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思考

2013-04-29冯能斌

中国集体经济·下 2013年9期
关键词: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企业

冯能斌

摘要:本文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进行了简要探析。首先分析了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关系。其次剖析了企业内部控制中所面临的四类风险问题,即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淡薄、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尚不健全、企业的风险控制体系不够精细、企业的内部监督机制严重缺失。最后提出了强化企业内部控制中风险管理的相关措施,这对于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大有裨益的,也有助于发挥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协同效力。

关键词:企业;风险管理;内部控制

一、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关系

2004年9月,COSO颁布实施了《全面风险管理统一框架》,标志着企业风险管理进入全面管控阶段,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发展越来越趋于融合。从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架构来看,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的一大目标,风险管理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管理过程,而内部控制只是风险管理的一项职能,是针对风险采取的一系列手段和措施。企业内部控制要依据企业风险来进行设计和实施,甚至在风险较高的情况下,内部控制完全内化为风险管理。企业要想实现长期生存和发展的目标,就应对风险实施科学合理的管理和控制,而企业内部控制则是实现风险管控的有效手段。依据企业现存的和潜在的风险,实施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能有效抵御风险带来的危害,这不仅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健康稳定发展,也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

二、企业内部控制中所面临的风险管理问题

(一)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淡薄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不仅需要同国内同行进行竞争,而且还面临着国外同行的压力,更多不确定因素导致企业处于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这使得企业面临更大、更多的风险。但是,国内许多企业的风险管理理念比较陈旧,对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不够重视,有的企业对于风险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财务风险层面,没有全面风险管理的意识,没有实施相应的内部控制,风险依旧威胁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这使得企业在现代市场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近年来,随着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企业更应该对风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一些企业为了能防范风险,盲目地采取措施,利用金融衍生品规避风险,没有充分认识到金融衍生品潜在的风险,高回报必然是高风险,企业不能一味地为了控制风险而采取风险更大的控制措施,这对企业的健康发展百害而无一利。所以,企业必须要增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意识,合理选取控制手段,保障企业在现代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尚不健全

完善的企业治理结构是企业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和保障各流程顺利进行的前提,这有利于企业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可以有效地降低企业现存和潜在的风险。企业的治理结构是指建立健全企业权力结构和权力制衡体系,不合理的权力配置会导致企业内部控制无法有效实施。作为企业管理的高层,董事会必须要有合理的人员配置。然而,目前许多企业的董事会成员职责重叠,出现一职多管的现象,降低了高层管理效率。同时,有的独立董事对企业经营活动不够了解,难以发挥独立董事的监督作用,有的独立董事的监督职能受到内部董事的制约和限制,无法真正地为企业的高层决策提供有益的建议。这些问题统统反映出企业治理结构的不完善、不健全,企业应当重视并加以解决,保证企业高层合理的人员配置,发挥董事会应有的管理效能。一些企业的决策失误导致企业发生重大亏损大多都与企业的治理结构不完善有关。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存在重大缺陷,致使企业无法有效地实施内部控制,企业的风险管理也就无从谈起了。

(三)企业的风险控制体系不够精细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进程的不断深化,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因素,给企业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风险,企业要不断强化风险的识别、评估及风险的控制,不断细化企业的风险控制体系。然而,许多企业的风险管控部门缺乏独立性,无法全面统筹实施风险管控措施。有的企业缺乏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不能及时有效地应对风险,使企业处于风险的隐患当中,还有一些企业缺乏合理的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一旦出现风险,往往不能及时识别风险的类型和评估风险的大小,不能为企业的风险管理提供可靠的参考信息,甚至有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根本发现不了现存的风险,更不用说风险控制了。这些体制机制的缺陷在当前的企业中普遍存在,给企业的风险管理带来了极大的障碍,严重威胁到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因此现代企业应当不断精细化自身的风险控制体系。

