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词典视角下汉语成语的翻译论略

2013-04-29孙营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3年9期

孙营

摘要:汉语博大精深且趣味无穷,因其具有准确性、简洁性、逻辑性、音乐美、语言美等特点而最有魅力。随着对外文化传播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如何让外国人学到地道的汉语成语,本文从词典的视角对汉语成语的翻译进行研究,主要介绍了汉语成语的特点、翻译特点及翻译词典的现状等等。

关键词:词典视角 汉语成语 英译对比

一、汉语成语的特点

近日,一些四字格式的词被冠以“成语”之名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介层出不穷。“不明觉厉、十动然拒、男默女泪、累觉不爱、喜大普奔……”这些貌似成语的网络新词不免令人莞尔一笑。成语是汉语中相沿习用的一些固定词组或短语,它能独立表意,意义又往往隐含在字面中,而不限于字面;成语大多来源于我国古代寓言、历史典故和古诗文;成语结构紧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抽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具有结构的凝固性特征。从这些特征来看,这些网络新词既谈不上什么寓意也没有文化内涵,与成语相去甚远。汉语成语的特点如下:

一是源远流长。汉语成语都有一定来源,有文字记载或文学作品可查,比如日常生活中常用到的“打草惊蛇”便有证可考。“打草惊蛇”出自唐朝段成式所撰的《酉阳杂俎》:当涂县令王鲁有贪污行为,后来有人在他面前控告他的主簿接受贿赂,状子上列举的罪行和他自己的违法行为很相似。他边看状子边打战栗,看完状子后不由自主写到“汝虽打草,吾已惊蛇”。其意思是你虽然打的是地上的草,但我已经像伏在草丛里的蛇受到惊吓一样。“打草惊蛇”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行动不缜密,反使对方有所戒备,一直被人们沿用至今。

二是结构稳定。结构稳定是指成语的结构成分和结构关系没有随意更改或变动。成语在使用中逐渐成为了约定俗成的产物,若随意变更则会造成语义及使用的混乱。成语大多为四字格,用法精炼,例如铁证如山、心急如焚、胆小如鼠、引狼入室、料事如神、挥金如土等等。从结构成分上看,不能随意更改或删减。比如说,不能把“欢天喜地”改为“欢天笑地”,也不能把“患得患失”减为“患得失”。从结构关系上看,也不能随意变动或换用。例如,“愚公移山”是主谓关系,不能把“愚公移山”改成“移山愚公”,因为结构关系是固定不变的。

三是意义深刻。成语的意义跟词的意义一样,并非简单的各成分的意义相加,而是要用整体去表达某种意义,因此要透过字面去领悟成语内涵的深刻意义。例如,“高山流水”并非指高山上的流水,而是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此成语出自《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再如,出自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之手的“胸有成竹”也非指肚子里有现成的竹子,而是指比喻事前熟练有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四是故事性强。众所周知,汉语成语具有极强的故事性,很多给人智慧、教人成长的故事浓缩于四字格中,有些成语源自历史故事,有些成语源自寓言故事,还有成语源自经典名著。例如 “完璧归赵”,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曰:“臣愿奉璧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后比喻把原物完好无损地归还本人。再如“杯弓蛇影”,出自房玄龄的纪传体晋代史《晋书·乐光传》:“乐广字修辅,迁河南伊,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沉疴顿愈。”后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虚惊一场,也告诫人们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要通过调查研究弄清事情真相,以求正确解决之道。又如“三顾茅庐”,记载于《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出师表》,本位汉末刘备三次诚访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现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二、汉语成语英译的特点

汉语成语不仅具有简炼性,还具有独特的义项,具有不可翻译性。例如成语“一箭双雕”英译后就是“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看上去是一个很漂亮的翻译,但如果将其重新再翻译成中文就成了“用一块石头杀死两只鸟”。由此可以看出,成语是有独特性的,精准简炼,有些经英文翻译后则大为逊色,显现不出成语独有的魅力。汉语成语英译的特点如下:

一是译文篇幅较原文长。词典中汉语成语的英译文篇幅一般都比原成语要长,这与汉英两种语言文化背景差异有关。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由笔画构成的方块形符号,所以又被称作“方块字”,属表意文字,集形象、声音和语义三者于一身,这一特性在世界文字中独一无二。而英文是全世界拼写和读音最不规则的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属表音文字,其具有结构简单、明白易学、词汇丰富、表达力强等特性。英语的构词手段多样,因此可以不断产生新词;同时词义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变化自然,毫不费力。例如“sophisticated”已从基本词义“失去了单纯性”发展为“复杂的、精致的”,用其修饰weapons则可得到“尖端武器”这个新词义。

