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哥”词族探微
2013-04-29张志伟
摘 要:本文探讨新兴语言现象“X哥”词族的成因、构造、句法功能及特点。成因包括语言内部的原因和语言外部的原因。构造包括“x”的词性、“x”的音节、“x”的填充原则和“x”的造词法。句法功能部分探讨了“X哥”词族在句子中可充当的句法成分以及可以受程度副词“很”的修饰这种特殊用法。基于以上研究成果,本文进一步对“X哥”语义的合成性、句法的凝固性和语用的独特性进行了归纳。在文章最后还对“X哥”词族存在的价值和问题作了总结,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X哥”词族 成因 构造 句法功能
一、引言
“X哥”是近几年新出现的一个词族,有愈用愈热之势。无论是在网络、纸媒,还是口语中,“X哥”应用都很广泛。学术界对“哥”的研究很早就开始了。20世纪90年代,张清常(1998)在他的遗作中就对“哥”的词义进行了梳理;黄树先(1999)在《“哥”字探源》一文中,对“哥”字的来源作了探索。进入21世纪,随着“哥”字用法的发展,对“哥”字的研究成果也多起来。叶欢(2007)就传统“X哥”中的“一哥/一姐”现象进行了研究,这是较早探讨“X哥”词族的文章。张婷(2008)《常用词“兄/哥”的发展与演变》一文,详细讨论了“兄和哥”两字在各个时期的使用情况和意义变化。2009年,“犀利哥”一词红遍大江南北之后,对网络词汇“X哥”词族的研究兴盛起来。人们从不同的视角对“X哥”进行了研究:李森、许家权(2010)从传媒的视角分析了犀利哥走红的原因;林琳(2011)从语用学的角度论述了网络流行语“哥”;金廷显(2011)从模因论的视角谈了“XX 哥”类网络语言的生成机制;张月辉(2011)从语义文化的角度分析了“X哥”。相关的研究还有涂海强、杨文全(2011)的《媒体语言“X+哥”类词语的衍生机制与语义关联框架》;叶晨的(2011)《网络流行语“X哥”词族的起源》;赵邦华(2011)的《“X哥(姐)”结构的认知探讨》;霍晶晶(2010)的《剖析以“犀利哥”为典型的“哥”词族》;梁成功(2012)的《突显理论视角下的“X哥”“X姐”结构分析》以及邹晓玲(2012)的《流行语“X哥”的语言学研究》。这些学者的研究为我们正确认识“哥”的语义演变及“X哥”词族提供了指导。但是,语言每时每刻都在发展、变化,“X哥”词族作为网络流行语,其变化更是迅速。本文拟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X哥”词族的成因、构造、句法功能及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以期为人们更好地认识和使用“X哥”词族提供借鉴。
二、“X哥”词族的成因
(一)“哥”字语义的变化
涂海强、杨文全(2011)①指出,“哥”的语义衍生、泛化路径是:亲属称谓→类亲属称谓→泛亲属称谓→亲属称谓义脱落→男性义脱落。通过对“哥”的用法的义素分析,我们发现“哥”的语义正在虚化、泛化,其语义特征经历了如下变化过程:
表1:“哥”字义素变化历程
所含义素变化过程 例 证
本义 帝呼宁王为宁哥。(《酉阳杂俎》)
[+血亲]脱落 晋王深信之,即厚给田宅,任赐锦衣玉带,军中目为“刘二哥”。(《旧五代史》卷十三 列传第三)
[+年长]脱落 明清时期称呼比自己小一辈的男孩,也常叫“哥”。并出现了“哥儿”的用法,用于称呼官僚或有钱人家的男孩,不论年龄大小。如西门庆与李瓶儿的儿子就叫“官哥”。
[+亲属]脱落 巴哥(指称开巴士的男子)、吧哥、兵哥、的哥、空哥
[+尊敬]脱落 侃哥、款哥等都附加了调侃义
[+男性]脱落 “春哥”“曾哥”用来指代具有男性性格的女性形象
[+人类]脱落 “吸力哥”指的是 F-16战机;“7哥”指的是新海尔简爱系列产品
由“哥”字的发展历程和义素的分布来看,“哥”字的限制性的义素正在逐渐的脱落,对“哥”字的限定也越来越少,导致其用法呈现出宽泛化、随意化的倾向。
(二)“-哥”格式的形成
“X哥”格式之所以能够成型,除了“哥”字词义的虚化和泛化外,还与“-哥”式双音节词的出现有很大关系。
“的哥”一词的流行及表示一类人身份的双音节词“-哥”的大面积出现,表明“哥”已取得了类词缀的功能。“-哥”中的“哥”具有实义虚化、位置固定、结构能产等特点。这为新兴词族“X哥”的出现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外在形式和内在基础。
