张琦 朱佳慧

【摘 要】外来词构架下的汉语网络流行语频繁涌现,给网民的日常生活和交际活动带来很大影响。调查网民对外来词网络流行语的熟悉程度以及使用情况,总结归纳外来词网络流行语的利弊,从网民的接受程度出发对语言的发展提出意见建议。

【关键词】外来词;网络流行语;社会影响

全球化背景下和现代传媒的发展,使外来文化伸入到了中国人民大众的日常生活中,由外来语言和活跃的网络创造力所催生出来的流行语,也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被大众特别是青年人群所使用和传播。这种不同于本土文化孕育出来的流行语,在庞大而神秘的网络世界找到了它赖以生存的资源和空间,并潜移默化地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多种层面的影响。

此次调查研究主要采用的是问卷调查的方法,辅之以几个特具代表性的人员的访谈来收集资料。问卷调查采用纸质实地调查和网络问卷调查两种形式,以保证拥有充足的样本。研究对象分为两类:一类是在临海市生活学习的人们,另一类是随机网民。其中发放纸质调查问卷1000张,回收后有效的问卷数量为800张。还有在问卷星网站进行网上问卷调查,得到826位网民的填写,进行有效筛选后,确定其中的800份为有效问卷。

一、网民特征突出

(一)网民性别构成分析

在1600份问卷调查表中,经过统计发现,在网民的性别构成上,男性网民为46.34%,女性网民为53.66%。近十年來男性网民与女性网民的比例上来看,有着一个逐年靠近的趋势:男性网民的增长量减小,女性网民的增长量加大,男性网民与女性网民在数量上已经趋于相同。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今天,女性网民也逐渐“追赶”上来,男性成为网民主体的结构已经不再适合我们当前的论调。所以,在研究外来词网络流行语社会影响时,就不能再把男性作为主体,而要男性与女性共同研究。并且,女性对这类流行语的影响更加的大。因为这类流行语常常通过日剧、韩剧、外国流行歌曲等潮流文化进入到中国的网络世界中,而在这方面,相较于男性更加关注政治的特性,女性则更加关注这类娱乐事件。

(二)网民年龄构成分析

随着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和电脑的普及,网民的年龄构成在跨度上呈现出一种“延长”的趋势。我们在调查中发现,15岁以下的网民数量占到了17%,15至25岁占到44%,26至45岁也有31%,而45岁以上的网民也有8%。由此,中国网民的主体仍然呈现出一种年轻态的趋向,青少年是网络文化缔造大军中最为关键的一部分。年龄在15至25岁之间的青少年,拥有着极强的学习能力和模仿能力,而且他们大多数处于学生时代,拥有比较空余的时间来浏览网络中的各类信息,并且在人格方面大多都已经独立成长,拥有健全的思维和大胆的想象力。他们成为网络文化的主体也是一种必然。

(三)网民上网时长分析

依据最新调查数据,我们发现目前中国网民每周上网时长大约为21.7小时,也就是每天大概在3小时左右。而在我们的问卷调查数据中,每天上网时间在2小时以内的为23.17%,在3小时左右的为41.46%,在5小时以上的为35.7%。上网时长的增加所带来的最显著的一点,就是对外来文化最新动态的接触变得更加快速和更加多样。

网民们习惯于将生活中比较有意义,或者占幽默成分较多的语言发布到个人的微博等平台上。一个流行语的出现首先要有的就是关注度。只有人人都来关注它,才能成为流行语,“流行”一词也就是这个意思。而网络流行语,特别是外来词影响下的网络流行语,它建立在网民上网时长,也就是关注时长的相对扩长的情况下,那么它必然是经过所有网民中绝大多数人的认可才可以称其为流行语的。因此,上网时长的增加,实际上是给外来词影响下的网络流行语出现的机会大大增加了。

