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形势下高校平安校园建设
2013-04-29罗求实
罗求实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023-03
高校作为社会大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与其他子系统之间进行着信息的交流、互动和转换,高校的平安稳定,严重影响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党的十八大关于和谐社会建设和平安建设的精辟论述,高等教育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高校学生结构的不断变化,对高校平安校园建设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和要求,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平安校园建设体制机制、完善高校内部安全教育管理制度、构建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加强基础设施硬件建设,让师生远离危险,让校园平安和谐, 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一、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的重要意义
高校是培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层次人才的高地,是整个社会大厦的重要构件之一。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可以直言不讳地说,稳定了学校,就为将来的社会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推进校园安全管理创新,加强高校平安建设,对确保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健康发展和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加强高校平安校园建设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客观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报告强调,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促进社会和谐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强化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在社会管理和服务中的职责,引导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充分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报告要求,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网络,建立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体制机制。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工作机制,高度警惕和坚决防范敌对势力的分裂、渗透、颠覆活动,确保国家安全。高校作为社会大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与其他子系统之间进行着信息的交流、互动和转换,其本身就是一个小社会,况且,高校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摇篮,作为文化传播创造的重要阵地,作为科学技术的研发基地,历来就是敌对势力分裂、渗透的重要场所,党和国家十分关注高校的和谐稳定,可以说,高校的平安建设,本身就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必要组成部分。
(二)加强高校平安校园建设是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和实现中国“教育强国梦”的迫切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自1999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在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促进教育公平、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质量和保持和谐稳定等各个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截至2011年,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2762所,其中,普通高校共有2409所(含独立学院309所),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3167万人,其中,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总数达23085078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1998年底的9.8%提升到2011年底的26.9%。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国际公认的大众化发展阶段,同时,高校始终保持和谐稳定,为服务党和国家大局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许多影响高校和谐稳定,制约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新难题、新情况、新问题亟待我们去正视,去调研,去思考,去解决。比如:如何正确处理好发展质量和发展速度的关系,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值得深思;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适应当前社会环境复杂、思想文化多样的要求值得关注;如何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使教育改革取得新的实质性、历史性进展值得探索;如何整合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高校布局,实现高等教育公平均衡发展值得解决;等等,所有这些新形势和新问题,不仅是贯彻落实中央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保护积极健康、安全可靠、开拓创新的育人环境所需。因为复杂、不安全的校园环境不仅会深刻影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也会影响大学生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而年轻一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何,又直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实现。因此,努力创建平安校园,事关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和“教育强国梦” 的实现。而要解决好这些问题,都要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标准,以人民群众满意为目标,加强创新高校管理,维护高校和谐稳定,为实现中国的“教育强国梦”创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三)加强高校平安校园建设是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的现实需要
