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理念下的生生对话及其策略

2013-04-29贾继鹏

东方青年·教师 2013年9期
关键词:生生人本师生

贾继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生生对话虽然与人本对话、师生对话共同构成一种新的教学形式,但毕竟它的意义与作用和前二者还是有些不同,它在学生之间以文本为出发点所引发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要比人本对话、师生对话的影响大得多,彼此之间在对话过程中更易建立合作、沟通、竞争的关系。因为它是至真至诚的交流,也是最有效的最接近学生心灵的交流,往往比讲解易懂得多、亲切得多、深刻得多,对于落实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和亲身体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索,深入具体地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有着根本性的意义。

一、生生对话的意义

如果说人本对话是对话教学的核心,师生对话是对话教学的重点,那么生生对话就是对话教学的根本。因为“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只有通过自己的切身体验、合作、对话等学习方式,学生才能真正完成知识意义的建构。”人本对话、师生对话的内容,最后都要通过学生自己内化,转变为自我精神的一部分。对话教学虽然是从文本解读开始的,但又不局限于对知识的解读,而应更多地进行精神的交流,使其获得灵魂的感悟、人格的形成。

1、 生生对话的心理意义

生生对话是个体文本解读基础上合作解读文本的交流,是人本对话的深入,是师生对话的延伸,因为在“活动过程中,个体的经验只有在与他人合作交流时,才能建构新的意义。”这个建构新的意义的过程,同时也是引起、促成同伴参与对话的过程,也就是说,对话的过程是生生主体间在经验共享基础上中互相造就的过程,学生正是在激烈的对话过程中发展语言,增强思维的,就如一个平时说话口吃的人,吵起架来毫不含乎。是生生对话的过程促进了生生对话的发展的。所以,生生对话是建立一种“场”,即创设一种对话情境,学生会在情境中产生思考、交流的需要,从而促进参与各方在其中研讨、争论,达到汲取文本精华,抒发自己见解,形成一致感受,欣赏同伴才能,展示自我风采的教学目的。

2、生生对话的思维意义

语文教学以学生为本,就要以发展学生语言、训练学生思维能力为本,因为发展语言,发展思维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生生对话正是为学习个体建立一个发展语言、发展思维的平台,来满足学生与同伴交换思想、沟通心灵、交流情感等需要。学生在合作交流的氛围中有机会倾听同学们的思路,进行质疑、思辨、解除困惑,从而更清楚地理顺自己的思路,组织自己的语言,建立自己的自信,调节自己的情绪。在合作交流过程中,生生之间经过各个方面的碰撞,往往会撞击思维的火花,思维方式得到优化,语言表达得到改善,思想感受得到加深。

二、生生对话的作用

生生对话是在人本对话、师生对话基础上比较彻底地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其作用主要表现在:

1、将人本对话、师生对话延续开来

即是对于人本对话中产生的“独到见解”,经过师生对话的引领之后,再经过生生对话进行碰撞、补充和修正,使之成为具有社会共性的独到见解,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倾听、交流、协作、分享,增强合作意识和提高交往技能,在此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表达观点,质疑不同见解,使得对文本解读、师生对话中所呈现出来的知识与精神得到分解、强化、扬弃或加强。

2、在对话中将精神性格展现出来

在生生对话活动中,并不是每一回合都要探讨出解读文本的共同结果,而更多的时候却是“各说有理”。因为对文本的解读往往都是从自身情感性格出发来感受的,虽然说的都是同一件事情,但其感受的侧重点却不尽相同。彼此之间虽然没有就文本解读达成共识,但在对话过程中却大大地发挥了自己的心力,并且产生了相互欣赏、相互激励、相互配合的沟通效果,在对话过程中显现了自己的精神性格和智慧。

三、生生对话教学的现状分析

由于对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对话教学研究的笼统性,导致了生生对话实践与研究的忽视或误解,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