涂海强、杨文全(2011)①首先提出了将李宇明的“词语模”概念引入对于“X哥”词族的考察之中,指出“哥”是“模标”,是词语中不变的词语,“X”则为“模槽”。“犀利”“大衣”“毯子”等词则能进入模槽成为槽语,从而构成新词。从“哥”字用法的初始阶段,已经生成了“X+哥”的词语模,只不过由于“哥”字义素的限制性,这一格式的词语能产性很低。随着限制性义素的逐渐脱落,特别是随着[-亲属]义的生成,“X哥”的能指人群扩大,形成了初级阶段的“的哥”词汇。这时,类词缀“哥”已经成型。又由于[-男性] [-人类]等一系列义素的脱落,越来越多的词汇取得了进入模槽的资格,形成了如今“X哥”的强盛局面。
(三)网络文化的推动
相对于其他新词而言,网络用语“X哥”的发展还应归功于网络文化的推动。从最早的“不要再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到“哥XX的不是XX,是寂寞”等句式的流行,再到“犀利哥”的盛行,网络为其提供了良好的传播平台。我们以“哥”为关键词,在百度“指数”中进行检索,结果如图1所示:
图1:“哥”在百度—指数中的检索结果
网络上,对各种“X哥”的检索率都在600%以上,这一方面说明“X哥”正在迅猛发展,另一方面也显示出,既有格式“X哥”极大地促进了后续“X哥”的出现。
(四)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要求语言更加通俗易懂、简洁方便和朗朗上口;要求词语反映范围更大,意义更广,概括更准确。而“X哥”的产生,就符合了语言锤炼中的简练、生动的基本要求。
“X哥”词族的使用与通俗文化的盛行这一大的文化背景也是密不可分的。通观“X哥”词族的使用情况可以看出:“X哥”词族主要用于口语交际、新闻快报、期刊杂志和流行小说等快餐文化中,最容易被社会大众所接受并运用。
以上从语言内部的原因和外部的原因两方面探讨了新兴现象“X哥”词族的成因,虽然网络时代为许多新语言现象的产生和流行提供了以往不能比拟的有利条件,但是,语言发展演变的最主要原因还在于语言内部和语言使用者本身。
三、“X哥”词族的构造
(一)构词法
就组成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而言,“X哥”词族中,“X”与其后“哥”之间均为偏正关系,这一点毋庸置疑。以下主要分析其中“X”的词性、音节及填充原则。
1.“X”的词性
梁成功(2012)②指出网络流行语“X哥”词族中“X”的组成成分可以是数词、动词、名词、形容词。我们调查发现,除了梁成功所列举的上述几种词类外,“X”还可由英文字母和汉语拼音及它们的缩写形式充当,如“sharp哥、B哥、RMB哥”等。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网络流行语“X哥”词族中“X”为名词性词语的比例远远比其他词类大(参见文后附表)。这充分说明了人类认识事物主要从名词开始,名词类词语的正面认知效果比其他类词语大得多。
2.“X”的音节
叶晨(2011)③指出:从“X”的音节来看,网络流行语“X哥”词族中的“X”多为双音节语素或词,如“犀利哥、大衣哥”等;也有单音节语素如“春哥、钩哥、表哥”等。我们发现,“X”还可以由多音节语素或词充当,如“天宫神八哥、高考十年哥”等。
由此可见,“X哥”词族在音节上是不受太大限制的,只不过由于现代汉语中词语趋于双音节化④,因而它的双音节词语居多。
3.“X”的填充原则
前文提到了“词语模”理论,但并不是所有的语素或词都可以进入模槽成为适合模标的槽语,它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这里的填充原则就是指这种规则。
我们发现,“X哥”词族中的模槽可以由以下几类语素或词来充当:
(1)指称当事人所从事的某种职业或特殊行当的词汇。如“香油哥、的哥”等;
(2)指称当事人给别人留下较深刻印象的事物的词汇。如“大衣哥、表哥”等;
(3)指称当事人所进行的与众不同的或使人印象深刻的动作行为的词汇。如“咆哮哥、奔跑哥”等;
(4)可以用来形容当事人特征的词汇。如“犀利哥、妖娆哥”等;
(5)当事人姓名中的一个字。如“曾哥”“春哥”等。
上述几种原则之间并不是界限分明的,一个“X哥”族词可以同时符合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原则。
