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同患再生障碍性贫血2例报告
2013-04-29王景胜刘正君
王景胜 刘正君
【关键词】 母子同患再生障碍性贫血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10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4881-01
1 病例资料
病例1:患者X,女,69岁,农民,因稀便、食欲不振、恶心3天,头晕1天就诊我院。粪常规示:黄色粘液便,WBC3+,吞噬细胞:3-5个/HP,血常规WBC0.33,HB78g/L,RBC2.76,PLT3,N0.04%,L89.74%,E10.34%,Baso0.04%,RET0.0002,0.01%,门诊以三系减低收住院,查体:左侧颌下可触及一花生米大小肿大的韧淋巴结,触压痛明显,余各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腹部可见散在米粒大小的出血点,左下肢可见散在小片状瘀斑,无发热,无咳嗽、咳痰。肝肾功正常,肝炎抗体阴性,EB病毒及巨细胞病毒阴性。既往体健,无不良生活史。近两个月在正在装修的居室居住。骨髓涂片示:骨髓增生减低,粒系4%,红系偶见,成熟淋巴细胞89.5%,浆细胞4%,网状细胞1%,全片巨核细胞1个,血小板少见,可见非造血细胞团。骨髓活检示:骨髓增生极低下,脂肪细胞增生不明显,间质水肿,血窦扩张,造血细胞几乎消失,散在个别中晚幼阶段粒红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增多,全片未见巨核细胞,结合临床,符合重型再障。临床诊断为:重型再障。
病例2:患者Y,男,41岁,工人,因咽痛伴头痛及周身疼痛、发热4天就诊我院。血常规示WBC0.10,HB87g/L,RBC3.07,PLT1,N10%,L90%,RET0.0012,0.04%,门诊以三系减低收住院,查体:T38.2,伴畏寒,寒颤,贫血貌,脱发严重,四肢可见散在出血点及瘀斑,无恶心、呕吐、黑便。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肝肾功正常,肝炎抗体阴性,EB病毒及巨细胞病毒阴性。既往体健,无不良生活史。近两个月在正在装修的居室居住。骨髓涂片示:骨髓增生减低,成熟淋巴细胞90.5%,浆细胞6.5%,网状细胞2.5%,粒、红细胞偶见,全片未见巨核细胞,可见非造血细胞团。骨髓活检示:骨髓增生低下,骨小梁间造血细胞几乎消失,脂肪细胞增生不明显,仅见少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全片未见巨核细胞,结合病史,符合重型再障。临床诊断为:重型再障。
2 讨论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简称再障,是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引起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组造血干细胞疾病[1]。其临床表现与全血细胞减少的程度有关,主要为血红蛋白降低,进行性贫血,易感染、出血,肝、脾、淋巴结不肿大。根据患者的病情、血象、骨髓象及预后,又分为重型和非重型再障。它的发病机制至今不完全清楚,发病呈明显的异质性,往往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目前认为它是造血干细胞/造血微环境缺陷和免疫机制异常所致。
此病例患者为母子关系,同时发病,临床首发症状不同,但是血常规却非常相似,仔细询问病史发现二人都在正在装修的居室居住,考虑居室装修可能与二人的发病密切相关,遂请环境监测部门对二人的居室进行监测,结果显示,患者X的居室甲醛超标3倍,患者Y的居室甲醛超标6倍,由此推测甲醛可能是再障發生的重要因素,这与以往报道的氯霉素、杀虫剂、苯等化学物质一样是再障发生的重要致病因素。再者,调查家里其他有同样生活条件的人,目前未发现其他人的检测指标异常,这说明再障的发病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患者对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有文献报道[2],再障的病因除了有化学因素及遗传因素外,还有以下的生物因素:与多种病毒感染有关,如肝炎病毒、EB病毒等,物理因素:X线、放射性核素等电离辐射也会导致骨髓损伤,内分泌因素:如脑垂体功能减退症、妊娠并发再障。
此病例告诉我们再障的发生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告诫我们,在重视生活条件的同时,切记多关心环境的质量,尽量避免接触有毒的化学物质,远离电离辐射,为健康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张之南,沈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9-23.
[2] 张国平,冯莉娟.简明实验血液学[M].湖南: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20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