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探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提问能力

2013-04-29徐莹

家教世界·下半月 2013年9期
关键词:提问能力高年级小学

徐莹

摘 要:培养小学生主动提问的能力,必须尊重情感,使学生有“疑”敢“问”;还要激发兴趣,使学生想“疑”乐“问”,并且示范提问,提示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提问能力

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敏感度逐渐增加,怕失面子而不敢提问。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这些障碍,逐步培养他们主动提问的能力。

一、尊重情感,使学生有“疑”敢“问”

1.确立正确的教学思想,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而发生的。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因此,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人,教师要相信所有学生都能学习,都会学习。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要甘当幕后的导演,让学生当好台前的演员。教师只有树立了这样的教育思想,才会主动地为学生实现其主体地位提供一个平台,也才能够想方设法培养学生自主提问的能力。

2.给学生的“学”更多的自由和主动权。

教师应提供足够的机会,给学生的“学”更多的自由学习空间和学习主动权,指导学生独立地研究学习内容,力争自己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也可以学生合作学习或师生共同研究的方式各抒己见。

3.营造积极健康的集体心理氛围。

教师的教态要亲切和蔼,要尊重学生的意见,热情地鼓励,积极地启发引导,不断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让学生有足够的心理安全感。同时,教师要以饱满的精神,良好的情绪,感染学生,使他们同样具有积极投入思考、投身教学活动的热情。在学生热烈讨论、提出问题时,教师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尊重别人发言的良好习惯。养成静静地听别人说完再举手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在健康的集体心理氛围中轻松地学习。

二、激发兴趣,使学生想“疑”乐“问”

1.教师要采用各种方式热情鼓励,提供成功的体验。

小学生具有极强的想象力,这种想象力也常常表现到探究活动中来。教师要及时发现和点拨他们在学习、探究中迸发的哪怕是一丁点的创新火花,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探究可以不服于教师,也可以不服于教材,只要有充分的理由;探究学习和知识的应用,不一定要循规蹈矩,听话服从,从而给学生的探究活动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学生对探究产生了浓厚兴趣时,脑子里的“为什么”也就多了起来,这就奠定了自主提问的基础。

2.教师正确处理学生的各种问题,是对学生最有效的激励。

(1)课堂内外的真诚赞扬和激励。

教师在提出表扬时,不仅要充分体现语言的情感性,还应伴有赏识的表情、手势等体态语言。因为教师的一颦一笑,都具有微妙的评价意义,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一份成功的自豪感和愉悦感。另外,还可以在家长面前赞扬其孩子提了个较好的问题;可在学生提问本上画上五角星,比一比,谁的五角星最多,最爱动脑筋等等。

(2)恰如其分地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

在以上这些方式中,最为关键的是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是否能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和处理。

有的问题只停留在知识的表层,甚至很幼稚,教师千万不能有丝毫不悦的表示,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动作和一闪即逝的眼神,而要教师尽可能地理解学生的情感和想法。如,学习《七律 长征》时,学生问:“红军为什么要过草地、爬雪山?走大路说不定还不会死那么多人呢!”问题虽然暴露了学生理解上的偏差,但却表明学生是在积极思考。教师应先肯定這位学生,然后考虑如何帮助解决他的疑问,班上肯定不止一位同学有这样的疑问,可这位同学敢提,应该表扬他的勇气,然后鼓励学生去了解中国当时的历史环境,从当时的历史环境出发,理解长征的意义。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要认真分析,由于读书不仔细造成的问题,应鼓励其再读书,看能否自己解决;由于缺乏有关知识而产生问题的,可鼓励学生查找资料,或由教师提供信息。

有的问题对理解全文有密切关系,教师可组织学生讨论,从旁点拨,启发引导。如教《天安门广场》时,在理解“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时,同学们都不太理解,可是这其中的原因实在太长,无法在课堂上解决,课后组织学生查阅抗战资料,观抗日电影,再回到课文中时,同学们能特别深刻地理解毛主席在城楼上的庄严宣告,也更能理解后文中提到的“五星红旗与旭日一同升起”。教师把学生的问题作为重要问题交给大家讨论,足见对这个问题的重视,会给予提问者一种强烈的成就感,是对学生最高的奖赏。

对于教师自己一时没有足够把握的问题,可鼓励学生讨论或查资料,然后告诉老师,这种方法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老师解决一个难题,哪位学生会不愿意呢?不能解决的,要实事求是地告诉学生。

3.保证提问空间,让每个学生有提问机会,乐于提问。

在积极评价的同时,教师应保证学生提问的空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预习时,可把问题写在练习本上,开始上课时让学生提问,课中鼓励学生随时提问,教学内容结束,留一段时间让学生提问。并鼓励学生课后到教师办公室提问。这样,既保证了课前、课中、课后的提问时间,又保证了每个学生都有提问的机会,及时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激发提问的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展示自己的聪明而乐于提问。

三、示范提问,提示思路和方法,让每个学生善于提问

1.示范提问,提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

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起始阶段,教师应把着眼点集中于自己的课堂提问,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材特点,精心设计提问,吸引学生饶有兴趣地热烈讨论,积极思考,渐渐产生一种想要自己提问供大家讨论的欲望。提出的问题要小而具体,并且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相矛盾,要有一定的难度。同时,教师的提问还应该在发现问题的方法等方面为学生起示范作用。

如,《燕子》一课最后一节有一句话“嫩蓝的天空,几痕细线连于电杆之间,线上停着几个小黑点,那就是燕子”。提问时,教师可先把句子读一遍,接着说:“几痕细线,细线一般用‘几根、‘几条,这儿怎么写‘几痕细线呢?‘痕一般指痕迹。”这一提问就向学生展示了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和方法:认真读句,咬文嚼字和类比等。学生通过听课,可从教师的提问中逐渐明白发现问题的方法,产生自己提问的欲望和兴趣。

2.启发引导,让学生尝试提问。

学生在读书过程中,会遇到一些不懂、难懂的问题,这就是疑问,是感知过程的障碍。教师在指导阅读中要启发引导,让学生发现问题,尝试提问,具体方法有:围绕课题提问启疑;课文难点处设疑;课文重点处引疑;找矛盾、提问题等。

有时,学生提出一般性的问题,教师要善于将其引导为深疑,或在引导解决的过程中进一步发现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如,学习《泉城》,有学生问:“课文里有好多表示泉水流动的词语,可是为什么要这么用呢?”通过认真阅读,学生联系课文内容,悟出同样是泉水由下往上,“涌”与“冒”就不一样,“涌”是说泉水相对少而急,“冒”是说泉水相对多而缓。“汇注”是说泉水是从几个方面流入的,而“喷吐”则是强调泉水流量多流势猛。这样一来同学们能更好地理解每个泉不同的特点。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比教师主观设计大大小小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主动探索者。

猜你喜欢

提问能力高年级小学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学生有效提问能力培养的探究
以“问”发展小学生科学学习能力
地域手绘在创意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初探
浅谈小学高年级英语分层教学
浅谈小学高年级合唱教学设计优化策略
在数学建模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