(四)企业的内部监督机制严重缺失

内部监督机制是企业有效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障,能够促使企业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应对。但是,目前许多企业内部监督机制严重缺失,没有科学统一的监督标准,监督执行力度不足,甚至有的企业存在监督舞弊现象,内部监督难以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继而导致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不能顺利进行。

三、强化企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相关措施

(一)不断强化风险管理意识

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能够为企业的内部控制提供良好的实施环境,体现了企业经营运作的理念和企业文化,风险管理关乎企业战略的制定和实现,是衡量企业价值体系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企业实施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必须重视风险管理,不断强化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建立积极的、为企业各级员工所认同的风险管理理念,树立起风险识别、评估和风险管控的意识,将风险管理融入到企业文化和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中,用行动引导意识,用意识指导行动,为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营造出良好的企业氛围,进而推动风险管理的贯彻落实,不断降低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风险。

(二)不断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

现代的企业是一个独立的法人主体,企业的法人治理是一种契约,契约的主体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各级经理人员,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规定了企业的组织架构和内部控制机制,科学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对企业内部控制中所出现的风险进行管理的基石,因此,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时应不断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首先,企业应设立独立董事,并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由独立董事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自主行使监督职权,对企业内部控制中的不足和缺陷提出建议和相应的改进措施,内部控制的强化能够增强企业对内部控制中所面临风险的管控能力。其次,企业应根据实际风险控制的需要适时从企业各部门抽调专业人员成立风险控制专项委员会,由该风险控制专项委员会负责具体的某项项目的风险识别和风险管控工作,充分降低企业内部控制中所面临的特定的某项风险。

(三)不断细化风险控制体系

风险控制体系是一项系统性的复杂工程,它涉及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管控,粗枝大叶的风险控制体系难以达到有效管理企业内部控制中所面临的风险的目标,企业必须不断细化自身的风险控制体系。首先,企业要细化风险的识别机制。风险识别是整个风险控制的起点和参照,企业必须充分分析企业在经营运作和内部控制中所面临的各项风险,并分析每项风险的大小,根据企业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经营项目,使风险处于合理区间,处于企业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其次,企业要细化风险的评估流程。风险评估的目的在于衡量风险的大小和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依据,风险评估是否准确直接关乎到企业决策是否合理,企业要充分重视风险评估的作用,精细化风险评估流程,让风险评估更加科学、更加准确。最后,企业要细化风险的管控机制。精细化的风险管控机制能够强化企业对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提升风险管理工作的效率、效益和效果。因此,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时应不断细化风险控制体系。

(四)不断强化审计的监督职能

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中的重要一环,审计职能的充分有效发挥有助于降低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因此,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时应不断强化审计的监督职能。一方面,企业应建立健全以风险控制为宗旨和导向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透过审计职能的发挥,衡量企业的风险类别和风险状况,为企业的决策者提供有关风险管控的建议和对策。另一方面,企业应增强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审计部门的独立与否直接关乎到审计效果的好坏和审计职能能否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因此,企业要想实现对风险的有效管控,就应不断强化审计的监督职能。

四、总结

企业亟需对内部控制中所面临的风险进行有效管控。企业应根据问题对症下药,从不断强化风险管理意识、不断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不断细化风险控制体系和不断强化审计的监督职能等四个方面着手,建立为企业各级员工认同的风险管理理念,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根据实际风险控制的需要适时抽调专业人员成立风险控制专项委员会,细化风险的识别机制、评估流程和管控机制,进而实现企业对内部控制中所面临风险的有效管理,提升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协同效力,以利于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莉.论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机制[J].企业经济,2012(03).

[2]马军.基于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评价研究[D].集美大学,2012.

[3]谢艳丽.探析我国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J].国际商务财会,2011(02).

[4]丁友刚,胡兴国.内部控制、风险控制与风险管理——基于组织目标的概念解说与思想演进[J].会计研究,2007(12).

猜你喜欢

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