1、生生对话必须有一个结果

不可否认,生生对话往往是在教师引导下围绕某个问题展开的,通过生生对话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学生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产生思维的碰撞和交融,来共同探讨,共同发展的。但是,有些情况下,探讨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探讨的“过程”,在生生对话过程中,学生正是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情感的。正是生生对话实现了学生之间交流思想,沟通情感,形成性格,确立世界观的成长过程。因为年龄相仿、地位相同、智力和经验阅历相近的学生,在对话交流中,更易于产生情感和思维的交融。

2、缺乏生生对话的需要和动机

让学生有一种对话的冲动,就必须关注学生自主阅读时产生的阅读期待,也就是说要关注学生在阅读文本获得的,渴望与同伴进行交流和探讨的心理需要。遗憾的是,教学大多停留在文本解读上,未能把“教学”上升到“教育”的层面上来,表现在最重要的审美内化方面做得远远不够。因此有必要将相对比较集中的疑问、感受和或话题作为生生对话核心主题,让学生在对话中努力使自身的感受和见解得到支持和肯定,在生生对话场中激发同伴形成强烈的倾听或表达的需要和动机,而这种强烈的需要和动机正是学生积极对话的良好心理基础,也是学生自主研讨感受的动力,有了这个基础,有了一种动力,学生会自觉不自觉地在课后持续这种研讨活动,教学由此而延伸到了课外。

四、生生对话的策略

从以上生生对话的意义、作用的分析阐述中可以看到,生生对话与人本对话、师生对话的联系和区别,并针对某些对生生对话这个教学方式的困惑和误解,提出以下生生对话的几个策略:

1、合作学习中进行生生对话

合作学习是生生对话的常见方式,有效的生生对话是人本对话的深入,是师生对话的延伸,是师生对话“一石激起千层浪”之后,放手让学生学生合作交流的过程。在要求上,不仅要阐明观点,说明依据,还应适当交代思考的过程与方法;在组织上,要多方参与对话,让学生有一定的思考问题、组织语言、酝酿情绪的时机;在个体上,要增强自信、激发欲望、调整思维、修正观点,甚至矫正自己的世界观等等。在这个阶段,教师的角色是欣赏者、鼓动者和扶持者,不主动参与其中,但又不是脱离其中,相机进行必要的提示、引领、矫正等。

2、问题探讨中进行生生对话

对于人本对话中产生的“独到见解”以及师生对话中的交流互补式对话、拓展深化式对话、发散吸收式对话中的问题进一步交流,使之碰撞、补充和修正,成为具有社会共性的独到见解。(见《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对话及其策略》《教育与探索》2009年第1期)这是与人本对话、师生对话密切相联、不可分割的,如果生生对话完全脱离了文本,远离了师生对话的引导,那么,生生对话就失去了课堂教学的意义而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交往对话。生生对话正是在教师启发下围绕文本自主学习,通过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思维的碰撞和交融,来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情感、共享语文世界的精彩与美妙过程,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学会倾听、学会接受、学会欣赏,从而实现知识、能力和情感的交流。

3、角色扮演中进行生生对话

生生对话的主体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这种内在的东西可通过角色的扮演而展示出来,如靳家彦老师在讲《有这样一个小山村》,让学生感悟小山村“什么都没有了”时,让学生扮演“村长”“村民”“记者”等,学生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深刻领悟了“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家园”这一思想内涵。生生对话由此展开,各自性格精神在对话中展示,形成和发展了。

综上所述,生生对话,是基于共同的对话主题而进行的探索与交流,意味着所有学生的积极学习和参与。虽然就目前我们所能接触到的课堂教学案例来看,理想的生生对话并不多见,在很多情况下,最为精彩的生生对话才刚刚开始,就因为下课时间到或其它原因而不得不终止;但是,从一些名师的教学中,从大家展示的精彩片断中我们欣喜地看到,生生对话作为与人本对话、师生对话共同构成一种新的教学形式的最后精彩正在逐步显现出来。让我们在研究中实践,更在实践中进行研究,共同促进新课程理念的具体落实吧!

猜你喜欢

生生人本师生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中西思想差异的根源:超越性与生生之德
人本计算
刘善良
《周易》经、传中“时”之思想探赜
谈人本理念在新闻采写中的体现
对古琴音乐审美的人本思考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项目的人本管理模式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