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古代体育诗词创作思想探究

2013-04-29刘宏涛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3年9期
关键词:古代中国

刘宏涛

摘要:窥视我国五千多年的发展长河,其中有关描述体育的诗文佳作可谓不胜枚举。本文试图从文学创作思想的视角对中国古代体育诗词加以鉴赏与品读,透析其作品背后所隐藏的时代背景及历史思想。通过研究,笔者深深地认识到我国古代体育诗词的产生、发展与衰落,都与其所处时代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化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换句话,一个国家在政治上的稳定,经济和文化上的进步是体育文化得以繁荣与发展的基本条件和创作基础。

关键词:中国 古代 体育诗词 创作思想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也是一个体育发祥之国。纵观中国数千年以来的体育发展史,其渊源之悠久,内容之丰富,设施之完备以及活动开展之广泛,堪称举世无双。中国古代体育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鲜明的民族性,传播到世界许多国家,成了人类的共同财富,中国不仅是体育发祥之国,同时也是一个诗歌大国。我国唐代的唐太宗说过这样一段话:“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衰,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在中国的古代文学发展历史中,对于体育活动的描述可以通过当时的诗、词、曲、赋、散文、小说等形式表现出来,其描述的内容主要有各种球类及击壤、投壶及赛马、射箭、击剑、角抵、相扑、武术、游泳、赛跑、跳远、拔河、滑雪、钓鱼、围棋及妇女儿童的踢毽子、放风筝等。在鉴赏这些作品时,我们不仅能从其生动语言中窥视出古代各个时期体育活动场面缩影,也能从中感觉到参加活动者及观看者的思想情绪、精神状态,以及反映出的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内涵和基本精神。本文以古代体育诗词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创作的思想加以分析,旨在共同交流与互勉。

一、我国古代诗词的发展

笔者认为对古代体育诗词的研究,必须要持一个完整的认识观点。只要略知我国历史的人就应该知道,我国是一个有诗词传统的国家。自从儒学理论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之后,“诗书传家”、“温柔敦厚的诗教”便成为民族文化、民族传统不可缺的东西。可以说,我国古代诗词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而日渐丰富与多彩的。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具有源远流长的显著特点,其发展到了隋唐五代时期,就已形成了一个全面繁荣的新阶段,整个文坛出现了自战国以来所未有过的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发展局面。其中诗歌的发展,更是达到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在将近300年的明代历史上,诗歌总的来说是相当繁荣的,无论诗人或诗作的数量,都超过前代。但是明代诗歌发展的道路是很曲折的,呈现复杂的状况。清代,从事诗歌创作的人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以往各朝,在内容上更是历代诗人无法相比的。这一时期的诗词作品中带有强烈的民族精神和忠君思想,其也体现了那个时代的主旋律。总之,我国的诗词发展总体上体现出了时代性,都与其所处时代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化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

二、中国古代体育诗词的内容及特点

我国的古代诗词、歌赋、笔记、戏曲、小说等各类文学作品中留有大量的有关体育的记载与描写,这是研究有关古代体育运动的绝好材料。从相关的古代体育诗词中我们可以看到的古代体育活动有剑舞、龙舟竞渡、秋千、蹴鞠、滑冰、击壤、投壶及赛马、射箭、击剑、角抵、相扑、武术、游泳、赛跑、跳远、拔河、滑雪、钓鱼、围棋及妇女儿童的踢毽子、放风筝等等。

例如“蹴鞠”,唐代诗人王建,在一首七言绝句中,记述了寒食节宫院内人的这种玩法:“宿妆残粉未明天,总在朝阳花树边。寒食内人长白打,库中先散与金钱。”足球到明代,非常普及和盛行。明代诗人钱福有首七言律诗,将宫院一场女足比赛,写得惟妙惟肖。看那传带、争拼之激烈、娴熟之脚法,大有巾帼不让须眉之势。读罢如临其境,让人鼓掌称绝。原诗是:“蹴鞠当场二月天,仙风吹下两婵娟。汗沾粉面花含露,尘扑蛾眉柳生烟。翠袖低垂笼玉笋,红裙斜曳露金莲。几回蹴罢娇无力,恨杀长安美少年。”

韩愈在《汴泗交流赠张仆射》诗中,详细描述了马球(也称马毬)这种活动。这首诗是作者任礼部郎中观看马球比赛时写的。诗中赞美了打球健儿的雄姿和拼搏精神,也表现了作者希望国家和平安定的美好愿望。语言流畅,形象鲜明。

唐宋时期射箭活动已融入社会风俗之中,连宫廷女子都热衷射箭,龙舟竞渡也是古代体育诗词流传至今较多的类别之一。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竞渡曲》诗中,生动地记录了湖南沅江一带龙舟竞渡的盛况。

宋代诗人杨万里描写“角抵”即摔跤的诗:“广场妙戏斗程材,才得天颜一笑开。角抵罢时还摆宴,卷班出殿戴花回。”辛弃疾在钱塘江边记述“抛水”即水球运动的诗:“吴儿不怕蛟龙怒,风波平步。看红旗惊飞,跳鱼直上,蹴踏浪花舞。”杜甫的《哀江头》诗“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堕双飞翼”,描写了唐朝宫廷中一些射技高明的宫女射取猎物时的喜悦心情。

