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指导
2013-04-29单志才
单志才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显然,《标准》中的教学理念是以发展学生个性为出发点与归宿点,倡导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需走阅读个性化之路。
那么,如何改革阅读教学模式,使其更有利于学生个性化阅读呢?我认为,个性化阅读应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一、把课堂交给学生,是个性化阅读的前提。
在时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普遍存在着“不讲不放心”“不讲未尽责”“唯恐讲不通”的心理,禁锢自己的同时也限制了学生。因此,改革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首先是破除这种常规思维,让教师从旧的思想观念中实现自我解放,从讲授知识的主角转变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使教师的“教”真正让位于学生的“学”。观念的转变,才能带动行动的落实。只有从内心深处把学生当作主体,才能大胆地把课堂交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在自主自由的氛围中,阅读思考、理解体味、分析评价,互动探究,最终完成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因此,转换角色,把课堂还给学生是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前提条件,别无选择。
二、巩固教师的主导地位,是个性化阅读的保证。
将课堂交给学生,不是放任自流。事实上,《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个性化阅读,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个性化阅读,不是不需要教师的指导,而是需要教师更灵活、更巧妙的指导。有些文本,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通过各种方式、手段,使学生对文本的主题、价值观等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或者说,至少要为学生的理解把握一个大的方向,在掌握这个大方向的前提下,再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创新,就文本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等作出个性化的解读。
三、激活学生的主动性,是个性化阅读的关键。
个性化阅读本质上强调的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而,改革传统阅读教学,推行个性化阅读的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活学生的自主性,在这方面,我也做了积极尝试。
一方面,尊重学生的意愿,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阅读论题、阅读方法等,以此激发阅读兴趣,增强求知欲,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快乐,在自觉轻松的阅读气氛中形成见解,发展阅读个性,提高阅读水平。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我总是本着这一思想,赋予学生充分的选择权和自主性。有时是在进行一个新单元教学时,打乱教材的编排顺序,让学生选取最感兴趣的课文率先研读。有时就一篇课文的解读设置若干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取一个问题去思考,用心感受和体验,作出解答。
另一方面,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学生想说敢说,才可能在讨论的过程完成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具体说来,在阅读活动中,学生与文本进行交流时,自然会产生一些个人体验。由于学生自我经验的局限性,其中难免会有荒谬之处,遇到这种情况,作为教师,不能轻易否定,要多一些尊重,多一些交流,否则,个性化阅读就无从谈起。另外,要使学生的个人体验得到很好的表述和交流,一般采用讨论的方式来展开。讨论绝不能随心所欲,而需要精心的设计与组织。我在教学实践中感觉有两点必须做好:一是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组,每个小组都要有能主动发言的学生;二是要结合学生的水平,精心设计讨论的题目和内容,一定要让学生在互动中畅所欲言、张扬个性。
四、加大课内阅读量,是个性化阅读的基础。
拓展课内阅读是个性化阅读永不枯竭的动力。个性化阅读是建立在大量阅读基础上的。然而,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强调对少量精品文章的精讲精读,一个星期只能使学生读很少几篇文章,这与语文学科的特点是相违背的。长此以往,必将使学生阅读视野变得狭窄,失去阅读激情。因此要拓展课内阅读,加大阅读量。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以下几点值得参考。一是教材内容精讲多读,节省教学时间,适量补充新信息,要敢于跳出课本,从一个更大视野来把握课文,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阅读。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应牢记新《课标》中的阅读教学理念,冲破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不断引导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发展阅读能力,最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