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脑卒中的临床救治体会

2013-04-29单胜刘敏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2013年9期
关键词:急性脑卒中临床治疗体会

单胜 刘敏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的临床救治体会。方法 2010年5月以来,我院共收治急性脑卒中患者120例,经过临床急诊与急救,患者均转危为安,搜集其临床救治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120例患者,经过积极的急诊急救,患者均转危为安,转入内科病房治疗。结论 急性脑卒中的院前急救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

【关键词】 急性脑卒中;临床治疗;体会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15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4924-02

脑卒中(Stroke)是脑中风的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叫脑血管意外,是指在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过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1].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2010年5月以来,我院共收治急性脑卒中患者120例,现就其临床救治资料进行总结分析,论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5月以来,我院共收治急性脑卒中患者120例,其中男100例,女20例,年龄45-65岁,平均年龄55岁。其中脑出血23例,脑梗死7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2例。有高血压病史者30例,糖尿病患者80例,慢支肺气肿患者10例。

1.2 临床表现 以猝然昏扑、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言蹇、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脑内出血所致的头痛通常突然发生,常伴有进展性局限性神经功能缺损、呕吐和意识障碍。发病前有头昏、眼花、疲乏等前驱症状者87例,运动中发病25例,静止中发病8例,头痛28例,其他7例。

1.3 辅助检查 临床上CT为主要急诊检查手段。主要CT表现为:脑出血:右侧基底节出血患者10例,左侧基底节出血患者10例,双侧基底节出血患者3例,主要为不规则形或圆形高密度,周围可见水肿带;脑梗塞:为脑实质内的多发圆形或不规则形点状低密度灶,边缘清晰;蛛网膜下腔出血:为脑溝内或脑池内密度增高,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

1.4 治疗

1.4.1 降压的治疗 颅内压增高造成的持续性高血压需要将颅内压而不是降血压 但间隔5分钟或以上两次测量舒张压均在140mmHg以上的急性脑卒中患者通常需要降压治疗,可持续静脉注射硝普钠,然后逐渐减量达到需要的水平。通常剂量是每分钟1-3ug/kg,降压的目标需要根据病史确定。对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压增高通常由脑积水所致,可采用脑室外引流治疗,逐渐降低压力。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早期治疗主要是为了预防和处理神经系统并发症,包括再出血、血管痉挛和脑缺血、脑积水以及癫痫发作,还包括处理多种并发症,如低钠血症等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和心肌损害以及神经源性肺水肿[2]。

1.4.2 脑梗塞的治疗 血塞通注射液,静脉注射200-400mg/d加入5%葡萄糖250ml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14d为一疗程。

2 结果

120例患者,经过积极的急诊急救,患者均转危为安,110例转入内科病房治疗,10例患者在急诊科救治完后,安全出院。

3 讨论

3.1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3] ①高血压病,无论是出血性中风还是缺血性中风,高血压是最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降压药、低盐饮食等将血压逐渐降至140/90mmHg以下;②糖尿病,通过控制饮食、降糖药,将血糖降至3.9-6.1mmol/L正常范围;③心脏疾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尤其防止心房颤动引起栓子脱落造成脑栓塞;④血脂代谢紊乱,极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最主要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是抗动脉硬化脂蛋白;⑤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TIA本身是缺血性中风分类的一个类型,也可以是脑梗塞的先兆或前区症状,应及时治疗;⑥吸烟与酗酒;⑦血液流变学紊乱,特别是全血黏度增加时脑血流量下降,其中红细胞比积增高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是缺血性中风的主要危险因;⑧肥胖,肥胖与超重均为缺血性中风的危险因素,与出血性中风无关;⑨年龄和性别,年龄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粥样硬化程度随年龄增高而增加。50岁以上随着年龄增加中风发病率亦有增加,但笔者发现青中年中风发病者亦有增加,不可忽视。一般来说女性中风发病率低于男性。

3.2 脑卒中的预兆头晕,特别是突然感到眩晕;肢体麻木,突然感到一侧面部或手脚麻木,有的为舌麻、唇麻;暂时性吐字不清或讲话不灵;肢体无力或活动不灵;与平时不同的头痛;不明原因突然跌倒或晕倒;短暂意识丧失或个性和智力的突然变化;全身明显乏力,肢体软弱无力;恶心呕吐或血压波动;双眼突感一时看不清眼前出现的事物。

3.3 脑卒中的预防 ①一级预防:如果某个体只存在上述危险因素一种或几种而没有脑血管的先兆或表现,我们把其中列为一级预防对象,即积极治疗存在的危险因素,同时定期监测其他危险因素的发生并采取针对性措施;②二级预防:个体已存在危险因素且已出现中风先兆如若暂短性脑缺血性发作,给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严重脑血管病发生,其为二级预防;③三级预防:对已患中风的病人,早期或超早期治疗,降低致残程度,清除或治疗危险因素预防其多发为三级预防。所谓早期治疗则指病人发病数小时后的急性期的治疗,所谓超早期治疗是指发病后数小时以内既实施的治疗,如对缺血性中风而言,发病后6小时以内即开始溶栓治疗,针对性治疗措施的介入愈早,治疗效果就愈好,病残程度就有可能愈低。

总之,通过院前急诊科的院前急诊与急救,120例患者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为并发症的预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由此可见,急性脑卒中的院前急救是挽救患者生命以及提高预后的关键。

参考文献[1] 王维治,主编.神经病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30.

[2] 常波,黄博亭,方坚玲,等.脑卒中留置尿管病人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1:168.

[3] 李爱军,李昌玲,张海玲.老年患者导尿致血尿原因分析及对策[J].鲁护理杂志,2008,14(3):119-120.

猜你喜欢

急性脑卒中临床治疗体会
浅谈如何做好办公室文秘工作
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的治疗及护理措施
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80例患者的观察与护理体会
慢性湿疹应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的临床分析
浅谈留级生的教育管理实践与体会
早期康复训练在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改善中的价值探讨
戏曲表演艺术给予我的启示
京剧舞美创作中形式感的运用
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进展述评
自我效能理论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