“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是高校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坚持以人为本,是高校一切工作必须坚持的工作理念。平安校园建设工作也不例外。创建平安校园的目的是为新时代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从而预防和减少违法及犯罪行为的发生,其实质就是尊重学生和保障学生人权,维护学生合法权益。邓小平同志曾经多次指出:“稳定压倒一切。”江泽民同志也经常强调:“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平安和谐的校园建设,既是为了保障学生基本的受教育权,也是为了尊重学生、保障学生人权的需要。创造和谐平安的校园学习环境,从形式上说,是权利与义务的关系问题,实质上是生命健康权的问题。因此,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贯彻落实“平安校园”建设,就是把师生员工的生命健康放在首位,也是实施人权计划,捍卫“生命”尊严,落实学生生命健康权的具体体现。然而,当前高校校园内发生的治安、刑事案件或者食品安全问题等等,大多与学生有关,而且发生的事件数量呈上升趋势,这不仅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工作生活秩序,也给学生本身及家庭造成了极大伤害,也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必须大力加强高校“平安校园”建设,扎扎实实抓好基础工作。做到尊重人、关心人,依法办学、以德治校。扎扎实实抓好民生工作,解决好食堂饭菜价格、食品安全、交通安全、学生就业等实际问题。扎扎实实抓好日常管理。其实质就是维护师生切身利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二、当前我国高校平安校园建设面临的新挑战及主要特点
“89风波”之后,整体上讲,高校维护和谐稳定工作取得良好成绩,但是,由于宏观上(很多高校选择在郊区或者城乡接合部建立新校区,在拓展了学校发展空间的同时,校园安全管理的工作难度增加)和微观上(社交媒体的流行让高校学生的人际交往范围变得不可控和未知)两个方面的影响,加上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多元利益冲突与风险社会的特征凸显,使高校安全维稳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呈现新的特点。
(一)当前我国高校校园安全面临的新挑战
1.高校安全缺乏全面监管,校园周边环境存在隐患
在高等教育规模快速扩展的过程中,很多高校选择在郊区或者城乡接合部建立新校区,虽然拓展了学校发展空间,但同时也增加了校园安全管理的工作难度。首先,很多大学在校园安全的防控机构上缺乏必要的资金支出和人员配备,许多学校的安保部门无力对校园安全进行全面的监管。如,社杂人混进校园,致使不少大学内盗贼猖獗,而校内保安人员对诸类盗窃事件不能及时制止。其次,校园周边环境杂乱。围绕校园这个大的经济体,不少行业应运而生,如一些网吧、歌舞厅、酒吧等比比皆是。这些场所既是复杂人员的聚集区,容易产生打架斗殴等事件,也是些藏污纳垢、侵害学生身心健康的窝点。而有关部门的管理又跟不上,由此导致各类危害校园安全的案件增多。
2.信息时代带来安全挑战,社交媒体流行带来负面影响
网络信息在带给人们丰富的、积极的、科学的信息的同时,也带来了消极的落后甚至腐朽的信息,同时,社交媒体的流行让高校学生的人际交往范围变得不可控和未知。如色情图片录像的诱惑、网络交友不慎、网络反动言论的鼓动等等。而且境外敌对势力也通过网络在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和平演变”,他们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特别是现代信息传播手段,传播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这些信息对于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来讲是一种诱惑、误导因素,极容易被灌输错误思想,也容易为犯罪分子提供作案机会,造成校园不安全的隐患,增加了高校安全工作的难度。
3.学生心理问题比较严重,价值取向发生扭曲
由于种种原因,大学生主观上存在三大心理矛盾:心理闭锁与寻求理解的矛盾、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矛盾、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据北京某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研究课题组调查显示, 60%以上的大学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另有调查资料表明, 29%的大学生有心理异常的表现。中国社会调查所的一项调查显示,26.5%的受访大学生有过自杀的想法。而另一项确切的统计是, 2008年,仅教育部直属高校就发生63起大学生自杀事件,达到历史顶峰。此外,大学生思想单纯,缺乏自防自救意识,安全警惕性不高等,加上现在部分大学生价值取向发生扭曲,求富欲望强烈,让不法分子有空可钻。这些都严重扰乱了学校秩序,给“平安校园”带来不平安的因素。近年来高校校园重大刑事案件频繁发生:如云南大学马加爵杀人案,四川外语学院学生邹鸿成砍杀同学案,,西安音乐学院大三学生药家鑫驾车撞人后刺死伤者案,复旦大学学生林森浩投毒毒死同学案等,都与此相关。
(二)当前我国高校校园安全问题出现的新特点
1.校园危险行为现象的多元化
北大康树华教授所作的一项调查表明: 1965年,大学生犯罪占整个社会刑事案件的1%,“文革”期间大学生犯罪占整个社会刑事犯罪的2.5%。而近几年,大学生犯罪占整个社会刑事犯罪的17%。另据调查,大学生中曾经打过架的占12.1%;有49.7%的大学生曾经抽过烟,饮过酒的占69.9%。另一方面是显性的暴力恶性事件增多,如盗窃、抢劫、敲诈、杀人、强奸等。据某监狱对高校学生在押犯的罪名统计,其中盗窃罪占25.81%,诈骗罪占23.95%,故意伤害罪占4.7%、强奸罪3.9%。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无一不警示着人们,违纪犯罪为主要表现的校园危险行为有明显增多、多元化的趋势。
