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永别了,武器》中海明威的战争观

2013-04-29孙永杰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3年9期
关键词:海明威武器

孙永杰

摘要:《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表现出自己明显战争观的一部作品。当时只有十九岁的海明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参战, 在前线受伤,他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由此有了他对战争的反感并强烈地反对战争。作者从海明威反对战争观出发,以《永别了,武器》为例,从当时的时代背景,海明威当时的经历分析《永别了,武器》中海明威战争观。

关键词:海明威 战争观 《永别了,武器》

一、国内外研究成果综述

作为美国20世界最为知名的作家之一,厄内斯特·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1899—1961)在美国文坛上享有一席之地,凭借其代表作《老人与海》得到了中外读者的喜爱和认可。然而后期在文坛上颇有成就的海明威又潜心写作与战争有关的题材,最终他成功地完成了不朽的战争题材小说,其中《永别了,武器》是海明威明显表现出自己战争观的一部作品。此小说是海明威在亲身经历了战争,有了个人生活经历,并在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当时只有十九岁的海明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参战,在前线受伤,他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由此有了他对战争的反感并强烈地反对战争。深知战场上的糟糕、愚蠢与无奈,海明威急切地希望可以通过他战争题材的小说向全世界的读者传达出战争的可怕和其给人们带来的无法弥补的伤害。通过搜索资料,该论文作者发现国内外有很多学者,评论家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对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做了不同程度的探讨。刘霞在其发表于《福建师范大学》报刊上的《失落的天堂》一文中,从生态女性主义的兴起这一角度探讨生态女性意识在《永别了,武器》中的具体表现。对此观点的分析恰恰引出了新的观点——人性泯灭,人与自然受到战争带来的破坏,残酷的战争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尹燕在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上发表的《战争带来的迷茫——评海明威<永别了,武器>》一文分析了该小说中海明威表现出的死亡主题,严厉地谴责了战争对人肉体和精神无情地摧残与精神折磨,得出了海明威非常深刻的反战思想。

在阅读和研究的过程中,作者发现虽然不同的学者对《永别了,武器》有不同的探讨和分析,但是却很少有人从战争中热血青年士兵理想的破灭、身体和心灵的破灭以及美好爱情的破灭三方面来探讨,实际上这也正是海明威本人的真实写照。同时国外的研究家对此主题研究的也是屈指可数。所以本作者想从这三方面分别探讨出促使海明威反对战争意识的原因,并为今后学者在这领域对该主题进行进一步研究作出贡献,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因为海明威一生都与战争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他的作品中无时不反映出战争的影子,而战争主题即使在今天也同样是不可避免的话题,所以对此主题分析可以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海明威本人和他的作品, 更能够了解当时的历史。

二、自身参战的经历对战争主题的影响

海明威于1918年,作为一名战地记者到美国红十字会的战地去进行服务,而后前往意大利前线。不幸的是,仅仅没过多久,海明威就在战地受伤,不得不住院进行治疗。当时,身上已被炮火不断地击中,伤口处可以取出200多块的弹片。这在当时,正直青年的海明威第一次目睹了战争的可怕与无情。待身体康复后,海明威重返美国,同时意大利政府为他颁发了勋章。但无论怎样,战争的残酷、冷酷、无情和恐怖在他的心灵上填写了深深的伤口,让一想起来就感到痛彻心扉。同时,也正是这段参战经历,让他对后期进行创作《永别了,武器》有了很大的思考与反思。在《永别了,武器》中,海明威透过战争清楚地目睹了人类文明被硬生生地无情地摧残与摧毁,看到了当时的人们原本对生活抱有美好的希望和幻想,却因为战争的爆发,彼此不得不忍受分离甚至死亡的痛苦,他深深地感受到了人道主义道德观和价值观被无情卑鄙地践踏,正是这些亲身的参战经历让海明威亲眼目睹了战争实际上是人类的亘古主题。他心里暗自说道:“人生是一场悲剧,生活没有意义,再好的人都免不了一死。”“世界杀死最善良的人,最和气的人,最勇敢的人”。正是海明威对人生做出这样的思考使得他后期创作出许多与战争有关题材的小说,同时他也在不断地呼吁人们要重新拾起人类的善良,用人道主义的思想来维持这个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三、小说的反战主题

小说主要是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意大利战场为背景,细腻地描写并阐述了战争是如何将热血青年士兵理想破灭、身体和心灵破灭以及美好爱情破灭的,实际上这也正是海明威本人的真实写照。战争的爆发无情地扼杀人的爱情,在战争中,人与人之间为了自身微不足道的利益无谓地相互残杀,单凭这一点,整部小说自始至终就无疑贯穿了反战的主题。在描写时,海明威尤其将目标锁定在了战争是如何摧毁亨利与凯瑟琳的爱情和幸福,原本深爱的人却最终要以分开而告终。同时在文中海明威描写的士兵在大声呐喊“打倒军官!和平万岁!”的口号都深刻细致地表现着人民对战争赤裸裸的厌恶并深切地渴望和平。《永别了,武器》并不像之前的反战主题小说只是进行简单的战争爆发的概述,海明威却犀利辛辣地揭露了战争的狂热、躁动和喧嚣。然而,海明威当时的战争观表现得也略有其局限性,因为并没有从更深的层次来探讨战争爆发的根本起源,从而也未能真正地找到可以消灭战争的正确方法,但是毕竟战争在任何一个年代都是无法避免的。

四、作者的反战思想

海明威把过多的希望投放在祈求和平的生活上,给小说蒙上了一层厚厚的悲剧和迷惘。他曾在1948年插图版小说的序言中写道:“这本书是一部悲剧,这个事实并没有使我不愉快,因为我相信,人生就是一部悲剧,也知道人生只能有一个结局。”小说中,主人公亨利就是一个十足的悲剧,他的塑造也正体现了作者对整个人类文明的悲观失望情绪,反映了“迷惘的一代”的心声。在这场战争面前,他认为一个孤独的个体要想生存下来实在是很困难,甚至是彻彻底底的无能为力。海明威坚信发动战争是残忍的,人们只会在战争中失去一切,便会变得一无所有。深知战场上的糟糕,愚蠢与无奈,海明威急切地希望可以通过他的战争题材的小说向全世界的读者传达出战争的可怕和其给人们带来的无法弥补的伤害。战争的代价是任何东西都无法弥补的,一旦开始就难以安然地结束。战争中的双方都会遍体鳞伤,伤痕累累,不论是肉体上,还是精神上,所以,无论何时,无论何地,人们能做的都是尽一切可能来防止战争的爆发。

参考文献:

[1]Baker, Carlos. Ernest Hemingway [M]. New York: Charles Scribners Sons Co. Ltd, 1969.

[2]黄芳.从《永别了,武器》中读海明威的战争观[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3): 74-75.

[3]刘润娥.从完美女性的死亡看海明威强烈的反战意识[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9(3): 59-61.

[4]武永明.关于个性化阅读相关问题的思考.语文建设,2007(7).

[5]张正君.阅读教学语言特点论析.语文建设,2009(3).

猜你喜欢

海明威武器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魔改”的武器
海明威名言
海明威:《雨中的猫》
重温海明威
克敌制胜的“绝密武器”:无线电侦察
《老人与海》与海明威
一张图看懂武器发展史
请放下你的武器
退役武器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