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法结构中定语的语义指向探析
2013-04-29张昕
张昕
摘 要:语义指向是句法结构中某一成分与其他句法成分间所存在的语义关系。在句法结构中,定语与中心语构成偏正结构,但其语义指向往往并不完全指向中心语,而是可以指向句中的主语、谓语动词和宾语中心语等成分,也可以同时指向多种成分,并显示句中的歧义现象。通过语义指向的分析说明,有助于揭示句子的隐性语义关系与显性句法结构的不对应现象,使我们准确、深入地理解句子,消除句子的歧义现象。
关键词:定语 语义指向 句法结构
汉语句法上的结构关系与语义关系存在着不一致的现象。层次分析法主要着眼于句子的结构层次分析,探究的是成分间的显性句法关系,而隐藏在句法关系后面的由词语语义范畴建立起来的语义关系,却要运用语义分析法来加以实现。语义指向是指句法结构中某一成分与其他句法成分间所存在的语义联系。利用语义指向的理论来分析语言中的语法现象,并加以解释说明的方法就是语义指向分析。语义指向分析揭示了句法成分在语法上和语义上的矛盾,指明了句法成分之间,特别是间接的句法成分之间语义上的种种联系,从而可以比较合理地解释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之间复杂的对应关系。[1]本文主要对定语与中心语的语义指向类型及句式变换情况进行分析说明,从而揭示它们的隐性语义关系与显性句法结构的不对应现象,以使我们准确、深入地理解句子。
一、定语的句法结构
在句法结构句中,定语是修饰限制中心语的附加成分,是名词性短语,句中被修饰限制的成分叫中心语,是被定语修饰、限制的主体成分。定语与中心语相互搭配,构成偏正(定中)结构,二者之间具有修饰、限制和被修饰、限制的关系。一般定语在前,中心语在后。例如:
(1)(凛冽)的寒风‖刺痛着(人们)的脸。
(2)(全球变暖)的气候‖正在逐步得到验证。
上例圆括号里的成分为定语,双横线和波浪线上的成分为定语修饰的中心语。定语和中心语是一对直接组成成分,构成名词性偏正结构。在写景、状物、抒情的散文中,定语常可以移到中心语后面,成为变式句。例如:
(3)荷塘四周,‖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4)山坡上,到处‖开满了鲜花,(红的、黄的、白的、紫的)。
在这类变式句中,强调突出的是后置的定语。
然而,对句子的分析研究不能仅仅局限在句法层面上,还应该从语义和语用的角度进行分析。在句法结构句中,定语与中心语之间存在着多种语义指向情况,它们既可以直接指向定语中心语,也可以指向句中的主语、谓语动词和宾语中心语等核心成分,还可以同时指向多种句法成分,还会显示语义指向的歧义现象。
二、定语的语义指向
(一)指向其中心语
一般来说,定语的语义多指向其后的中心语。例如:
(5)那个(白白净净)的年轻乘务员真下车走了。
(6)床上正坐着两个(皮肤晒得焦黑、头上暴着青筋)的老家人。
例(5)句中的“白白净净”指向主语中心语“乘务员”,例(6)句中的“皮肤晒得焦黑、头上暴着青筋”指向宾语中心语“老家人”。两句中的定语皆为修饰性成分,例(5)(6)分别可转化为主谓结构“乘务员白白净净”“老家人皮肤晒得焦黑、头上暴着青筋”。
(二)指向句子的主语
(7)他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夜晚。
(8)今天他总算吃了顿(饱)饭。
例(7)句中的定语“愉快”指向表示人的主语“他”,而不指向其后的中心语“夜晚”,语义关系为:他度过了夜晚,他愉快。例(8)句中的“饱”指向“他”而不指向“饭”。语义关系为:他吃了顿饭,他饱了。一般的,当“愉快”“饱”等只能形容人的词语作定语时,中心语又是表示事物的词语,定语便指向表示主体人的主语。
(三)指向句子的谓语动词
(9)我看了(两个小时)的电视。
(10)别打(他)的主意。
例(9)中的“两个小时”指向动作“看”而不是中心语“电视”,源于“看电视”是一个有过程,可以无限持续的动作,定语表示动作持续的时间。数量结构充当定语时,在语义上可以指向谓语动词,表示动作持续的时间或发生的次数。例(10)定语“他”是谓语“打”的当事,句子可转变为“别对他打主意”,“他”指向谓语动词“打”。若还原成与显性语法关系一致,则可以把定语移位添加介词成为状语。这类句子把谓语动词关涉的对象放在定语的位置上,导致定语的逆指。
(四)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定语(相应的称为 A1、A2),那么可能存在A1在语义上指向 A2的情况