有关抛球运动的诗词也比较多,在《寒食》:“清明寒食好,春园百卉开。彩绳拂花去,轻球度阁来。”[1]其二在柳永的《抛球乐》中的描写“微雨轻洒,丽质盈盈、巧笑嬉嬉,争簇秋千架,戏彩球罗绶。”[2]从这两首诗词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清明时节,戏者们相互抛接系有彩带的轻球。一幅自娱自乐的场面油然而生。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在清明时节是人们进行抛球运动比较多的季节。这与我们现在广西省镇安上映山的少数民族每逢年节所进行的抛球活动相一致。“隋家宫殿锁清秋,曽见婵娟扬绣球。金钥玉箫俱寂寂,一天明月照高楼。”[3]宋徽宗《宫词》中将抛球运动描绘成抛球运动游戏的另一类型——水球。并有诗云:“苑西廊畔碧沟长,修竹森森绿彩凉。戏掷水球争远近,流星一点耀波光。”[4]这些资料说明唐代的抛球游戏在宫廷中也比较流行,并逐渐发展到民间。唐人李慎言梦抛球诗,其一:“侍宴黄昏未肯休,玉阶夜色月如流。朝来自觉承恩最,笑倩傍人认绣球。”其二为:“隋家宫殿锁清秋,曾见婵娟飏绣球。金钥玉箫俱寂寂,一天明月照高楼。”其三为:“堪恨隋家几帝王,舞腰缓尽绣鸳鸯。如今重到抛球处,不见熏炉旧日香。”五代毛文锡的《摊破浣溪沙》:“春水轻波浸绿苔,枇杷洲上紫檀开。晴日眠沙鸂鶒稳,暖相偎。 罗袜生尘游女过,有人逢著弄珠回。兰麝飘香初解佩,忘归来。”牛希济的《临江仙》:“柳带摇风汉水滨,平芜两岸争匀。鸳鸯对浴浪痕新。弄珠游女,微笑自含春。 轻步暗移蝉鬓动,罗裙风惹轻尘。水精宫殿岂无因。 空劳纤手,解佩赠情人。”[5]这些诗都对当时唐人的抛球运动的场景给予了细致的描写,也成为我们今天考证抛球运动发展的重要佐证。苏轼也在《南乡子·赠田叔通家舞鬟》一词中对其朋友家中所进行的抛球游戏场景给予了详实的描写:“花遍六么球。面旋回风带雪流。春入腰肢金缕细,轻柔。种柳应须柳柳州。”[6]

古代诗词中写拔河的也比较多。唐玄宗曾有这样一首关于拔河的诗,名叫观拔河俗戏并序。作者李隆基(685—762),即唐明皇。公元712—756年在位。景云元年(710),与太平公主合谋发动政变,杀韦后,拥其父睿宗(李旦)即位,被立为太子。延和元年即位。初期,整顿武周后期的弊政,社会经济继续有所发展,被后史学家誉为“开元之治”。后期,政治腐败,安史之乱后逃往四川,后回长安,抑郁而死。本人喜奸体育活动,是著名的马球能手。这是一首写拔河比赛的诗。通过拔河,以求年丰人康。拔河——我国古代盛行于民间的一项体育活动,现代仍流传。其诗中的“戏”,凡嬉淤之事都称戏,这里指比赛。稔——丰收。壮徒——勇敢有余。拔拒——拔河绳两头有相等人数对抗。“抵长河”,形容像一条长河一样。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我国古代体育诗词的特点在内容上表现为丰富多彩,在形式上表现为不拘一格。历代的体育诗词作品都为后世诗词创作人提高了宝贵的参考资源,这也是我国古代体育诗词之所以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所在。

三、中国各地体育诗词创作的思想分析

通过分析,我们再一次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文化,其所主张的是修身养性,所追求的是圣贤理想人格,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修行的方法,总之儒家文化的核心就是“内圣外王”。这种思想也深深地影响到了中国古代体育诗词的创作与发展。分析我国古代体育诗词,其创作的思想上偏重于修身养性、怡情铸志,这与西方古代体育所追求的人体美、力量、速度等大有区别。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中国古代的典籍中关于古代武术和养生运动的诗词加以验证。看看我国古代武术的思想,其在整个习练的过程中无处不突显自强进取、自我修养、人格完善的传统文化精神。也就是说愉悦身心、宣泄情感、调情养志是中国古代体育所具有的文化功能,也是诗词创作者的主要创作思想基础。当然,其创作的思想中也常常会紧密联系社会的发展,古人也会通过体育娱乐的某种形式,以寄托其忧国忧民的情怀,表达其尽忠报国、建功立业的决心以及对欢乐的追求并实现慰藉和精神的寄托。总之,透过对中国古代体育诗词的鉴赏,我们发现其作品的创作思想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历史局限性;诗词的发展受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的发展影响较大。

参考文献:

[1]彭定球等.全唐诗第193卷[M].北京:中华书局,1999.

[2]薛瑞生校注.乐章集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 1994.

[3]全唐诗第770卷[M].北京:中华书局,1999.

[4]厉鹗.宋诗纪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5]脱脱.宋史第142卷[M].北京:中华书局,1985.

[6]苏轼,朱孝臧辑校.东坡乐府[M].彊村丛书.上海:上海书店,江苏:广陵古籍出版社, 1989.

猜你喜欢

古代中国
浅谈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环境保护初探
中国古代山水画色彩研究
中国古代与现当代语境下的语文写作教育观比较研究
日本古代的贡举制度
我国警卫反恐怖斗争对策研究
浅析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代价问题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