髓内星形细胞瘤的MRI分析
2013-04-29李彦明
李彦明
【摘要】 目的 探讨髓内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20例髓内星形细胞瘤的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表现。结果 20例患者中成人7例,儿童13例;肿瘤位于颈段脊髓者7例,位于胸段脊髓者5例,位于颈胸段脊髓者8例。肿瘤实性部分在T1WI上呈等或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肿瘤与正常脊髓分界不清,部分肿瘤伴出血、坏死、囊变。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明显强化者13例;早期不强化,延迟期明显强化者5例;不强化者2例。结论 髓内星形细胞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及化验室检查,MRI对髓内星形细胞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關键词】 髓内星形细胞瘤;磁共振成像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07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4853-02
髓内星形细胞瘤可发生在脊髓的任何部位,以脊髓上段常见,多见于儿童。星形细胞瘤生长极其缓慢,早期缺乏神经方面的症状和体征,晚期表现为神经功能障碍。笔者收集20例髓内星形细胞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提高对本病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7月——2012年9月间20例髓内星形细胞瘤患者资料,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13-56岁,平均年龄31.35岁,其中20岁以下者6例。术前病程3个月到2年。临床症状主要为疼痛和感觉异常,双下肢无力伴持续加重。
1.2 MRI检查方法 MRI检查采用SIEMENS AVANTO 1.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平扫常规行T1WI、T2WI矢状位及T2WI轴位扫描,采用TSE T1WI(TR/TE:640ms/11ms),TSE T2WI(TR/TE:3000ms/110ms)Matrix240×320,Fov280×280,NEX2次。扫描层厚4mm,层间隔0.4mm。增强扫描经肘静脉快速注射钆噴替酸葡甲胺(Gd-DTPA),对比剂总量为0.1mmol/kg体重,行T1WI抑脂轴位、矢状位及冠状位扫描。
1.3 图像分析 在平扫及增强扫描MRI图像上观察肿瘤部位、范围、形态、大小、信号、周围水肿、强化方式,以及有无脊髓空洞、坏死、囊变、出血。
2 结果
2.1 手术病理结果 肿瘤行全切者5例,次全切者11例,减压者4例。其中16例为I-II级星形细胞瘤,4例为III-IV级星形细胞瘤。20例患者中病变单纯累及颈髓者7例,占35%;单纯累及胸髓者5例,占25%;同时累及颈胸段脊髓者8例,占40%。
2.2 影像结果 ①平扫受累脊髓弥漫增粗,病灶边界欠清,大部分肿瘤实性部分在T1WI上呈等或低信号,部分呈高低混杂信号,在T2WI上呈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并可清楚显示肿瘤边界者13例,其中2例肿瘤实性部分在T1WI上呈高低混杂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提示有瘤内出血,其中7例在病灶头端或尾端可见脊髓空洞形成,其中2例增强检查时可见不强化坏死囊变区。②平扫受累脊髓外形变化不大和轻度膨大,病灶较小,边界较清,在T1WI上呈等或低信号,在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早期强化不明显,延迟期明显强化者5例,其中1例尾端伴脊髓空洞形成,肿瘤无坏死囊变区。3平扫受累脊髓增粗,肿瘤局限,在T1WI上呈等或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增强检查,肿瘤不强化者2例,不伴脊髓空洞形成,肿瘤无坏死囊变区。
3 讨论
星形细胞瘤约占髓内肿瘤的40%,多数为低度恶性纤维型星形细胞瘤。发病部位以颈、胸段最多见,较少累及马尾和终丝。肿瘤恶性程度的高低与病变范围的大小不成正比。颈胸段髓内肿瘤出现症状早、症状重,患者就诊时肿瘤常较小,脊髓在外形上变化不大和轻度膨大[1]。本组病例病理结果16例为I-II级星形细胞瘤,与文献报道一致。多数肿瘤沿脊髓纵轴发展,往往累及多个脊髓节段,脊髓明显增粗,表面可有粗大迂曲的血管,肿瘤与正常脊髓的分界不清,上下两端常呈梭形,常见偏心性、小而不规则的瘤内囊变,部分肿瘤的头端或尾端可合并脊髓空洞。少数肿瘤伴瘤内出血。临床上多见于儿童,无明显性别差异。
本组病例中,肿瘤的实行部分在行增强检查时,明显强化者13例,比较典型,有一定的特征性。早期不强化,延迟期明显强化者5例,均为I-II级星形细胞瘤,分析可能是由于低度恶性肿瘤其血脑屏障较完整的缘故。不强化者2例,考虑为肿瘤分化甚好或肿瘤全部坏死所致。
鉴别诊断:髓内星形细胞瘤应与室管膜瘤、脊髓多发性硬化,相鉴别。星形细胞瘤和室管膜瘤甚难鉴别,平扫时两者缺乏各自的特征性表现。增强扫描有一定的鉴别价值。限于脊髓中央管周围或位于圆锥、终丝的肿瘤,以室管膜瘤为多。不发生异常对比增强的髓内肿瘤以星形细胞瘤为多。多个小灶性增强的肿瘤,室管膜瘤往往呈跳跃性,星形细胞瘤常常表现为连续性。若同时合并有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室管膜瘤可能性大。[2]星形细胞瘤多见于儿童,较少累及马尾和终丝,累及范围较大,伴发囊肿的机会较少。室管膜瘤较小,呈边界清楚的结节状,并伴发广泛的囊肿。星形细胞瘤与脊髓多发性硬化鉴别困难,脊髓多发性硬化在急性期亦可表现为脊髓增粗,信号减低,但其信号均匀一致,周围常有正常脊髓组织环绕,占位效应不明显,晚期常出现脊髓萎缩。[3]
磁共振成像对髓内星形细胞瘤的定位和定性具有重要的价值。通过结合文献学习探讨髓内星形细胞瘤在MRI中的影像表现,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白人驹.医学影像诊断学.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2] 彭靖.脊髓室管膜瘤与星形细胞瘤的MR影像学表现.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2001,24(6):331-334
[3] 沈天真,陈星荣.神经影像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