2.校园危险事件的突发性强
由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原因的不可预见性,或者管理上的疏忽和不实际性,事件总是在意想之外发生,令人触目惊心。这也正是人们把这类事件称为“意外”或“突发”事件的原因。其实任何一起突发事件都是不安全隐患长期酝酿的结果。
3.校园危险事件的危害性大
近几年,随着兰州大学的研究生向导师泼硫酸事件,杭州高校女生相互介绍卖淫,四川大学学生情杀女生,云南某大学男生杀死宿舍同学等等事件的相继曝光,使我们愈来愈心寒地发现,由于报复、补偿、占有等多种心态的交互使用,杀人、强奸、绑架再也不是远离校园的字眼,这些活生生的事实,对高校、学生、家庭造成极大的危害性。
4.校园危险事件的诱因多样化
任何学校的突发事件都不会无缘无故的发生,其诱因是多方面的,有管理上和实际操作中的原因,也有涉及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原因;有因为个人利益受到伤害的原因,也有因为集体冲突而报复伤害的原因等。不论什么诱因,都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隐蔽性。因此,高校突发事件的发生又有一定的不可预测性。
三、加强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的对策
高校校园平安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而且涉及到公安、消防、卫生、工商等多个职能部门,因此,加强高校平安校园建设,既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主观能动性,还需要社会各部门的通力合作,既要重视硬件环境的建设,又要重视软件环境的改善;既要增大资金投入,又要加强思想教育的力度。近几年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抓手,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立足精细化管理,努力搞好安全维稳工作,确保了学校的平安稳定。自1996年以来,学校没有发生过一起学生非正常死亡事件,没有发生过一起重大刑事、治安案件,没有发生过一起非正常上访事件和群体性事件,没有发生过一起重大责任事故。2008年起,连续3年被评为“湖南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连续3年被评为“湖南省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单位”;2010年被评为娄底市“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先进单位”、“维护稳定工作先进单位”;2010年、2011年、2012年连续3年被湖南省委、省政府授予“平安单位”荣誉称号。学校在安全维稳工作中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绩,确保十几年不发生一起学生非正常死亡事件,概括起来讲,就是在工作中落实了“理念精、信息准、制度细、执行严、合力强”的十五字方针。
(一)必须牢固树立精细化管理工作理念
科学的精细化管理理念是高校安全稳定的根本。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党委、行政高度重视安全维稳工作,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稳定是最大的政治、安全是最大的效益”理念,始终把维稳工作当作第一要务来抓:一是定期研究安全维稳工作。该校每年至少召开2次以上安全维稳工作专题会议,部署安排相关工作。二是充分保障安全维稳财力、物力投入。近2年,该校在其他部门办公经费缩减15%的情况下,仍按上级要求足额划拨了维稳专项经费。加大诸如消防设施、防盗网、安全门、监控摄像头等安全系统设施的投入力度。在其他部门不允许配备公车的情况下,该校特许保卫处购买了5辆巡逻摩托车和2辆工作用小车。三是高度重视队伍建设。近年来,该校不断优化保卫干部队伍结构,组织、人事等主要职能部门都只设2个领导职数,而保卫处却配有3个领导职数。另外,按上级要求配足配强辅导员队伍,并严格落实 “三、六、九”政策。四是领导身体力行。该校始终坚持校长接待日制度。对校领导每月走访学生宿舍、参加学生政治学习、深入课堂查课听课、关心支持平困学生等都有明确规定与要求。五是把后勤管理服务上升到维护学校稳定的高度来抓。该校党政高度重视后勤管理服务,重点抓好食堂建设。面对近年来物价居高不下的情况,对学生做出“价格不上涨,数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营养不打折”的承诺,并从2010年起按在校学生学费总收入的1%列入财务预算,建立学生食堂饭菜价格平抑基金;同时从2011年开始,该校把食堂总营业额的2%直接补贴给食堂,用于改善学生生活。学生食堂被评为“湖南省标准化食堂”。目前,学生对食堂满意度高,就餐率达到90%。六是突出为师生服务。近2年,学校以为民服务创先争优为契机,在全校开展优质服务竞赛和文明窗口评比系列活动,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功能得到有效发挥,学校连续2年被评为“湖南省教育系统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学生处和保卫处分别成为成为2009届和2011届湖南省“文明窗口单位”。
(二)必须及时准确掌握安全维稳信息
掌握信息的关键在于及时和准确,这是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是学校安全稳定的基础。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情报信息工作的特色有两点:一是十几年来一直坚持“三联系”工作。“三联系”是指校级领导每人联系1-2个专业系、副处以上领导每人联系1-2个班、一般干部职工教师每人联系1-2个寝室。校级领导亲自带头,每周至少一次深入学生寝室,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为学生排忧解难。这种“三联系”制度的实施,开创了高校安全维稳工作的新模式,它使学校上下紧密联系,保证了信息畅通。二是信息员队伍做到纵向到头,横向到边。该校组建了2000多人的信息员队伍,每一间寝室都配备了信息员,信息渠道延伸到了每一个角落。学校制定了完善的信息报送制度,并每学期组织一次信息员培训,确保了信息报送的及时性与准确性。学校每年通过情报信息成功化解矛盾纠纷和消除不稳定因素多达几十起,确保矛盾纠纷化解率为100%。
(三)必须完善创新各项安全维稳制度