(二)造词法
根据涂海强、杨文全(2011)的研究成果,“X哥”词族主要运用的是修辞造词法。其修辞要素主要有借代、隐喻、反语、谐音、双关。调查显示,除以上修辞要素外,还有夸张、拟人、拟物等。
拟人指把物当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⑤如“章鱼哥保罗、吸力哥”等。
拟物指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性质。⑥如“化石哥”等。
夸张类指故意言过其实。如“妖娆哥”等。
简缩法也是“X哥”常用的造词法。例如把“专门给豪华公车拍照片的哥”简缩为“专拍哥”,把“假装摔倒的哥”简缩为“假摔哥”。
四、“X哥”词族的句法功能
(一)句法成分
叶晨(2011)、邹晓玲(2012)⑦均已指出“X哥”词族同名词一样,它可以充当主语、宾语、定语,还可以作介词宾语。此外,我们发现“X哥”还可以充当中心语和独立语;也可以作谓语——这是名词的一种活用用法。
1.作中心语
常用作偏正短语、中补短语(此时“X哥”用作动词,作谓语,讨论见后)里的中心成分。由于“X哥”词族具有名词性特征,因此可作定语中心语。如短语“无家可归的犀利哥”。
2.作独立语
“X哥”作独立语时,主要是充当称呼语。如:“犀利哥”,你可以回家了。(《包头晚报》 2010-03-19)
3.充当谓语
我们注意到还有这样一种用法,如:“何不‘犀利哥一回”。这时的“犀利哥”在句子中作谓语成分,义为“做犀利哥”。这是名词的一种特殊用法,和“他经常‘阿Q自己”中的“阿Q”是同一种用法,同为名词活用为动词。
(二)很+“X哥”
我们还可以看到“很‘犀利哥”这样一种用法,这种“Adv+N”结构是名词的一种特殊用法。如同“很绅士”“很淑女”一样,这一类名词都有描述性的语义特征。邢福义(2003)⑧指出这类词语使人有一种“异感性”。“X哥”进入“很N”结构,词性由名词性变成了形容词性,而其在句中所作成分则由形容词性性质来决定。“很N”可以用来作定语、谓语、状语或补语。如:
定语 他做了一个很“犀利哥”的动作。
谓语 他的举止很“犀利哥”。
状语 他很“洒脱哥”地捡起了那件旧衣服,穿在了身上。
补语 他穿得很“犀利哥”。
五、“X哥”词族的特点
(一)语义的合成性
“X哥”词族的语义具有合成性。可以具体分为以下三种情况:一种是组成词语的本义相加是整体义,如“攀爬哥、瞌睡哥”等;一种是组成词语的比喻义是整体义,如“章鱼哥、板凳哥”等;另一种是组成的词语被人类强行赋予了某种特定的、约定俗成的意义,需要从总体上去把握,比如“B哥、U哥”。
(二)结构的凝固性
1.音节结构的相对凝固性
叶晨(2011)认为:从音节上看,“X哥”可分为“2+1”式和“1+1”式。但调查发现,如今“4+1”式结构也越用越广,如“良心豆腐哥、怀化创业哥”等。
2.词汇结构的相对凝固性
这里的凝固性是就“X哥”形式中是否能够加入其他成分而言的。
(1)“X”与“哥”之间不能加入“的”
“X”与“哥”之间如果加入“的”,那么“X的哥”就只能作为一个短语来讨论了,而不是一个词了。另外,“X”为名词或其他词时,“X+的+哥”的意思变化了。例如:“大衣哥”,变为“大衣的哥”时,虽然语义上讲不通,但从句法角度来讲是通顺的,短语表示“大衣的哥哥”;当“X”为动词和形容词时,语义能讲通,意思也没有变化,但句法上却变成了短语。
(2)“X”与前后限定补充成分结合为一个整体
“X”前可加限定词语,后面可加补充词语,变为新的“X”,仍为一个整体。以音节“4+1”“X哥”词语为例,“良心豆腐哥”是在“豆腐”之前加限定语“良心”得来的,加限定成分后,该词变成了“良心豆腐+哥”的形式,“良心豆腐”是作为一个整体来用的。
(三)语用的独特性
1.独特的感情色彩
张月辉(2011)⑨从“X哥”的感情色彩语义方面分析,将其分为褒、贬、中性三类。我们认为“X哥”词族的词义还没有完全演变为贬义。一方面,它表现出亲切热情之感,拉近了说话方与受话者之间的感情;另一方面,也有调侃幽默的色彩,只不过这里调侃幽默的感情有轻有重。
(1)有的讽刺义多一点,如:“犀利哥、表哥”;
(2)有的调侃义浓一点,如:“装醒哥、淡定哥”;
(3)有的幽默褒扬义多一点,如:“香油哥、真情哥”。
2.结合语境来揣摩意义
如“化石哥”一词,望文生义的话可能误认为是研究化石的人,这与本词所表之意相差甚远,只有结合具体语境,我们才可以推知其原意是长期混迹于声色场所但不为所动的男子。