二、网民对外来词网络流行语的熟悉程度、使用情况

(一)网民对外来词构成的流行语的熟悉程度

我们向被接受问卷调查的人们出示了10个现下比较流行的“外来词构架下的汉语网络流行语”,结果得出的数据是认识明白0至2个的占1.22%,认识3至5个的占总数的9.76%,而认识6至8个的占24.39%,最后认识9至10个的占到了64.63%。从这组数据中,不难看出,这些在网络中比较流行的“外来词构架下的汉语网络流行语”的“知名度”在现实社会中也非常的高。一半以上的人都认识这十个流行语,并且在随后的访问中,我们发现人们不仅仅是看到过这些流行语,而且对它所表达的含义也非常清楚。

我们发现,这类网络流行语已经从网络的虚拟世界中走了出来,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类网络流行语不再是网络的虚拟世界中独有的存在了,网民们通过另一种最原始的方式:口耳相传,将它们“散布”到了中国各处。从网民们对外来词的熟悉程度,也可以从反方向看出外来文化和语言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之大,已经到了一个非常高的高度。这种熟悉是潜移默化的,并且它的传播具有二次叠加效应。网民们首先在网络上进行传播,然后通过网络的效应辐射到电视与报纸等媒体的传播上,继而影响到社会大众。这种传播有着“指数爆炸”般的速度,所以“外来词构架下的汉语网络流行语”不仅仅是对网民产生作用,而且对不是网民的社会大众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网民使用较多的外来网络流行语情况分析

目前,存在于网络中和流行于我们生活中的外来网络流行语的类型非常多,常见的有数字型、字母型、文字型和英汉结合型。在本次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这四种外来网络流行语的使用频率存在显著的差别。使用数字型较多的占总数的10.98%,使用字母型的则占到了13.41%,文字型成了最大的“赢家”,达到了60.98%,英汉结合型的使用频率也比较高,有14.63%。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数字型、字母型和英汉结合型的外来网络流行语在使用频率上相差不大,网民们最习惯使用的还是文字型的外来网络流行语,这不得不让我们想到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人的影响之深远。

适合中国人习惯的外来网络流行语才能进行迅速传播。而文字型的外来网络流行语一般都是既具备了外来词的意义和特色又蕴含着汉字的文化底蕴,这对于创造者来说难度是相当大的,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文字型的外来网络流行语才能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网络流行语。在这种转译中,体现了我国网民具有的先锋意识。但是,其他三种类型的外来网络流行语所占比例也比小,这在网民主体还是青年人群的中国社会,拥有很大的意义。这些不同类型的晚来网络流行语的出现和使用,预示着我们的青年人群在“开动脑筋”寻求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在全球化视野下,我们的社会生活日新月异,很多新奇事物都在短时间内出现,这使得我们的接受能力较以前相比大大提高,接受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但这并不意味着盲目与无思考。广大网民们正在用实际行动,对外来文化和外来词影响下的网络用语做出最直接也是最正确的回应。

三、外来词网络流行语流行原因

对于一些外来语言能够短时间内在网络上被汉语语族吸收并广泛流行开来的原因,是我们本次问卷调查的重点之一。数据显示,认为“好玩,体现娱乐趣味性”的人占74.39%,占调查的比例最大,“网络时代交际的客观需要”的占63.41%,过半数57.32%的人认为“精辟简洁,书写便捷”,接认为“网民的从众心理”、 “语言文化的交流沟通”的比重不相上下,均占45%左右,“迅速反映社会事件,易于表达民意”的有36.59%,其他占4.88%。