制度是搞好高校安全维稳工作的保障,精细化管理对制度建设的要求在于细。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制度之细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制度本身细化。如消防管理他们制定了消防管理细则,具体部位有具体管理办法,并将责任落实到人;对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巡逻队、信息员、门卫、保安等都有量化考评细则;每周三的政治学习、升旗仪式等都有检查评比制度。二是通过建章立制把责任细化。该校实行了安全维稳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书,对各单位实行量化考核,根据平时检查记录台账,对照目标管理责任制的内容量化打分,并作为年终评优评奖的依据;该校建立了维稳领导小组、保卫处、各中层单位和寝室长组成的安全维稳四级管理体制;学校与来校承建基建维修项目的外来施工单位签订了《基建维修工程安全责任书》,明确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加强了对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
(四)必须严格执行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高校安全稳定的关键就是严格执行各项制度。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主要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安全教育,切实提高安全防范意识。该校每周的升国旗仪式和国旗下的演讲自建校以来从未间断过。通过升国旗仪式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养成教育。同时利用升旗仪对一周的学生管理情况、学校治安情况等进行总结通报,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二是坚持综合治理和维稳工作年终考评。该校每年底对各单位的综治和维稳情况进行考核评比,考核结果与单位绩效挂钩。对评出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在次年新学期开学的全体教职工大会上进行表彰奖励,被一票否决的单位不得参与当年的任何评优活动。三是落实辅导员、班主任双重管理。该校坚持每学期召开一次全体班主任大会,每周召开一次辅导员例会,以提高班主任、辅导员工作能力,增强工作责任心。对班主任、辅导员的考评坚持年终兑现奖惩。四是坚决执行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该校在建设、征地拆迁、教改等可能引发不稳定事端的事项都要开展稳定风险评估。凡侵害师生利益,存在大量矛盾和问题,以及容易引发连锁反应、攀比,严重影响学校稳定的重大事项坚决不予实施。五是切实做好特别防护期的安全维稳工作。特护期和重要节假日以及重大活动,该校都召开了专门会议部署安全保卫工作。都有安全预案,有专人值班。学校每年制定的安全预案就有20多个。六是安全检查常规化,经常化。保卫处坚持每月对全校进行一次安全隐患排查(消防重点部位坚持每日巡查),每一次的安全检查都要形成书面报告交分管副校长审查。所有的安全隐患都必须整改到位,连所有公共楼宇上楼顶的通道都安装了铁门并落锁,杜绝了学生上楼顶而引发的各种意外事件。七是切实关爱贫困学生和“问题”学生。首先,该校通过完善“一·三·五”资助体系、减免学费、关工委社会筹资捐助、党支部结对帮扶、校内爱心捐款等途径,全方位、全过程关注资助贫困学生,切实做到不让一个贫困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学校连续2年被评为“湖南省大学生助学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其次,该校密切关注问题学生,及时化解心里危机。学校于2005年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每个系至少配有4名心理干部、每个班1名心理委员、每个寝室1名心理健康信息员,并建立了学生心理档案系统。同时,学校关工委成立了心理问题学生帮扶工作组,许多支部与学生积极组织开展了结对帮扶活动,建立了学校、学工处、系、班级、宿舍五级纵向预防体系和心理危机排查制度。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社会、学校、家庭以及自身学习、工作和人际关系中的种种问题和矛盾,缓解其焦虑、苦闷,恢复心理平衡,矫正不良行为等。该校连续3年被评为“湖南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 八是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和安全知识与法律教育。该校一方面结合最新的技术和学校网络发展的实际情况,把工作重点放在管理防范上,实施综合治理。另一方面加强大学生安全知识和法律的教育,增强学生化解危险的能力和规范其日常行为。
(五)必须加强高校与政府职能部门的沟通和配合
高校是整个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上的治安状况直接影响到学校,学校内的安全问题也会延伸为社会问题。因此,高校的安全稳定工作必须与政府各有关部门及时沟通和密切配合,互相支持。近年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通过借助外力,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当地派出所、城管、消防、卫生防疫、文化、交警等职能部门配合支持, 对学校进行拉网式安全排查,消除安全隐患, 加大对非法传销组织、法轮功、手机诈骗等打击力度,确保校园及周边安全,进而保护高校学生免受危害。特别是通过校警共建活动,派出所把校园内功能布局区域和师生家庭信息和宿舍门牌号码全部录入电子管理系统,实施“网格化管理”,并在学校设置警务室,娄底市特巡警支队在学校校门口设置执勤点,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综合治理新格局。同时,该校还聘请娄底政法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担任学校法制副校长,实时对师生进行法制教育,举办紧急情况自救等等方面的讲座、培训等。该校还把娄底监狱作为法制教育基地,利用基地对师生经常开展警示教育,等等。学校与当地公安及其他职能部门形成了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杜建静,《高校安全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7年第 21期
[2]周若涛,《大学生危险行为现状及对策研究》,《青少年研究》2005年第3期
[3]邵彩玲,赵会民,张影,《当代大学生犯罪的特点、成因与对策分析》,《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3年第8期
[4]韦爱勇,王成端,周小波,《安全教育应成为高校学生的必修课》,《城市与减灾》2007第1期
[5]毛振军,《安全背后的生命尊严—谈校园安全》,《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第2期
[6]朱政,《构建和谐校园理念下的高校安全治理—透视校园危险行为》,《北华大学学报》 2009年第10期
[7]《201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教育部网站2012年8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