二是译文形式较原文多。词典中汉语成语的英译文形式一般都比原文要多,有些是直接套用英语成语,有些则是用英语作一些解释性注解。文学作品中的成语英译文并非固定不变,它会随语境的变化而变化、随译者的水平和理解而有所不同,即便如此,成语英译文的对应关系仍是一对一。词典中汉语成语的英译文这与文学作品中的成语英译文不同,其大多是一对多,相对固定的英语表达,还有一些解释性注解,这与词典的特点有关。例如“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如果翻译成“Every family cooking,pot has a black spot”则恐怕会叫外国人听了满头雾水,因此可以翻译成“Many families have skeletons in the closet”,可以是“Every family has its own source of shame”,也可以是“Every family has its own problem”。

三、汉英成语词典的现状

学语言之人肯定必备双语词典,汉英、英汉、汉日、日汉、汉意、意汉等等,名目繁多,各种词典可见于书店销售。国内掀起一股学习英语的浪潮后,更多的汉英词典问世。据不完全统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除去各类专业汉英词典之外,市面上出版的汉英词典数量为98部,2000年以前出版的有32部,占总数的32.7%;2000年以后出版的有66部,占总数的67.3%。

随着中国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不断升温,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渴望学习汉语,很多外国读者对汉语尤其是堪称经典的成语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他们学习汉语成语时会用到的工具书——汉语成语词典的需求猛增。中国人日常用的成语并非简单的字面理解,需要透过字面去领悟成语内涵的深刻意义,所以外国人在学习汉语成语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棘手的理解问题,因此使用汉英成语词典成为一种必然。

鉴于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越来越多,汉英成语词典应该更多地涌现在图书市场。然而据不完全统计,汉英成语词典是汉英词典系列中数量上较少的一个种类,市面上出版的汉英成语词典数量为18部,2000年以前出版的有6部,占总数的33.3%;2000年以后出版的有12部,占总数的66.7%。由此可以看出,2000年以后出版的汉英成语词典数量是2000年以前出版数量的2倍,这与词典编撰者提高满足市场需求的意识脱不了干系。

值得一提的是,新中国历史上发行量最大、销售周期最长的外语词典《新英汉词典》经历了四十年的畅销后,累计发行超过1300万册,已完成最新修订工作。修订版《新英汉词典》(第4版)广纳“热语”、“潮语”,并在收录大量新词的同时保持了一贯的严谨求实,尤其注重对百科词目释文的勘正,做到了释义完备、准确、简明,例证丰富、精当、实用。为适应“90后”的阅读习惯,此次的修订使翻译变得更潮了,中文翻译更加生动活泼,常见“笑翻”、“酷”等字眼。同时新增大量词义辨析,如广为人们热议的雾霾、PM2.5话题,新增“fog、mist、haze、smog”这类可指雾或似雾的东西的同类词辨析。此外,此次修订还对“新英汉”中数以千计的相关条目重新进行了勘正。修订版中新增的新词新义紧跟最新社会、文化、经济、科技、生活动态,如近几年频现于欧美报刊的“boatel”(水上旅馆)、“ecocide”(生态灭绝)、“machinima”(3D电影制作技术)、“newbie”(网络新手)等词语。

四、结语

据统计,目前汉语中有5万多条成语,这其中蕴涵着丰富的中华文化。掌握成语数量的多少,能否准确运用成语是一个人语文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成语作为汉语中的“高端产品”,掌握起来确有一定难度。当今社会,随处可见滥用成语、错用成语的现象。某大学校长曾引用“七月流火”一词来形容天气很热,引起坊间哗然。规范使用汉语(尤其是成语)是在继承祖先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这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汉语是活的语言,它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展变化。本文分析了汉语成语的特点、汉语成语英译的特点,并对汉英成语词典的现状进行了探讨,希望能给后续的研究带来一些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章琦.对汉语成语英译研究的回顾[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3(03).

[2]刘知国.英语习语和汉语成语的比较[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

[3]张丽艳.文化差异和汉语“四字格”成语翻译[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03).

[4]徐黄丽.目的论视角下汉语新词英译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