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英译底本的选择与文化翻译策略
2013-04-29王庆庆
王庆庆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道德经》英译过程中底本的选择、适用的策略和方法,提出在把《道德经》翻译成英语时,应采用深度翻译策略,再现源文本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道德经;深度翻译;文化内涵
1.引言
《道德经》是影响中华民族2500年的道家开山之作,也是中国传统典籍的经典之作。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物,既是道家哲学思想的体现,也是中国文化的精华所在。其影响之深远不仅对于中国文化,对于世界各国的宗教、哲学、艺术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受到西方思想家的重视,已成为世界哲学宝典之一。当前,世界性的“老子热”正是老子道德文化真理的现实再现。因此,翻译界对为什么要翻译典籍达成共识之后,产生争议较多的则是《道德经》英译版本的选择和翻译策略问题。笔者认为,在进行《道德经》英译的时候,应当选择最接近原著本来面貌的文本为底本,采用深度翻译策略,在传递原文书面意义和语言形式的同时,来再现原文文本的作品风格和文化内涵。
2. 选择《道德经》英译底本应遵循的原则
编辑出版有多个不同文本的古代文献,应当选择最接近原著原来面貌、最少受到后人篡改的文本作为底本,这是版本学最基本的一条原则。翻译古代文献,也应当遵循同一原则。因为在某种意义上,译者同时也是编者,面对不同的文本或同一文本的不同释读,必须作出自己的选择。世传《道德经》版本繁多,流传较广,其中影响较大的是王弼本和河上公本这两个注本的传本,世传本经过多次传抄、刻印,在不同程度上失去了祖本的原貌,导致世传本中多解、难解和无解之处比比皆是;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道德经》甲乙两种抄本出版后,海内外掀起了一阵《道德经》研究热潮。帛书本《道德经》与世传本相比较并没有根本的不同。帛书本《道德经》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与世传本相比,它更加严格地恪守语法规则,保留了许多语法虚词,这些虚词为《道德经》的解读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解决了前人在校释时解决不了的一些难题;之后,《道德经》研究进入了相对稳定期。然而,1993年考古学家在湖北荆门郭店1号楚墓出土的竹简《道德经》又在世界上引起了巨大轰动,掀起了一阵研究热潮。竹简本与世传本和帛书本相比,在内容篇幅、篇章结构和用字方面都存在着重大差异。虽然竹简本是《道德经》现存最早的版本,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但是内容却远不如帛书本丰富,不可取代帛书《老子》。因此,笔者认为应该以帛书本作为现代注释本的底本或译本的源本,同时,就帛书本和竹简本两个版本的重叠部分而言,应该将更古老的竹简本作为源本,订正帛书本中的讹误,才符合版本学的基本原则。
3. 文化翻译策略
语言和文化关系密切,语言是特定社会文化的产物,其中必然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和文化传播的媒介首先体现在语言作品的内容上,如中国传统典籍《道德经》记录着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哲学著作。
翻译通常被看做是跨语言的活动,即将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意义用另外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笔者认为翻译不是单纯的语言转换,而是文化之间的交流。
美国翻译理论家奎姆·阿皮尔(Kwame Anthony Appiah)提出了“深度翻译”的理论。所谓“深度翻译”是指一种学术翻译,即通过注释将文本置于丰富的文化和语言环境中,使源语文化的特征得以保留。作为一种翻译方法,深度翻译在认识文化差异的基础上,通过列举各种注释,帮助的语读者更好地理解源语文化,树立文化差异意识。
笔者以英国汉学家亚瑟·威利(Arthur Waley)的英译本为例,分析深度翻译方法的应用。为了能更好的理解《道德经》原文及英文译文,笔者选取了梁海明《老子》的中文译文以供参考。笔者对于英译文本的研究主要从数字方面进行分析。因为在《道德经》中,老子多处使用数字,这些数字不仅仅是简单的数量关系,其中还隐含着古老的中国文化内涵。
· 数字“五”的翻译
原: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第十二章)
梁: 五彩缤纷令人眼花缭乱,五味杂乱让人胃口败坏,五音纷杂让人听觉失灵。
Waley: The five colors confuse the eye. The five sounds dull the ear. The five tastes spoil the palate.
