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学生学习行为的有效性
2013-04-29王小伟
王小伟
摘要:目前在初中的历史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不少的课堂教学方法呆板陈旧、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教学效果低微的现象。或表面、片面理解课改理念,致使课堂教学华而不实、热而乏效的状况。要全面呈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尽力改变低效或无效教学的状况,这不仅仅是学校、教师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学生发展的迫切需要。本论文研究源于课堂教学实践,又服务于课堂教学实践。有助于优化初中历史教师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有效的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和谐的发展。有效性课堂教学设计是在一定的课堂理念指引下的工作实践,提高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生;主体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建立良好学习常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之处。目前初初中生存在不适应历新课程的一面,主要体现在:历史概念基础差、学史无用论观点比较泛滥和缺乏学习历史方法。
1、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历史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卢梭说:“要尊重儿童,不要急于对他做出或好或坏的评判”。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只要学生能开口发言,主动回答,积极参与,教师就要多表扬、多鼓励、多肯定。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说话的机会与权力,想方设法让每位学生都动起来。只有学生真的动起来了,参与了,想学了,这样的学习行为必然是有效的。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目前已在历史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敢于表现自我、展示自我,个性得到了极大张扬,教学的有效性也得到了极大提高。如何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聂幼犁教授认为:“学生主体”的核心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如教学目标、认知逻辑、实施方式、处理方法是否充分考虑了学生情况,而不是某种形式。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条件,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不能包办学生的一切。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发展良好个性的空间,使学生在标准中有变化,在规范中有自由,一致中有特色,统一中含个性,这是提高教学有效性不可缺少的养料与气候。
3、让学生进行“有效交流”。
有效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理念,有效的交流不仅仅是学生对思维结果和思维过程的表达,它更是一种对话:多种观点的分享、沟通和理解,更是多种观点的分析、比较、归纳、批判和整合的互动过程,最终形成学生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因此有效交流就是让学生充分“说话”,尽可能给学生表达的机会,还要让学生表达不同的多样化的理解并相互启发,更要让学生之间相互沟通,在比较分析中寻找相对合理和最优的解答。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巧妙机智的点拨,能给学生指明思考问题的方向,提高交流的有效性。
3.1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
初中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情感是与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的一种比较复杂而又稳定的态度体验,情感教育包括道德感、理智感、美感三大类的教育。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初中历史学科的情感包括对历史文化的自豪感,爱国主义的情感,学习兴趣和审美情趣等内心体验。在历史教学中,要端正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形成乐观、宽容、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求真求实、创新的科学态度。价值观与人的需要、利益、兴趣、愿望密切相关,具有多样性和时代性,正确的价值观包括自律品格、自强不息、宽容、和谐观念、开放意识、崇尚生命、文化认同等,价值观的形成要经过接受、反映、提升和品格内化四个阶段。
3.2 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
科学精神包括科学价值观念、科学思想观念、科学行为准则以及科学道德与科学意志品质。“科学精神主要表现为科学的创造精神、求实精神、革新精神、自由精神和审美精神;创造精神是创造力的前提和保证。”江泽民同志曾说“科学精神的内涵很丰富,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主要可以通过对马克思、华盛顿、孙中山、邓小平、毛泽东、牛顿、爱因斯坦等中外历史人物的专题学习,逐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协作精神、奉献精神和求真务实人格、独立思考品质。
3.3 培养历史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历史意识是一种观念和方法,是跨越时空审视历史的思维。历史意识通过综合分析历史知识和复杂历史材料,把现在的一切事物看成是过去和未来的历史长河中的一部分。通过历史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形成一定的历史意识,例如民族意识、国家意识、政治意识、道德意识和以史为鉴的意识,这些历史意识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初中历史教学能培养学生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的精神和传统,历史教学,特别是本国史教学,可以通过本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及其对世界文明的贡献,让学生产生并强化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增强其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提高捍卫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的责任心。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人格教育蕴含着巨大的优势,我国有源远流长的人格教育历史,历史进程中隐含的应变哲理和历史人物的人格素材,能够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历史思维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稳定健全持续的人格。但初中历史教学中人格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历史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充分挖掘影响人格教育的因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结语:
在历史教学中占据中心位置的应该是学生。当今世界己充分认识到教育是学生的教育,课程是学生的课程,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才能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自学能力。尊重学生的经验、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师要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指导者。教学有效性研究还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作为第一线的教师,所要做的就是把许多优秀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能够真正用于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课堂中得到实惠,收到实效。并且还要把课堂中的实际经验与理论结合起来,还原成文字,让更多的在教育岗位上的工作的老师能够借鉴,并在教学中受到启示。
参考文献:
[l] :赵亚夫著:5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6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第一版。
[2] 余文森著:5有效教学十讲6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0第一版。
[3] 何成刚、夏辉辉、张汉林、彭禹等著:5历史教学设计6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n第一版。
[4] (美)JaniceSkowron著5教师备课指南6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