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聋校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2013-04-29刘瑞
刘瑞
摘 要:聋校的语文教学由于其学生的特殊性,要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有相当的困难,而用多媒体就能为聋校语文教学开辟新天地。
关键词:聋校;语文教学;多媒体
聋校的教育教学,由于听障学生的听力缺陷和手语、手势词汇量的不足,教师在讲解时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有大量的信息丢失和失真,学生对一些知识掌握出现偏差或是一知半解。长此以往,部分听障学生就会对学习的内容学不明白,出现不愿意学的现象。而聋校语文教学中,听障学生对内容难理解的说明文、诗歌,深奥、枯燥难懂的散文,无论老师怎样设计讲解,对学生來说学起来都很难,学习兴趣都不太浓。
而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图、文、音、像、影,把教学中抽象、深奥,靠教师讲解、挂图、板书讲不清、道不明的难点、重点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声音,使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优化了教学内容,激起学习兴趣,提高了聋校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多媒体开辟了聋校语文教学的新天地。
一、多媒体教学能激发听障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实,学生学习是有选择性的,他有兴趣的,就接受;没有兴趣的,他就接受不了。兴趣是学生探究知识的内在动力。只有使学生感到学习的兴趣,才能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学生学习主动了,学习效果才能好。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进行学习导入,以此来激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听障学生下一步学习探究夯实基础。例如,教学《草虫的村落》这篇散文时,我设计的导入就是由电影《虫虫的世界》的片段引入并配以淡淡的《森林中的一夜》音乐和极富有感染性的语言引入,春意盎然的画面引领学生来到了虫虫世界,看到一个个勤劳的小虫虫各自忙碌着在迎接新的一天。让学生像法布尔一样置身于美丽的大自然中,身临其境地去感知虫虫世界的美丽与快乐。让这动人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与兴趣,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学生对昆虫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向往,为丰富的想象打下基础,达到非常好的激趣作用。
二、多媒体能调动听障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新课标指出:“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去掌握知识,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先落脚于“教”,然后是“扶”,最后是“放”,让学生基本进行独立阅读,而且自己学会质疑,学会提出问题。例如,在学习《詹天佑》这篇课文之前,我留了预习作业,让学生在微机课上上网找一些关于詹天佑的材料,整理在自己的积累本上。因为学生都喜欢上网,所以学生搜集的材料都很全面。
课上他们都积极踊跃地汇报自己搜集的相关材料,让课堂氛围轻松活跃起来了,让学生结合课文到台前讲解,搭建了自主学习的学习环境,创设了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氛围,使学生带着高昂的兴趣,积极自觉地参与到了课堂学习活动中。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在黑板上或者纸上画出简易的示意图。为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还让学生学习利用白板的功能,在上课时用白板笔划出课文中让自己感动的话,通过对句子中重点词语加重等文字的处理,教给学生阅读的学习方法。然后逐词逐句地讲解,并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来理解詹天佑对工作坚贞不渝的态度和爱国热情,从而感受“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句中心句的内涵。
三、多媒体能感染听障学生的情绪,突出中心教学
聋生的思维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没有一些媒介的刺激、激发,他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会经常出现困难,有时还会出现思维不完整的现象。而且听障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限,有些课文的情感激发单靠老师的手语和肢体语言还是很难达到情感共鸣的,必须依靠视觉的参与才能有身临其境的体验。
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播放电影《火烧圆明园》,让学生亲眼看到八国联军是怎样打、烧、抢、砸这些世界瑰宝的,激起学生憎恨的情绪,再动情地对学生说:“你看到了些什么?有何感想?昔日的皇家园林,到了今天这样一副破败景象,这是什么原因?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该怎么做呢?”这富有感染的引导,使学生的情感有了共鸣,学生的思维也会一下子活跃起来,产生了一种较强的求知欲,为课堂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样,学生凭借多媒体的演示与亲身的体验和感受,也能将情景转化为口头语言,再转化为书面语言。
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既参与了语言的实践活动,思维也从形象直观步入抽象概括,从而突出了教学中心,还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和憎恨英法俄联军丑恶罪行的感情。
所以,在面对一群特殊的教育对象的时候,要成功吸引学生上好每一节课,就要在课前结合学生特点和课文内容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这样就能够有力地调动听障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使课堂充满乐趣,让听障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