中国读者在阅读此译本时能够明白这三个“五”的所指,但是不了解中国古典文化的西方读者看了这个翻译会困惑不解,不知道“five colors” ,“five sounds”,“five tastes” 是指哪五种颜色?哪五种音符?哪五种味道呢?在中国古典文化中,“五色”指青、黄、赤、白、黑;“五音”指中国古代音乐中的五个音阶(宫、商、角、徵、羽);“五味”指酸、甘、苦、辛、咸。为了突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使西方读者能更深入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数字魅力,笔者认为应在此处对这三个“五”进行进一步的解释“The five colors refer to blue, yellow,red,white and black. The five sounds mean Gong,Shang,Jiao,Zhi and Yu. And the five tastes are sourness,sweetness,bitterness,spiciness and saltiness.”
例 2. 数字“六”的翻译
原:六亲不和,有孝慈。(第十八章)
梁:父子、兄弟、夫妇之间不和睦,于是才会提倡孝慈。
Waley: It was when the six near ones were no longer at peace that there was talk of “dutiful sons”.(“the six near ones” refer to father, son, elderly brother, younger brother, husband and wife)
在中国人的家庭伦理关系中“六亲”是表示家庭成员及其关系,指父、子、兄、弟、夫、妇。东方看重家庭人伦,中国人的家庭伦理关系在整个社会关系中居于重要地位;西方注重个人主义,西方的家庭伦理关系比较简单。如果没有此注释,西方读者看到此处会感到费解。Waley的注解让西方读者一目了然,在领悟这句话含义的同时能积极引导西方读者进一步了解中国古典文化。
例3. 数字“一”、“二”、“三”的翻译
原: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第四十二章)
梁: 道产生原初混沌的元气,这原初元气生出天和地,天地生出阴气和阳气及和气,和气生出千差万别的物质。
Waley: Tao gave birth to the One; the One gave birth successively to two things, three things, up to ten thousand.
此处,Waley译出了字面意义,把“一”、“二”、“三”译为简单的数字,并没有体现出《道德经》的哲学内涵。本句中的“一”、“二”并非通常所说的数字,在道学中有特指意义。“一”可以理解为道是天地未分时的原初混沌的元气; “二”的含义是“阴和阳”。译者若能以注解的形式对其加以阐释,其间的文化内涵才能被西方读者领略。这句话不妨译作:Tao gave birth to the One — the source of everything in the world; the One gave birth successively to two things — yin and yang, then another new things, up to all things of the world.
数字在中西方传统文化中有很重要的地位。通过以上数字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在翻译方面采用深度翻译的策略,能将原语中的文化内涵表现出来,很好的达到文化交流传播的目的,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
5. 结语
面对一部有多个不同版本的典籍作品时,译者的责任不仅仅是翻译,他还必须在校勘方面下功夫。译者须对不同版本进行比较,选择最早、最接近原著本来面貌的版本作为源本。源本一旦选定,译者在进行《道德经》翻译时,应采用深度翻译策略,将翻译文本置于丰富的文化和语言环境中,引导西方读者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古典文化,忠实传递中国文化的意、韵、味。
来稿属于基金项目成果,项目名称:从英译《道德经》看典籍翻译的文化传真和应采取的翻译策略,项目编号:2011YF071.
参考文献:
[1] Appiah, K. A. Thick Translation [A]. In Lawrence Venuti (ed.), Translation Studies Reader [C]. London: Routledge, 2000
[2] 老子著.Arthur Waley 译.道德经 [M] .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
[3] 梁海明. 《老子》[M]. 沈阳: 辽宁民族出版社, 1996
[4] 谢建平. 文化翻译与文化 “传真”. [J]. 中国翻译, 2001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