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八个“度”
2013-04-29张琳霞
张琳霞
我们平时想问题、办事情都讲究过犹不及,要适可而止,做到恰到好处。中学地理课堂教学同样有个“度”的问题。笔者认为,我们要上好地理课,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处理好以下八个“度”。
一、关注教学素材的“精准度”
我们常常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选用一些教学素材如各地的风土民情、地理时事热点、地理小故事、地理趣闻逸事、地理小实验、古诗民歌等,使地理教学更形象生动,更具有说服力。但我们在选择教学素材时往往会走进一些误区。比如在选择素材时,有的老师贪多,求离奇,不求与地理理论知识相符,有时,往往为了片面追求地理课堂中“笑果”,而不惜耗费大量的时间讲故事、说笑话、叙风情,最终使得课堂本末倒置,喧宾夺主,反而淡化正常的地理课堂教学主体。学生往往只记得老师讲的地理风情、趣闻逸事等一些他们认为好玩好笑的东西,而忽略地理教学相关的重要理论知识和地理原理等内容。课堂在教学目标的落实上效果不佳。另外,在教学资料的引证上不仅要符合所教理论知识,而且要正确无误,不可随便引用,缺乏科学依据,以讹传讹,误导学生。
二、注重知识间的“整合度”
地理知识有时非常零散,学生掌握起来比较费力。老师在这方面所起的作用就是突出重点和难点的讲解,强调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注重知识点之间的整合,如概念间的区别、知识点的内在联系、知识点与知识点的前后呼应等,进而架构一个知识体系,整合成归纳性话语及知识整理性的图表等。这样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书本知识,更好地学会理解运用有关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如在教高中地理必修一热力环流有关内容时,本节相关知识点较多,较为零碎,且教学难度很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有关地理规律应用感到有困难,不能及时掌握和领悟。此时,老师可以对本节有关知识点进行整合,用以下规律性的话语归纳总结:“冷下热上、冷高热低、高低相反、由高到低、高低低高。”据学生反映,通过这样的规律性总结,他们很快地理解和掌握本节内容,学会运用本节有关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注意问题的“难易度”
设问是为了让学生回忆起旧知识,或者进行知识的深层次思考。学生可以通过教师层层递进式的设问,将思路打开,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深化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学生可以通过教师苏格拉底式精神助产术的提问方式使自己的思维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教师同样可以通过提问学生了解学习知识的状况,从而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案,及时调整,以便教学能顺利进行。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提问是很重要的一个技术问题。一个好问题的提出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提问时,一方面不能太过简单,只需回答“是”与“不是”的问题,又或者从书上能很快找到答案的问题,这样无助于学生的积极思维。另一方面难度太大,也会使学生望而生畏,不是不知如何回答,就是回答偏离教学内容,同样收不到很好的提问效果。
四、留有课堂的“空白度”
如果对山水画细细品味,就会发现水墨丹青的大师们一般都会故意在画上留下一片空白,其目的不是惜墨如金,而是留给观者无尽的遐想。如果什么都一目了然,那么画恐怕就没有欣赏的意义。一节课留点空白是同样的道理,如果一地理堂课全都在上课,且不论是不是填鸭式或满堂灌,或者退一万步讲,就算是都在师生互动中度过,可这样根本没有任何时间让学生理清、消化一节课的内容,更不可能联系地理热点和社会生活中备受关注的问题深入思考和探究,课堂的有效性好不到哪里。当然,在知识内容上的空白需要留有多大,给学生课上思考时间的空白留有多长,这是我们要掌握控制好的,如果“空白度”过多过长会影响地理教学进度和课堂密度。
五、控制师生互动的“活跃度”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育理论的蓬勃发展,师生互动形式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日益受到重视并被广泛运用。我们常说现代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师生互动就是这个理念的重要体现。但是,部分教师在沉醉于师生互动热闹气氛的同时,却很少思考这种教学形式的有效性。这里面就有个适度的问题,如果互动不够则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但如果课堂气氛过于活跃,思维过于扩散则有可能“离题”,所谓过犹不及便是这个道理。所以关注课堂师生互动的有效性,控制好课堂师生互动的“活跃度”,研究有效互动的影响因素和提升途径,对于发挥课堂师生互动的特点和优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六、提高教学的“灵活度”
要使地理变成学生喜欢的一门课,地理教师必须提高教学的灵活度。课前的教师备课是必要的,但课堂不能太死板,不要什么都按照事先准备的教案讲课,可以适当提高地理教学的“灵活度”,就学生预习后所提出的一些生成问题临场发挥。对学生当场的不同意见,不要一棍子打死,可以一方面肯定其求异的创造精神,另一方面如学生有错误之处,就加以引导,使其自我纠偏。当然,对于各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实物投影教学、实验教学等,以及各种教学方法如复习提问法、谈话法、例析法、分析综合法和读讲议练并举法等,都要灵活使用,只要有助于教学,完全可以尝试,在教中学,在学中教,这样教学效果会好得多。
七、提升教学的“审美度”
教学是一门艺术,地理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它不仅担负着知识传授的任务,而且是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等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所以我们一定要对地理课堂教学慎之又慎,加强教学构思、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研究,以提升地理课堂教学的审美度。这样能使课堂教学日趋完美,有助于学生改被动受教为主动学习、乐于受教,从而形成乐于学习的氛围,正如夫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地理课堂教学犹如作文,写好一篇美文,必须做到所谓的“凤头”、“猪肚”、“豹尾”。而优质的地理课之为优亦如是。“凤头”是指教学的导入要有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猪肚”是指教学的过程要有理有据,尽量理论联系实际,使教学有学有肉;“豹尾”是指教学的小结部分要简洁有力,不要给人以拖沓冗长之感。
八、增强师生的“和谐度”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对教育者提出的最为基本的要求,同时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的师生关系体现师道尊严,现代教育思想更注重“以人为本”,教育全过程已是师生双方的互动、共同促进和提高的过程。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环境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贯穿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因而这一关系的处理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亲其师,信其道”,因而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希望有个很僵的师生关系,那样会让教师怕教,学生厌学。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教师的主导,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园丁与花朵的关系,教师对学生应该细心呵护,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让学生真切地感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使学生更自觉地学习和喜欢上地理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