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
2013-04-29蔡书兰
蔡书兰
情感教育对学生的成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对促进学生的情感成长,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意义重大,语文更是一门充满情感氛围的学科。本文主要从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来探讨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
一、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古往今来,历代选官用人无不以文笔来考查一个人的能力水平。如今,语文教育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在课堂上实施情感教育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培养他们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知识与技能,进而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而在这个过程中,语文教师就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语文教师是情感教育的设计师,通过情感教育,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起到了促进作用。
俗话说,没有感情的教学是空白的教学。作为情感教育的主要实施者,语文教师要学会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因素,创设生动而又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氛围,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对所学课程的情感,引导他们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
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从而使教学顺利地进行,使学生更好地发展,为学生技能和知识的进一步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呢?下面,笔者重点探讨一下关于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情况。
二、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情况
语文教师对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担任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并起着主导作用。教师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相比其他学科,语文教师不仅是真善美的践行者,又是真善美的引导者,其广博的知识、审美能力、亲和力、情感世界甚至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学生。所以,语文教师应该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理论修养和专业素质,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
由于应试教育缺乏情感教育,缺少对情感教育的目标规划,而且初中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家长的依赖性减弱,自我意识有所增强,情感也发生了变化。学生对于书本上的一些内容是带有很大的反感情绪的。一些条条框框对学生的限制造成了初中生的作文一定程度上等同于“八股文”。《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而教师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注重升学率和考试分数,对学生严格要求,减少组织课堂讨论的次数,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团结、民主意识,使得师生关系紧张,缺乏对学生的情感教育,甚至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这样既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也不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所以,为了更好地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处在“我要学”的状态而不是“要我学”的状态。
在讲授教材时,要抓住教材的情感个性,巧设导语,以情击情,才能叩击心灵。如教授《乡愁》时,可以播放罗大佑的同名歌曲,让学生感受作者浓烈的思乡之情,让学生尽快进入课文角色,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时刻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状态,这样可以以良好的精神状态与健康的心理情绪去影响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起他们思想的共鸣。如在指导学生作文写作时,教师要寻找语言和情感的结合点,引导学生为情而动,实现写作训练与情感体验的和谐统一。教师在给学生命作文题目时,通过提供富有感情的情境,诱发学生抒发感想,让学生身临其境,有事可写。例如在写《有家真好》时,可以让学生描写自己家庭的温暖画面,也可适当地引导学生回忆——“家是温馨的港湾”,激起学生对家的热爱、对家人的关心。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情感教育,还要注意发挥创造性,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不拘泥于课堂知识;多参与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动手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健康地发展。
再者,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情感教育还要注意良好的师生关系。过去的教师给学生的印象是“老学究”“老古板”,这样,学生就会对教师产生厌恶和逆反心理,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在拒绝听讲的同时也就拒绝了对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用规范并且富有美感的语言教学,通过运用夸张、象征、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创设一种氛围,使学生能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情境,给学生以良好的印象、美的享受,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
另外,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还要有饱满的热情,这样才能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感情投入。教师就像一个强有力的磁场,用情感将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其情感要十分丰富,否则学生就不会有情感付出,也就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语文是一个工具学科,也是一个人文学科。语文教师要通过在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教学中,为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