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智力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2013-04-29肖付灵
肖付灵
摘要:英语学习过程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共同参与的过程,且非智力因素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本文分析了非智力因素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旨在提供一些有效的建议和措施,以提高英语教学效果,优化教学质量。
关键词:英语教学、非智力因素、兴趣习惯、意志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13)02—0091—02
非智力因素对英语教学的影响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因此,在英语教学工作中,我们必须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以期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
一、激发动机,培养兴趣
1.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创设问题情境,激疑问难,以疑促思,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设疑能激发学习兴趣并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从存疑、质疑到释疑的过程中体验到求知乐趣,进而提高思维能力。但教师一定要注意,问题难易程度应当适中,提问时要层层推进,步步深入,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使问答之间充满妙趣。
2.建立语言信息差,形成学生获取新知识的内驱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所谓信息差,是指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掌握信息方面所存在的差距。缺乏信息差距,交际双方就会失去传递信息和获取信息并达到信息平衡需要的动力,就会失去交际的意义。在外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仅仅是进行机械的语言操练和模仿就不存在信息差,而且时间一久,就会使学生感到外语学习单调呆板,从而失去学习外语的兴趣和动力。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为学生提供建立在信息差基础上的言语交际活动,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表现出相当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生动性,使他们在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活动中,通过缩小或填补信息差,不断学到新知识,提高语言技能,不断提高外语交际能力。
3.创设竞争情境,形成竞争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成就动机的驱使下,学生总是努力想引起别人的注意,想得到最优秀的成绩和荣誉,并赢得别人的赞扬和喜欢。教师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好胜心和表现欲,有意识地在同学之间创造竞争气氛,让每位同学都有参与竞争的意识和热情,在竞争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为此,教师在课堂上可通过小组讨论,然后各小组轮流发言,分组比赛以及默写单词比赛、演讲竞赛等形式来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效率。
二、教会学法,培养习惯
1.与人以鱼,不如与人以渔
首先一定要教给学生如何预习和听课。教师在讲新课前必须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熟悉将要学习的内容和材料,并在预习课文、生词和语法等项目时,将疑难问题记下,以便在听课时能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求知。在听课时,教师不仅要要求学生遵守纪律,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而且还应要求学生调动一切感觉器官进行活动,养成眼、耳、口、手一起动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发言,敢于质疑。质疑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可有助于学生挖掘潜能,增长知识,提高能力。
2.还要教给学生如何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方法
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运用外语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而且还要通过大量反复的实践练习,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听、说、读、写的技能、技巧,达到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目的。
3.及时复习,反复强化,加强记忆
科学的复习方法既巩固了知识,又增加了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和信心。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所揭示的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学习材料尚未出现大规模遗忘之前及时进行复习。复习时最好能按照遗忘曲线图来安排识记的时间间隔,还可采用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相结合的方法。除此之外,教师还可教会学生运用联想记忆法、分类记忆法、整体与部分相结合的记忆法以及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相结合的记忆法等。
4.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不仅能提高外语学习的效率,促进外语各项能力的发展,还有利于我们提高学生的素质。然而,良好习惯的形成并非朝夕之功,而在于教师的投入,严格的训练以及学生的坚持。教师应通过表扬好的行为,批评和纠正不良的行为等方式,不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树立信心,培养意志
1.为学生创造各种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在成功的喜悦中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成功感是外语学习中非常宝贵的情感体验。实践证明,学生进取的动力和自信心来自于他们自身的不断成功和才华的充分展现以及自身价值得到承认。因此,我们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对所有的学生都一视同仁,使学生能以愉快、无拘束的情绪去钻研学习。上课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程度设计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另外,还可布置一些英译汉、汉译英、编写小对话、总结课文大意等作业,让他们在课后独立完成,或者以小组为单位相互合作完成。由于学生是有备听课,课堂上做这些练习就不会紧张,对他们取得的进步及时表扬和鼓励,从而帮助他们逐渐恢复学习外语的兴趣和自信心。
2.引导学生对学习失败进行正确归因,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品质
学生对待自己学习成绩的成功或失败往往有两种归因倾向,即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属于内部归因倾向的学生,成就动机强,往往认为自己外语学习成绩不好是由于自身努力程度不够,是由自身的内部因素造成的,所以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会更加勤奋刻苦,不断进取;而属于外部归因倾向的学生却往往将学习成绩差归因于外语学习太难或其他外部因素,总是强调客观原因,而不从自身找原因,总是怨天尤人,所以学习中懒散怠惰,不思进取。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学习中所犯错误要客观评价,鼓励学生要勤奋刻苦,争取取得好成绩,引导他们正确分析失败原因,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
3.因人而异,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
学生之间在生理和心理上存在着个别差异,教师应因人而异,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一般来说,对那些学习粗心大意、不求甚解的学生,主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坚持不懈的毅力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克服一知半解、半途而废的缺点;对意志软弱、易受暗示和固执的学生,应加强自觉性、目的性和原则性的教育;对好动、缺乏自制力的学生,要提高他们的自控能力;对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心的学生,要从精神上鼓励他们,增强信心,加强肯定学习效率的暗示。只有这样,才能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逐渐形成健全、优秀的心理品质,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只有最大限度的利用好非智力因素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才能促使外语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了解并能够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从而帮助学生在外与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章兼中.外语教育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2]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3](英)施密特,(英)麦卡锡.词汇:描述、习得与教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