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90后”大学生群体的高校学生党建科学化水平研究

2013-04-29李永年张爱森李静

职业时空 2013年9期
关键词:科学化高校学生党员

李永年 张爱森 李静

摘要:通过揭示党建科学化的基本内涵,分析当前高校学生党建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了民主、系统、预测、权变、动力等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科学化的基本原则以及转变党建工作理念、完善党建工作队伍、健全培养教育制度以及优化与创新运行机制等提高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途径。

关键词:“90后”大学生;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一、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基本内涵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从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发展大调整时期以及我国正处在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两个层面阐述了我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肩负的历史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和繁重性,进而提出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必须全面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党的建设科学化”即党的建设必须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党的自身发展规律。

提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一任务,是确保我党是“三个先锋队”的重要保障。同时,对于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具有方向性的导引作用,对于提高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二、当前高校学生党建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高校党建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

从国际大环境来看,世界正经受着政治多元化、经济全球化以及科技信息化的冲击,各国、各民族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彼此相互影响,相互碰撞。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使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巨大挑战。

从国内环境来看,经济上,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对劳动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政治上,腐败现象滋生,社会公平正义难以得到良好维护。文化上,一方面,价值观日趋多元化,且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日渐盛行;另一方面,文化成为民族国家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更加凸显。社会方面,分配不均导致了不同阶层间贫富悬殊,不同社会群体间的关系日益紧张。这些来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的问题,给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人才使命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带来了挑战,也提出了新的任务。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如何围绕培养国家所需人才而开展工作,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以及科学文化素质,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做出贡献;如何通过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引导正处于人生十字路口的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看待社会上存在的不良现象,维护公平正义等等,都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90后”大学生的特点

在“90后”大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世情与国情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使得他们在知识、能力、心理、价值观等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

优越的学习、生活条件使得“90后”大学生知识面宽广,好奇心强,学习知识的能力强,容易接受新事物,敢于尝试,对各种问题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并且不轻易改变。但另一方面,也使得他们缺少艰苦生活的磨练,大多缺乏坚忍不拔、艰苦奋斗的精神;自理能力弱,心理承受能力差,经不起挫折,听不得批评;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弱,对于来自外界的压力多采取自我消解的方式,容易形成自我封闭;对于取得的成绩沾沾自喜,常常是自我欣赏、自我表扬。此外,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价值观多元化,导致“90”后大学生个体之间价值观差异巨大:既有价值观不断变换和不承认一切价值的人,也有充满责任感,为自己确立的目标不懈奋斗,尽职尽责的人;既有拥有远大抱负而又脚踏实地的人,也有只强调实用,选择实惠的人。

“90后”大学生的这些特点,向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三)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1.党建工作制度不完善

主要表现为缺乏系统科学的管理与实施机制。比如,有些制度制定后,缺乏配套的实施细则,导致制度不能得到有效实施,缺乏执行力。又如,在考察发展党员的条件时存在片面性,只看学习成绩,忽视对品德修养、政治立场和思想觉悟的考察。再如,在党员的日常管理和教育中,存在着“重发展轻培养”、“重数量轻质量”倾向,造成一些学生入党后出现消极、懈怠、乃至颓废情绪,消弱了党组织对其他学生的吸引力。

2.培养方式简单化

目前,高校在发展学生党员时,在教育培养上,多采用“批量”和“集中”的方法,在组织程序上,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各环节的“规定动作”。这种简单化、程序化的培养方式,忽略了“90后”大学生独立意识强、个性差异大的特点,不能适应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需求。

3.支部开展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难

由于学生支部成员党龄较短,受党的教育时间不长,思想磨练和党性修养不够,缺乏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党员年龄较小,缺乏工作经验,且预备党员较多,给支部开展党员教育工作带来了困难。此外,目前高校学生学业负担较重、特别是就业压力较大,也加大了支部对学生党员管理的难度。

4.党员意识淡薄

主要体现在入党动机和党性修养两个方面。目前,少数学生党员把入党作为评优评先、升学择业的资本,入党动机不纯。在党性修养方面,有的党员意志不坚定,有的党员对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执政理念认识不清乃至抵触。这样的党员,难以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甚至在学生中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科学化的基本原则

(一)民主原则

首先,在工作中树立民主意识,发扬民主精神,摒弃个人专断等不良作风,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充分发挥党员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党建工作者要勇于、乐于、善于听取来自学生党员、教职工党员、普通群众等各方的不同意见,形成科学的工作制度、工作方案,通过形成高度的共识,增强学生党建工作的自觉性和创造性。

(二)系统原则

系统原则即强调学生党建工作的联系性、整体性、适应性、制约性、层次性、开放性以及择优性,认清工作中整体与局部、整体与层次、局部与局部、内部与外部等各要素之间错综复杂的互动关系,使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达到科学化、最优化的要求。

(三)预测原则

提高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科学性,需要坚持预测原则,依据客观事物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不同事物间的相似性以及事物存在和发展过程中的连续性等科学预测原理,采用科学方法,通过分析丰富、真实、完整的信息,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内外部环境变化发展做出正确的预估并准备好预防对策。一旦出现新情况,能够及时解决,增强学生党建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减少盲目性,提高科学性。

(四)权变原则

权变原则是指事物作为一个有机生长体,应该随着内外部环境的演变而自觉地调整自身、自谋改革、自求适应,以永葆生机和活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应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更新观念、不断破旧立新、不断变革不合时宜的工作制度、工作方法、活动方式,以适应新形势、新环境的需要,提高学生党建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五)动力原则

