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数学教育的几点思考
2013-04-29张盼盼
张盼盼
摘要:本文结合作者几年的小学数学教育经历,阐述了几点对小学数学教育的几点思考,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方式方面提供了一些借鉴。
关键字:小学教育;创新教育;教学方式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而要真正做好,则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琢磨,下文是笔者结合几年的教育经验对小学数学教育的几点思考。
一、培养师生感情,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爱是教育的工具和媒介,对孩子们的信任是教育成功的保障,对学生的教育不仅仅是单向的机械的灌输知识,实践证明:教师对学生学习、生活诸方面无微不至的关怀,能在师生间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桥梁。学生会潜移默化的学习爱护自己的老师的行为,尤其是人生观与价值观尚未形成的小学生。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给予足够的情感呵护,唤起学生对所学课程的情感。我自始至终坚信,知识的教育远远没有让学生形成一个正确的人生观重要,因此 , 我处处关心尊重、信任、理解和热爱每个学生。帮助学困生树自信心,从而形成 师生间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人格碰撞的和谐师生关系。
欣赏是一种肯定,一种激励,一种引导,能够让学生更健康快乐的成长。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经常会对学生说“你最近进步很大,继续努力”“字写得真漂亮”“这道题的解法很新颖”等,朴实平和的语言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和对数学的喜爱。
二、运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培养学生思维方式
数学教育相对而言是一个抽象的活动,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让学生接受。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将学习的内容应用到实践中。当学生们发现他们学习的知识能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成就感会油然而生,必然会让他们投入大量的精力。例如在学习圆的周长的时候,我会以硬币或者足球为例,让他们计算周长,待他们用学习的公式计算出圆的周长以后,再让他们用卷尺测量下实际周长进行验证,当发现实际的周长和理论计算出的周长吻合时,同学们往往表现出一种兴奋,这种兴奋会让他们意识到数学的实际价值,有利于他们日后的学习。再比如,有一次在课堂上我讲了数学王子高斯的故事,说他可以在一分钟内就能算出1-100相加的和,同学们都非常好奇,于是我就让他们自己试试在多长时间内能计算出结果,说完同学们就拿起笔纷纷计算,当同学们用了将近半个小时计算出结果后,我一方面对学生的实际运算能力进行肯定,同时又教育学生以后遇事先思考,看看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解决同样的问题,这种思维方式不仅仅对他们学习有帮助,同时也会有益于他们以后得生活。
三、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开放学生双手[1]
儿童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水平,动手操作不仅符合他们的年龄特征,而且符合他们的思维发展特点。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的手、眼、脑等协同发展,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经常会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例如,学习长方体体积和表面积的时候,我会让同学们自己用纸做个长方体,通过对长方体进行不同方式的组合例如拆掉一个面、两个长方体粘在一起,长方体展开等分别计算表面积和体积。以后的考试,我出了一道比较难的长方体题目,但是80%的学生计算出了结果,由此可以看出实际的动手能力开放了学生的思维。
四、建立良好的竞争学习氛围[2]
小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都想让教师和家长看到自己的进步。如果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获得的点滴进步能及时地获得教师和家长的表扬和鼓励。那么就会让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状态,促进学生不断取得进步。教师要善于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建立良好的竞争机制,让全班学生形成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
这样会让好学生努力学习保持自己的优势,同时差生在好生的帮助下也会逐渐提高学习成绩。我在教学实践中将全班分为几组,每半个月进行一次比拼,评出最优小组和进步最快小组,用小红花和五角星模式对各小组的优缺点进行评价,从而让他们保持进取心。在这种机制下,我发现同学们对数学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每个人都不想拖小组的后腿,每个人都在为提高小组的平均分而努力。竞争是任何外力都不能取代的动力,良好的竞争机制要远比苦苦婆心的劝说有效的多。在此,我必须强调这种一种互帮互助的,和谐的竞争机制,其最终目的是让全班同学取得进步,而不是保守和敌视的竞争。
五、学生心理素质的锤炼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发现有一部分学生虽然平时测验成绩很好,但一到非常重要的考试就发挥失常,出乎意料。学生心理素质的锤炼要从小抓起,一旦形成就很难再改变,为了增强学生的心里素质,在平时的实践过程中,我经常会出稍微有难度的题目,让同学们在规定的时间内比如十分钟、十五分钟完成,模拟在考试过程中遇到难题的情景,告诉学生们遇到难题应如何思考。一段时间下来,我发现学生们解决难题的能力明显提高,在遇到困难时不再一味着急,而是有根据的判断、推理、思考问题。另外,学生心理的锤炼要有度,要做到深浅有度,符合学生的心理水平,一旦超过这个度,学生可能会对学习产生厌恶感,至于这个度是什么,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多观察注意总结。
总之,让数学课堂妙趣横生,让学生从抽象枯燥的学习中解脱出来是每位教师的目标,也是“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这一教学理念的重要研究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总结,形成符合学生特点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真心付出,才会得到学生的喜爱。
参考文献:
[1] 于锦江.数学课程标准,小学教育,2009.
[2] 张济。小学数学创新设计。教学创新,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