由上述数据分析可见,所罗列的这些具体每一项原因,均在35%以上,可知这些原因基本被调查对象所认可。大家普遍认同的是外来网络流行语自身具有娱乐、趣味性。这种内在的原因使其能够在网络中被接受并流行。前者属于内因是根本推动力,在网络中,存在着语言的借用与吸收现象,很多通过汉语拼音生成的网络流行语具有一定娱乐性质,这类外来词网络流行语反规范、反传统的,叛逆性,体现了多元文化彼此接触后的特点,使得不同的文化成分可能为对方所吸收、借用,从而成为独特的新文化,富有个性,娱乐趣味性十足。后者“网络时代交际的客观需要”应归为其外在客观环境的绝对作用力,开放自由的网络给以年轻人为主的网民群体提供了创造发挥的空间,为外来网络流行语的产生提供了必然和可能。这是外来网络流行语流行的重要社会基础。“精辟简洁,书写便捷”、“网民的从众心理”、“语言文化的交流沟通”、“迅速反映社会事件,易于表达民意”等属于主要作用力,外来词网络流行语自身的经济性以及社会文化心理原因为这类语言的蓬勃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外来词网络流行语发展问题

外来网络流行语的创造与传播,一方面满足了大众文化追求新颖、立意创新、张扬个性的需要,方便了网络环境下的交流与沟通;另一方面却干扰了大众特别是年轻一代的青少年们的语言学习,影响到了下一代的思想道德素养的提高,甚至对其健全人格的形成也带来极大的损害。由于外来网络流行语尚处于成长发展阶段,缺少相关的监督管理,其发展具有盲目性、自发性和不确定性,必然存在诸多不完善的环节,但我们不能就以此否定其存在的合理性,而应该代以积极的姿态对待外来网络流行语。就目前情况,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培养自律意识,提高媒介素养

作为网络民众之一,我们都有义务与责任使共处的网络环境健康有序发展。网民大众自身在平常使用过程中,应该充分认识到语言文字规范的重要性,领悟外来词语言规范应用的美妙,进一步能够自觉地在网络平台里使用规范的语言。各大媒介也因提高自身素养,强道德自律,严格监督出现在各自媒介范围内的不规范用语,严禁那些粗俗、无聊、低级的外来词网络用语进入。

(二)出台法律法规,实现有法可依

这一举措是外来词网络流行语文明的硬性保障。实践证明,出台法律法规势在必行,加快互联网管理外来词网络流行语的立法进程,是建构“外来词网络流行语文明工程”的现实需要。组织学者深入了解研究外来词网络流行语,探析网民的心理状态,以便对症下药,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网络用语,以制止网络交流当中的不文明、不道德,甚至是违法行为,促进网络语言朝着健康、文明、科学、规范的方向发展。

(三)建立相关机构,加强监督管理

国家建立了相关法律法规,与之相对应就应该建立相关的机构,来具体执行该项目。加强监督管理工作首先应该加强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宣传普及工作,其次,加强执行人员的强有力的监督管理能力。

(四)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鉴别能力

通过加大宣传健康的大众文化建设,可以帮助网民大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养成良好的生活和习惯,这样网民就会形成内在的防御力,对计算机互联网上的外来流行语诸方面加以鉴别,自觉抵制其不良的方面,促使网络流行语在网络中健康、积极地发展。

(五)开展校园活动,加强教育引导

营造健康、文明的上网氛围,对学生规范、文明使用网絡流行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这有赖于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学校管理者组织专业的教师通过网络平台把网络规范、网络价值观念及时传递给学生,同时因势利导,帮助他们提高判断信息、选择信息和文明使用外来词网络流行语的能力;充分发挥网络社团的作用,提供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作品和有关当代学生热点学习和专业的知识,引导在校学生吸取优秀文化成果,获得当前教育和学习信息,增强他们抵御不健康网络用语内容的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学校教育工作者要结合时代特色,利用网络简便、快捷等特点,搭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制定外来词网络流行用语在学生中健康使用的长效机制。

猜你喜欢

社会影响外来词网络流行语
基于语料库的清末民初日源外来词汉化研究
中国朝鲜语外来词词汇结构和使用考察
文化语言学视角下的汉韩外来词对比研究
语言生态学视角下汉语中日语外来词的借用演变
从莎士比亚笔下看文艺复兴时期的女性形象
浅析网络流行语及其对现代汉语发展的影响
退牧还草政策对牧区社会影响的人类学个案研究
网络流行语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浅谈当前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分析
网络流行语对大学思政教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