(11)(阿尔卑斯山)的(居民)和平原上的居民的生活条件总是不同的。
例(11)句中的“居民”作为A2在语义上指向中心语“生活条件”,而A1“阿尔卑斯山”语义上指向A2“居民”。
(五)指向某一行为
(12)我打了(十块钱)的的。(的士)
例(12)句中定语“十块钱”指向“打的”这一动作,表示“打的”这一行为所消耗的金钱,具体说就是坐的士花了十块钱。
(六)同时指向主语和宾语中心语
(13)对牛弹琴本来是对外行人讲内行话,有(讥讽对方什么都不懂)的意思。
例(13)可拆分为:“对牛弹琴本来是对外行人讲内行话,讥讽对方什么都不懂;对牛弹琴有这个意思。”句中定语“讥讽对方什么都不懂”兼指主语“对牛弹琴”和宾语“意思”,表示“对牛弹琴”所具有的意义和“意思”所代表的内容。这类句子的中心语往往为“意思”“情况”“希望”等可以复指定语的词语。
(七)同时指向主语中心语和谓语动词
(14)(蹦蹦跳跳)的他走在回家的路上。
例(14)句中的“蹦蹦跳跳”兼指主语“他”和“走”,意为他蹦蹦跳跳,他走在回家的路上。“他”是“蹦蹦跳跳”这个动作的施事,而“蹦蹦跳跳”具体描绘了“走”这个动作的情态,是对“走”的补充。
(八)同时指向谓语动词和宾语中心语
(15)他吃着(香喷喷)的烧饼。
例(15)句的定语可以移位成为状语:他香喷喷地吃着烧饼,不难看出,“香喷喷”在语义上兼指中心语“烧饼”和谓语动词“吃”。
(九)同时指向主语中心语和另一定语(多个定语并存的情况)
(16)我握住了这并(不熟识)的(人)的手。
例(16)句中的“不熟识”兼指主语“我”和第二个定语“人”,意为我不熟识(这)人,“不熟识”作为谓语动词在语义上同时指向施事主语“我”和受事宾语“人”。
(十)有的定语可能与多个被指成分组成语义指向结构体
多指往往会造成句子的歧义,我们引进语义联项来消除歧义。语义联项,是某些被指成分同时关联的语义成分。例如:
(17)(她)的奶奶演得好。
例(17)中,定语“她”在语义上可以指向中心语“奶奶”,表示领属,即她的奶奶演戏演得好,词语的搭配意义与句法意义相一致;“她”在语义上也可以指向谓语动词“演”,即她演奶奶演得好。把它放到具体的语境里,在上下文中添加语义联项,以此消除歧义。
(17)a.她们一家人都演得不好,只有她的奶奶演得好。
(17)b.你演奶奶演得不好,她的奶奶演得好。
(17)a中的“她”在语义上指向“奶奶”,其语义联项是“她们一家人”,在“她们一家人”的关联限定下,就清楚了“她的奶奶”是个领属性的偏正短语。(17)b中的“她”在语义上指向“演”,其语义联项是上句的“你”。上句的“你”和下句的“她”明显是对应成分,其在句中的功能也应该是一样的,上句没有歧义,“你”是施事,那么下句的“她”受“你”关联,也成为施事,语义上指向“演”。
(18)今天的会议邀请了(三个)(高校)的教师。
例(18)中“三个”在语义上可以指向“高校”,意为会议邀请了一批教师,分属于三个高校,教师的具体数目不明;还可以指向“教师”,意为邀请了三个教师,教师是高校的而不是中学的;还可以兼指“高校”和“教师”,意为会议邀请了三个分属于三个高校的教师。要消除此类句子的歧义,可以通过强调重音表示的口气性焦点,对多指成分的具体所指加以提示。
(19)他拔了(两块钱)的草。
例(19)中“两块钱”在语义上既可以指向“草”,表示他拔的草价值两块钱;也可以指向“拔草”这个行为,表示他拔草的劳动价值两块钱。我们添加语义联项,以消除歧义:
(19)a.他拔了两块钱的草,我卖了十块钱的菜。
(19)b.他拔了两块钱的草,我做了十块钱的钟点工。
(19)a例句的下半句中的定语“十块钱”指向中心语“菜”,结构与上句一致,因此上句的定语“两块钱”指向中心语“草”,其语义联项是下句的“卖菜”。(19)b例句的下半句中定语“十块钱”指向行为“做钟点工”,由此可推知上句中的定语“两块钱”指向“拔草”这一行为,其语义联项是下句的“做钟点工”。一般消除歧义可以采取添加语义联项,强调重音以及放在具体的语境中的方法。
语义指向问题非常复杂,这里主要通过举例分析定语与中心语的多种语义指向,来说明和解释显性句法关系背后的复杂隐性语义关系的语法现象,这对我们正确理解句子,消除句子歧义有很大的帮助,有助于我们掌握各种句式的学习。
参考文献:
[1]陆俭明.关于语义指向分析[A].中国语言学论丛,第一辑[C].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兰宾汉,邢向东.现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6.
(张 昕 陕西宝鸡 宝鸡文理学院中文系 72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