还有的词语,即使从词语中能够看出其语境,但也必须结合上下文,才能准确理解其含义。如“盒饭哥”,不结合上下文,你就很难理解“盒饭哥”的本义指开着价值百余万的“林肯领航员”,车内卖的却是6元的盒饭的男子。不结合具体语境,其中的[+调侃]味道是品味不出的。
3.不平衡性及习惯用法
(1)不平衡性
这里的不平衡性是指,相对于“X姐”“X嫂”等相似词族来说,“X哥”与它们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如有“一哥”就有“一姐”,有“高数哥”就可以造出“高数妹”“高数爷”等词。然而有些词却不可:如可以有“胸肌哥”,但没有“胸肌姐”“胸肌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在于“X”的义素不同。“胸肌”有[+男性专有]的义素,不适用于女性。
(2)习惯用法
还要注意一些习惯用法。如我们称外来打工的女青年为“外来妹”,从来没听说过“外来哥”“外来嫂”等词,这是习惯用法。还有“育儿嫂”“月嫂”等词,但却没有“育儿哥”“月哥”这类词,这是由职业的分工不同造成的。但是由于社会的发展,一些习惯用法也在慢慢改变。如随着一开始开出租车的都是男性,“的哥”一词最早出现,后来由于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开出租车,又出现了“的姐”一词。随着社会对从事特殊行业的男性需求的加大,相信不久就会出现“月哥”“育儿哥”这类新词。
六、结语
网络流行语“X哥”满足了人们的文化需求和心理认同感以及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并且结构统一规范,表达词义简单易懂,发音朗朗上口,代表了语言的发展趋势,起到了消除语言隔阂、沟通南北的作用。但是由于它为新兴词汇,刚刚开始为人使用,本身还不完善,因此也有诸多局限性:
1.新闻快报、网络语和口语中应用多,书面语中特别是规范作品中应用少。在百度新闻中,能找到与“X哥”相关的新闻约3,020,000篇,而在CCL中(2012.12)则找不到一条与网络流行语“X哥”相关的文献。
2.自身的易变性、短时性给它的大规模使用带来了局限,使其生命力较低。依据百度指数(2012.12):
图2:网络用户和媒体对“X哥”族词的关注度
由上表可以看出,从2009年犀利哥产生,用户和媒体的关注度一直保持在很高的趋势,说明了“X哥”刚刚产生时生命力旺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关注度走低。“X哥”的生命力受到考验。
3.“X哥”词族中,很多词字面义与本义脱离,容易造成误解、误用;语境的限制性强,阻碍了其广泛应用。
4.适用人群有性别、年龄段和行业的限制。依据百度指数(2012.12):
图3:“X哥”的使用人群属性(性别、年龄、职业和学历)
从表中我们可以发现,对于“哥”字及“X哥”词族,男性比女性使用率高;30岁以下的比30岁以上的使用频率高;职业分布中,教育/学生和IT业使用最多。学历分布以高中和大学最为集中。由此可见适用人群的不均匀。
5.使用地区分布不均匀。依据百度指数(2012.12):
图4:“X哥”词族使用人群的分布状况
在北上广地区,江浙地区,山东等沿海地区以及河南河北、四川等省份,使用人数较多。相比之下,沿海使用又多于内陆,使用地区不均衡。
在科技日新月异,人们的交流日趋便利的今天,新兴词汇特别是网络词汇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影响着国人特别是青少年的日常用语表达,并进一步影响着汉语的发展。“X哥”作为网络流行语中的一个重要词族,尽管有很多的局限性,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代汉语的一个发展趋向。我们认为它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是不会消失的,甚至有可能越用越广,演变出其他的意义和用法,这一词族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
注释:
①涂海强,杨文全.媒体语言“X+哥”类词语的衍生机制与语义关联
框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6).
