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3-04-29赖荣华
赖荣华
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只注重知识的讲解、解题技法的传授,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忽略了学生未来发展的需求。当前,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创新教育理念已经融入到了数学教学中,并成为了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内容。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谈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采取有效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当从应试教育的教学理念中转变出来,在继承传统教学中的优秀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将学生放在教学中心的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数学教师要认识到“授之以渔”的道理,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数学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学生掌握了方法就会积极探索、主动参与、主动思考,就为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其次,教师要摒弃传统的评价方式,不能仅用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水平,要考虑学生多方面的表现,对学生做出公正的评价,这样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再次,教师要与学生真诚相待,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这样学生就会把老师当做学习伙伴和朋友,就会大胆质疑、勇敢发言,甚至会对教师的某些观点提出质疑,这表明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创新意识。
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重视和鼓励他们的创新行为。首先,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意识。比如,教师可以借助一些需要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如银行的活期、定期的利率不同,存款所得的利息计算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造提问的机会,引导他们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他们逐步消除害怕提问的情绪。其次,数学教师要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一般情况下,学生的提问是从模仿开始的,这就要求教师做好示范,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告诉学生提问的方法。在学生提出一个具体的数学问题后,教师不仅要给出合理的答案,还要引导学生从“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等层面提出问题,使学生掌握层层深入的提问方法。如在讲完角的基本知识后,可以给学生设计以下问题:平角与周角应如何表述?直线是平角吗?射线是周角吗?直线和平角,射线和周角关系应如何叙述?等等。再次,数学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提问做出回应。学生有了质疑的勇气,就可能在学习中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不打击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教师要及时准确地为学生解答。这一过程中,给出学生答案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而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学习、积极探索、互相讨论交流,提出有创意的想法。总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他们谈论和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充分发挥他们的创新才能。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师在为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发散思维等,诱发他们学习的灵感,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首先,数学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在观察之前,教师要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学生观察时要及时给予引导。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技术,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还能为他们提供丰富的素材,使他们对数学问题有更细致、深入的观察和认知。其次,教师要注重培养想象力。想象是学生创新的源泉之一,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展开合理地想象,培养自己的创造思维。再次,数学教师要注意培养初中生的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指从同一来源材料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一题多思、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最后,教师要注重诱发学生的学习灵感。灵感是学生基于扎实的基础知识,通过不断积累产生的具有新意和创造性的想法,它的产生往往伴随着创新和突破。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注意诱发学生的学习灵感,进而促进他们创新能力的形成。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课堂中进行创新教学,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采取有效方法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样有助于学生轻松地学习数学知识,培养良好的数学素养。希望通过我们广大教师的努力能让学生的创新之花在初中数学这块土地上结出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