任何制度、方案的有效实施都离不开贯彻执行该制度、方案的动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要提高科学性和有效性,就必须为工作的开展找到推动力量。这种推动力量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学生党建工作的激励与保障机制以及与之相配套的监督约束机制。

四、提升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途径

(一)转变学生党建工作理念

党建工作科学化,首先是思想观念的科学化。必须摒弃目前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存在的“凭经验、靠权威、讲服从、重形式”等陈旧的工作理念,引入“民主、开放、创新、务实、服务”等新观念,以开放的视野和开放的工作形式推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通过学生党建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合作与竞争提高学生党建工作的效率;通过构建“电子党建”、“数字党建”等建设现代化的学生党建工作体系;通过“服务基层、服务党员”,为学生党员群众提供思想、学习、就业和生活等方面的人文关怀。以理念的转变带动机制的转变,以理念和机制的转变带动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和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二)完善党建工作队伍

工作队伍是党建工作的主体,队伍的建设是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队伍建设得好坏直接影响党建工作水平与科学化。

高校学生党建队伍应由专兼职两部分组成:学校党委和各系(部)党支部组成人员、专职辅导员构成专职党建队伍;班主任、任课教师中的党员以及经党组织聘任老党员担任的特邀党建组织人员构成兼职党建队伍。

专职党建队伍是学生党建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骨干力量,对提高学生党建工作的科学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要特别加强这支队伍尤其是其中的专职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应提升辅导员的入职门槛,如在学历、能力、党性修养等方面做出明确的限制性规定并严格执行。此外,要进一步完善辅导员的激励保障与监督约束机制,为提高其工作质量提供动力与压力。

兼职党建工作队伍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比如任课教师中的党员,他们与学生接触更频繁,更容易及时发现问题,能够把工作做在平时,做在经常。而特聘的老党员则党性和政治责任感强,理论功底深厚,工作经验丰富,业务精,更容易得到年轻学生的信任与信赖。因此,要做好这支队伍的建设并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

面对网络已渗透到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每一个角落的现实,应建立一支兼职的网络党建工作队伍以提高学生党建工作的现代性、时效性、鲜活性。这支队伍的组成人员除要求政治理论、党性修养过硬外,还要求必须掌握网络信息传输、维护、管理技术以及具备良好的网络信息辨别力。

(三)健全培养教育制度

针对高校学生党建目前存在的重视入党前培养教育工作、轻视入党后的教育引导工作的问题,应加强培养教育制度方面的建设,形成学生党员理论学习教育的长效机制。

第一,在二级学院(或系、部)建立分党校,延伸高校党校的工作职能,加强党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党性修养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方面的教育,使对入党积极分子以及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的培养教育常态化。

第二,指导学生成立各类政治理论学习研究组织,鼓励这些组织开展理论学习演讲比赛,热点问题辩论大赛,自编政治理论学习简报等,使理论知识的学习从单纯的灌输转变为外部灌输与自主学习相结合,提高理论学习的实效性。

第三,实行教职工支部或学校处级以上领导联系学生党支部制度,以指导、帮助、服务、检查、督促、协调学生支部的各种政治学习,提高学生支部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第四,针对“90后”大学生个体间价值观差异大的特点,建立学生党员培养教育导师制。导师制使导师与学生之间形成的指导与被指导关系相对固定,因此两者之间能够形成持续的互动,使导师资源优势和学生潜能均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实现培养上的“因材施教”,提升培养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第五,完善相关的考核机制,以提高培训教育效果。首先,针对发展学生党员程序中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环节,确定不同的评价项目。其次,参与评价的主体应该是多元的,包括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学生所在班级以及其他一切与之有联系的组织和个人,以提高评价的全面性和公信力。最后,在定性考核的基础上,凡是能够量化的项目,均建立量化评价指标,以使考核更具有可操作性,更加科学化。

(四)优化与创新运行机制

第一,建立民主、科学的决策机制。学生党建工作制度的制定、活动方案的编制等等,都要建立在深入了解民情,广泛集中民智与真心倾听专家建议的基础上,使学生党建工作的开展更具有群众基础、更贴近生活、更符合工作规律。

第二,完善激励保障与监督制约机制。在学生党建工作中,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榜样激励、竞争激励、责任感与使命感激励等机制,激发各主体的创造活力,为学生党建工作提供动力。另一方面,要完善监督约束机制,通过来自外部的监督与约束,提高学生党建工作的自觉性。

第三,创建网络党建工作体系。在网络时代下,利用网络这种信息平台开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通过建立党建工作网站,实现党务工作网上办公;实现党校学习网上培训、考试;利用网站为学生提供各种形式的学习资料下载;提供组织生活、民主评议、信息交流与沟通服务,等等。可以提升学生党建工作的开放性、互动性、及时性和高效性。

参考文献:

[1] 冀学锋,鲁良.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质量提升的优化路径[J].思想教育研究,2012,(9).

[2] 刘红凛,刘宗洪.“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上海论坛”会议综述[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4).

[3] 文丰安.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现代性及现代化转型[J].河南社会科学,2009,(6).

[4] 冯维波.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价值及立足点[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9).

[5] 肖湘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渗透人格教育的创新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3).

[6] 彭瑾.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困境及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8).

[7] 张菁燕.共同主体性理论视阈下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0).

[8] 黎敏等.生涯教育理念下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改革探索[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2,(6).

[9] 潘秀山.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挑战与对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0,(2).

[10] 詹荣海,邓亦林.高校学生党建科学化路径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2).

[11] 黄发友.基于网络化视角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科学化机制构建[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

猜你喜欢

科学化高校学生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流翔高钙,实现葡萄科学化管理助农增收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透明化、科学化和可预期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小议高校学生违纪处分制度
党建科学化的内涵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