②梁成功.凸显理论视角下的“X哥”“X姐”结构分析[J].吉林省
教育学院学报,2012,(7).
③叶晨.网络流行语“X哥”词族的起源[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④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80: 507.
⑤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295,295.
⑥邹晓玲.流行语“X哥”的语言学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2,(4).
⑦邢福义.邢福义学术论著选[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⑧张月辉.网络流行语“X哥”语义文化分析[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3).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黄树先.“哥”字探源[J].语言研究,1999,(2).
[3]霍晶晶.剖析以“犀利哥”为典范的“哥”词族[A].2010年重庆市语言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
[4]金廷显.模因论视角看“XX哥”类网络语言生成机制[J].赤峰学院学报,2011,(3).
[5]金迎喜.中韩词缀化现象比较[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1).
[6]梁成功.凸显理论视角下的“X哥”“X姐”结构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7).
[7]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8]涂海强,杨文全.媒体语言“X+哥”类词语的衍生机制与语义关联框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6).
[9]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80.
[10]邢福义.汉语语法特点面面观[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11]邢福义.邢福义学术论著选[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12]叶晨.网络流行语“X哥”词族的起源[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13]叶欢.说“一哥”“一姐”[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
[14]张清常.《尔雅?释亲》札记——论“姐”“哥”词义的演变[J].中国语文,1998,(2).
[15]张瑞萍.“X男/女”词族探微[J].长春大学学报,2011,(7).
[16]张婷.常用词“兄/哥”的发展与演变[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S1).
[17]张月辉.网络流行语“X哥”语义文化分析[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3).
[18]赵国.“X族”词的语言学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7,(11).
[19]赵邦华.“X哥(姐)”结构的认知探讨[J].群文天地,2011,(16).
[20]邹晓玲.流行语“X哥”的语言学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2,(4).
附表:
分类 具体语料 个数
名词性词语 大衣哥、香油哥、毯子哥、帐篷哥、高数哥、三轮哥、板凳哥、火车哥、骑士哥、力量哥、雪碧哥、母鸡哥、面包哥、钢盔哥、灯笼哥、烧饼哥、格子哥、苍天哥、双刀哥、工地哥、体操哥、熨斗哥、拐棍哥、雨伞哥、卧铺哥、胜利哥、胸肌哥、人民币哥、粉笔哥、甘蔗哥、传说哥、丝袜哥、蟾蜍哥、馒头哥、内裤哥、猪肉哥、异物哥、化石哥、快递哥、洗具哥、杯具哥、面罩哥、睡绳哥、琵琶哥、竞彩哥、薯片哥、香蕉哥、回音哥、章鱼哥、宝马哥、草帽哥、酱油哥、渔网哥、吸力哥、毛巾哥、中文哥、餐具哥、 被子哥、 未来哥、 学历哥、 零币哥、 日历哥、策略哥 64
动词性词语 快闪哥、奔跑哥、瞌睡哥、装醒哥、蜗居哥、看房哥、咆哮哥、钩哥、劈腿哥、汽修哥、专拍哥、虐鼠哥、扔鞋哥、醉酒哥、应酬哥、取钱哥、串场哥、挑战哥 18
形容词性词语 犀利哥、励志哥、妖娆哥、真情哥、深邃哥、热心哥、沧桑哥、雷人哥、齐全哥、淡定哥、孝顺哥、低碳哥、飙血哥 13
其他 一分哥、曾哥、春哥、B哥、JJ哥、夏普哥、U哥 6
注:内容为截止2012年5月所能检索到的资料
(张志伟 吉林延吉 延边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 13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